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我們在教學中越來越能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也開始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引導,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中最重要的就要數(shù)“教學合一”了。“教學合一”理論認為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要讓學生學習到的東西能夠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能夠得到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且能在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做到“知行合一”,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究和實踐的過程中。
一、初中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
如今的社會要求初中生具備以下核心素養(yǎng):(1)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2)能夠正確理解學習的價值,并擁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強烈的學習興趣;(3)區(qū)分是非,有規(guī)則和法治,積極履行公民義務,合理行使公民權利;(4)有清晰的邏輯,可以用科學的思維來理解事物、解決問題、引導行為,可以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可以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5)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樣性,具有發(fā)現(xiàn)、感知、欣賞和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并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6)具有生存能力,能夠適應“互聯(lián)網+”等社會信息的發(fā)展趨勢,理解生命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具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具有反挫折能力;(7)具有民族意識,了解國情的歷史,同一民族認同,能夠自覺捍衛(wèi)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8)有動手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等。
二、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初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探究和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
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引導學生打破常規(guī),標新立異,引導學生懂得自主探究和質疑。辯論就是引導學生提升質疑能力最好的辦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科特點,舉辦辯論賽。首先由教師提出一個話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正方是根據(jù)教材內容來理解,反方則否定教材內容,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理解。這樣的辯論形式,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非?;钴S,并且會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去證明自己的觀點,能夠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在學生人格培養(yǎng)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教師要關心、呵護、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在班級中,教師也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習的差異而去冷落與歧視學生。我們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相應的滲透,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愛、同學之間的愛,并引導學生領會,幫助和回饋愛給他人,以及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含義。
(三)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
課堂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我們對學生進行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也主要是在課堂上。在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將社會責任感的內容貫穿于教學內容,通過知識點的教學和教師的口頭引導,讓學生懂得關注社會,思考人生,真正幫助學生提升思想覺悟,并引導學生初步樹立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參與到社會的各種活動中來,幫助學生從中獲取社會經驗、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核心素養(yǎng)鏡頭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加強探究和批判思維的引導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發(fā)揮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從以往的語文教學角度來看,教學方式普遍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所以,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教學時,課前筆者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通過簡單講述來吸引學生:“有這樣一位兒子,在他21歲時,不幸患病,導致雙腿癱瘓,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這樣一位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仍然精心照顧她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他重新點燃對生活的信心。可是就在北海的菊花爛漫開放的時候,母親卻離開了,而這個秋天,也成了兒子永生的懷念?!比缓笞寣W生齊讀課題。
筆者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靜心聆聽,聽完之后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2)母親把“好好兒活”這句話重復了兩次,究竟要告訴兒子什么呢?(3)本文主要內容在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卻不以“懷念母親”為題,而以“秋天的懷念”為題,為什么?學生自主展開探究。最后筆者指名提問,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對學生的疑問進行重點講解。
如此,通過有效的備課,將學生自然地帶入到教材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
(二)依據(jù)教材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初中語文課本中,不乏對德育的滲透,從語文教材中,就可看出對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嚴格要求。在教學中,語文教師依據(jù)語文課本進行授課,授課過程中將課文中所傳達的德育思想向學生進行講授,讓學生能夠了解德育的重要價值,從而改善學生自身的不良行為,使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能夠將德育思想運用在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上,形成促進學生進步的重要規(guī)則。
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課教學時,就有對德育教育的滲透。像文中父親說的:“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就能辦得到?!备鶕?jù)這句話,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可以化整為零,把大的困難轉換為小的困難,進而一點一點地解決它。又如,在《杞人憂天》這一課中,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嘲笑人們每天為沒有必要的事情而擔心和憂愁,這樣不僅擾己又擾人。所以在這篇文章教學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不要為了沒有根據(jù)、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進而形成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再如,在《富貴不能淫》一文中是這樣寫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它的直接翻譯就是:“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jié)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樣才叫作大丈夫!”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就可以用這句話來引導學生,培養(yǎng)堅持正義、不改初衷以及潔身自好的良好品質。
(三)開展實踐活動,促進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僅憑在課堂中的滲透是遠遠不夠的。原因有二:一是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將整節(jié)課的時間都用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二是只靠教師在課堂上的口頭講授,學生很難真正體會德育教育思想的真正內涵。所以,我們要積極為學生提供課堂實踐的機會,將德育教育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對德育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使學生真正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
例如,《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就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敬意,為了鼓勵學生向母親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筆者布置了一項名為“感恩母親,從現(xiàn)在做起”的實踐活動,主要內容包括:(1)搜集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關于母愛的感人故事,并將他們通過征文的形式表達出來;(2)為母親制作愛心卡片,將自己想說的話寫在上面;(3)為母親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或者幫母親做一些能所能及的家務。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并且學會理解、尊重母親,進而增進學生與母親之間的感情。除此之外,此舉還在無形之中向學生滲透了德育思想。
總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在平時講授課文的過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進而將教學活動與德育滲透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受到德育的感染和熏陶,獲取語文知識,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個人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源.立足語文課堂培育核心素養(yǎng)[J].學語文,2019(1).
[2]陸招興.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