陳麗君
作為一名專業(yè)合格的幼兒教師,我們真的應該將幼兒的感受和想法放在第一位??吹皆掝}中姜老師的糾結,我很受觸動,假設有一天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在我身邊,我應該怎樣去回應孩子們?我認為,還是不要臨時換活動。
原因1:每一種教育活動帶給幼兒的發(fā)展是不一樣的,我們有義務面向全體幼兒去設計、組織集體活動,使他們感受到每一種教育活動帶來的不同的快樂,以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原因2:不換活動向孩子們傳達了一個信號:我們每天的生活應該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不能因為幾位幼兒的想法就修改原本計劃好的活動內容。在集體面前,個人還是應該服從集體的。
我們應該有溫柔的堅持,還要不傷害孩子,真是需要充滿教育智慧的語言和行為。具體應該怎么去做,我來談談幾點思考。
思考1:首先,師幼之間是平等的。當孩子向我說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應該感到很高興,因為孩子信任,所以敢跟我說出自己的想法。對待孩子,我們也應該敞開心扉,用商量的語氣與他們對話:“天天,你看這樣好不好,小朋友都在等著我呢,并且我也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特別豐富的游戲。我們先一起來玩一玩,如果你還是不喜歡,那我們再繼續(xù)聊一聊,行么?”如果我們以“朋友”的身份與幼兒商量,應該不會遭到拒絕。
思考2:當然,接下來就是要解決根本問題。我們要找出幾位小朋友不喜歡參與音樂活動的根本原因。
(1)首先,應自我反?。菏遣皇俏覀冊O計的音樂活動不夠吸引小朋友,游戲化不足,形式單一枯燥,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失去興趣。
(2)活動進行時,教師要密切關注幾位小朋友的反應,以及完成目標的情況。教師應有意識、有目的地請幾位幼兒參與游戲,讓他們盡可能地感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適當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們有成就感。
(3)家園共育。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一下幼兒在家有哪些音樂方面的表現(xiàn),以便于“因材施教”。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應該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多與他們平等地溝通,了解其內心真實的想法。希望我們努力做到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是“亦師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