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生
摘 要: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包括視障教育在內的特殊教育隨勢而進快速發(fā)展。2007年聯合國推出《殘疾人權利公約》(下稱公約)后,我國政府在殘疾人權利保護和落實方面更是加大了推進力度?!捌降鹊叵碛惺芙逃龣唷笔恰豆s》中提及的諸多權利中的一個方面。2017年我國政府頒布實施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下稱條例),把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確,視障適齡兒童以及多重殘疾兒童基本上都能夠進入盲校接受教育。成就固然讓人欣然,但在現實教育教學中,我們對特殊教育自有規(guī)律的認識尚有不足,對《條例》第23條“個別化教育計劃,個別教學”的落實尚有許多工作要做。當然,這種情況的存在是受諸多因素的制約造成的,要有所突破,惟有創(chuàng)新。筆者是一名盲校初中歷史教師,在此,僅就盲校初中歷史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做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盲校;初中歷史;教育教學
一、引言
視障教育是針對視力缺失人群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癢HO”對“盲”的解釋是這樣的:“雙眼中優(yōu)眼的最佳矯正視力小于0.05或視野半徑小于10度者稱為盲或完全看不見或僅有光感的是全盲”;“較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在0.05至0.3范圍內,對事物的觀看存在模糊,借助助視器可以進行閱讀或工作且不能矯正的則被稱為低視力”?;诖藰藴饰覈ば5脑谛W生中約60%為低視力,而低視力中的一部分學生自身或借助器具是能夠較慢速度閱讀學習的。
如果每個視障兒童都能夠接受《條例》規(guī)定的細致完善貼切的教育與技能培訓,是能夠實現生活自理并用所學技能服務社會獲得收入達到經濟自立。他們自然會贏得更多的認可和更多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的機會,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綻放生命活力并釋放人生價值。
二、盲校歷史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組成差異大,課堂教學難以分類兼顧
受生源群體、師資力量和辦學硬件等的制約,目前國內大多數盲校采用的是全盲與低視力、肢殘(視力可)及低智(視力可)混合編班這種形式,因此課堂上也只能采用無差異的平推方式實施教學,因人而施的個別化教學方式難以展開,教學效果難以達成齊頭并進。
(二)課時的剛性限制,輔助教學方法無力開展
盲校與普通學校一樣執(zhí)行著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初中歷史每周只能安排兩節(jié)課的授課時間,而盲校的視障學生,摸讀速度較慢。課上,教師只能把過多的課時用在盡可能的語言描繪和解釋,課程推進較普通學校慢許多,在有限的課時里把課程內容“說完”已顯緊促,沒有多余時間讓學生消化課本內容,也難以展開課堂討論及正確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再一個難以協調的就是很難有機會讓學生走出教室到諸如承載歷史的博物館、紀念館以及歷史事件發(fā)生地去對應課本探尋歷史。
(三)重視程度不夠,專業(yè)師資配備弱
很多學校對歷史課缺乏足夠重視,特別是沒有高考壓力的特殊教育學校更是把歷史課放到了次要位置,這表現在歷史課任課教師大多是兼課,非經歷史專業(yè)科班出身的多,非專業(yè)人干著專業(yè)事,年齡偏大或轉崗的教師任教歷史課似乎是常態(tài)。歷史課所需教具配備方面也是不夠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對盲校歷史課教學都形成一定影響。
(四)教法循舊,激發(fā)不出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體現在實際歷史教學中的表現就是部分教師缺乏教學課研積極性,教法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知識積累及業(yè)務提高重視不夠。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填鴨式”的滿堂灌方式,沒有考慮學生條件(視力差異、閱讀能力差異、智力差異)的差異性對接受能力的影響,缺乏靈動性、趣味性,大多以完成課時任務為目標。這種情況下,是很難激發(fā)學生主動地迎合老師的“說”課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三、破解與突破
(一)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應主動求變,在課程設置上普校與特校要有所區(qū)別
根據盲校學生視力這一因素,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適度調整不適宜盲生學習的理科課程教學內容,壓縮課時,適度增加文科課時量。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的頂層設計是否可以因情而變,在教學大綱制定方面“對癥開方”,給予盲校相應的教學自處權;二是學校也要有創(chuàng)新的勇氣破“規(guī)”,只要對教學發(fā)展有利,就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靈活調整,適度增加歷史課時。
(二)為了充分體現差異化、個別化教學模式,要依據學生情況(殘疾級別、種類)科學分班(組)實施對應教學。當然這樣就必須增加歷史課課時總量。解決的辦法只能是增加歷史教師的配置職數或消減歷史課教師的其他兼課,解決當前一個教室、一堂課、用一套教法面對多種體況殘疾學生混合班施教的弊病,只有這樣才能落實《條例》推進差異化個別教學的理念。
(三)提高歷史任課教師的價值認定值,激勵歷史教師熱心專業(yè)發(fā)展,積極開展課研,創(chuàng)新教法,增強歷史課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蓮南旅嫠膫€方面予以考慮:
1.給予歷史課教師與主課教師同等的成就感、獲得感。
2.給予歷史課教師更多的進修培訓學習的機會提高專業(yè)水平。
3.逐漸改善盲校教學條件,即增設足夠的教室、宿舍,為差異化、個別化教學提供條件。
4.歷史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水平。借助現代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好學生“聽”的優(yōu)勢,改變平鋪平敘的舊有傳統(tǒng)教法,以講故事的形式“說”歷史;以此培養(yǎng)出學生學歷史的興趣。
(四)在課時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根據章節(jié)內容把歷史課搬進博物館、紀念館以及歷史事件發(fā)生地,讓盲孩子們用手去摸讀歷史,摸識戰(zhàn)國時形態(tài)各異的各國錢幣,幫助理解秦始皇為什么要統(tǒng)一度量衡;去摸一摸編鐘,聽一聽編鐘打奏出來古風古韻;走進曾經的戰(zhàn)場,讓盲孩子們(有視力的同學可用眼看)摸一摸墻磚上密布的彈痕,讓親歷戰(zhàn)爭的老革命,講一講人民子弟兵為了民族獨立和解放,是怎樣冒著槍林彈雨沖鋒陷陣,不畏流血犧牲,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艱難歷程;去工廠看和聽改革開放前后的巨變,理解改革開放為什么是中華復興的必由之路
……
四、結論
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會對教學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教育教學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求變才能適應不斷變化著的教育。因此,為了達到歷史課教學的目標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鼓勵所屬盲校在教育部關于特殊教育有關法規(guī)的指導下,以唯物主義的觀點,因校而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學校實施的歷史教育教學措施和辦法。一個民族不能忘記自身發(fā)展歷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歷史課里有政治、有思想、有意識形態(tài),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歷史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代表座談會上提出了學校思政教育的要求,結合歷史教育把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根植于視障學生心中,這也是響應習總書記關于加強學校思政課講話精神切實有效的融合方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李澤慧.特殊兒童的優(yōu)質教育 [M ].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1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 2017.5.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盲童學校,山東 濰坊? 2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