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瑩
摘 要: 作為活躍在我國新時期樂壇上的一位知名作曲家,三十多年以來,徐沛東創(chuàng)作了很多體裁不同、風格各異的民族聲樂作品,這些作品膾炙人口,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不僅體現了強烈的時代精神,同時對于中國音樂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自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聲樂教學中,對徐沛東的作品也經常進行分析以及進行教學演唱。其作品具有非常突出的特點,即民族性和時代性,對其作品特點進行分析,不僅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更加得到演唱者的深入理解,而且還對其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具有幫助。
關鍵詞:徐沛東 民族聲樂 藝術特征 教學
從我國音樂的發(fā)展史來看,民族音樂作為獨具特色的一支,源遠流長,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既吸取了民間音樂最突出的精華部分,同時還將各種現代的元素融入進去。毋庸置疑,在眾多的作曲家中,徐沛東以其獨到的見解和藝術處理,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積極向上、熱愛民族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對于平時的聲樂教學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徐沛東個人及作品介紹
1.作曲家個人簡介
在中國當代的樂壇上,徐沛東是十分活躍,同時也是極具影響力的一個作曲家,由于其所做出的這種突出貢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徐沛東1954年出生在大連,1970年考入福州軍區(qū)歌舞團,1976年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正式開始學習作曲,當時他的授業(yè)恩師是著名的教授杜鳴心。1979年,徐沛東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yè)之后,重新回到福州軍區(qū)歌舞團,在團里兼任作曲和指揮。1985年,其被調入中國歌劇舞劇院擔任作曲,同時兼任樂團的指揮。在這期間,徐沛東還曾經擔任過創(chuàng)作室主任、副院長等不同的職位。
2.作品家作品介紹
從20世紀八十年代,徐沛東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正式開始,截止到今天,已經創(chuàng)作了大量不同題材、風格迥異的作品,既包括美聲、通俗歌曲,也包括民族歌曲,這些作品加起來大概有上千首,可以說是個多產的作品去。除了創(chuàng)作歌曲,他還創(chuàng)作了歌劇、舞劇以及電影、電視劇等多部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也屢屢在全國的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得不同的獎項。其中,比較著名的作品如下: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主題曲,通俗歌曲《亞洲雄風》等,民族聲樂作品《愛我中華》、《天藍藍》、《辣妹子》等,兒童歌曲《種太陽》等。
二、徐沛東民族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
1.創(chuàng)作因素
徐沛東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小時候便表現出了不同一般的音樂天賦。由于從海邊出生,因此大海便成為了他成長的搖籃,他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盡情踏浪玩耍,有時候也會獨自一人坐在沙灘、礁石上,面對著時起時伏的波浪,聽著浪打礁石的聲響,徐沛東的思緒也飄得愈來愈遠。正是這種小時候的印記,讓他的作品如大海般大氣。
另外,父親對于文藝的那種熱愛,也給徐沛東的音樂人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印象。作為一個超級京劇戲迷,父親省吃儉用買戲票的舉動給徐沛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自此開始在他心里生根并且發(fā)芽,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總能感受到一種催人向上的正能量。
在成名之后,徐沛東依然堅持去各地進行采風,不斷積累創(chuàng)作的素材,對于各地的民族音樂始終保持著一種濃厚的興趣,并且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就如同一個個扣人心弦的音符,輕輕波動心弦。例如,他在去云南采風的時候,《天藍藍》誕生了,這是一首具有壯族風格的歌曲,同時還融入了侗族的音樂元素,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自然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與時俱進的各種新的音樂作品層出不窮。徐沛東緊緊把握時代脈搏,積極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將各種不同的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民族聲樂創(chuàng)作之中,一批頗具影響力并且膾炙人口的作品便由此而誕生,例如《辣妹子》、《大地飛歌》等。
2.藝術特征
(1)民族性
對民族聲樂作品進行認真分析之后便會發(fā)現,其民族集中性具體表現在濃厚的民族情節(jié)上,也就是說,任何一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都具有自身所獨有的民族音樂根基,而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民族的思想感情同生活習俗。作為一名作曲家,只有具有這種民族音樂情況,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貼近民眾的優(yōu)秀作品。其次,音樂的民族性便體現在語言上,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具有非常豐富的語言種類,要想更為準確地把握民族聲樂作品的韻味和情感,必須要使用地方語言或者是相應的語言風格來進行演唱。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語言是民族性最為集中的一種體現。由上面的分析能夠看出,任何一首優(yōu)秀的民族作品,必須要融入傳統民族音樂的民歌特色、民族語言、曲風以及唱腔等。
徐沛東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就能夠很好地把握每一個地方的民族語言以及韻味,在他的作品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這種強烈的民族特點。他在創(chuàng)作時,特別善于從不同的民族音樂之中了來汲取不同的養(yǎng)分,中華民族氣派油然而生,這也是其作品能夠被廣為傳唱、被大眾所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一直以來,徐沛東都認為,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最為根本的便是民族性,他作品最為主要的基調就是民族韻味。例如,《黃河魚娘》這首作品借鑒的就是河南的語言發(fā)音特色以及民族韻味,而且從中還能夠聽出豫劇的味道。如此一來,這首作品就使得民族語言和韻味進行了一種相互融合,繼而讓歌曲凸顯出一種獨特的豪邁大氣,同時又帶有無限柔情的民族情感。
徐沛東從最初學習、模仿民族音樂元素,到逐漸開始參透這些音樂元素所蘊含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并且將其進行融會貫通。如今,我們再聽徐沛東的民族聲樂作品,已經無法在看出屬于那個民族,但是作品中所具有的這種獨屬于中國的民族風格卻讓人心潮澎湃,感受到了這種中華民族所獨具的氣派。
(2)時代性
任何聲樂作品要想受到人們的喜愛,必須要與時俱進,必須要適應時代的需求,充分反映時代的生活,將這個時代特有的人文精神體現出來。隨著世界各國文化的不斷交流,不同的音樂元素開始逐漸融合,音樂元素日趨多樣化,這已經成為不爭的實施,也成為了未來音樂的一種發(fā)展趨勢。面對這樣的現實,在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方面,各種時代因素被引入進來,讓民族聲樂作品同時代進行完美地融合,繼而使得作品彰顯出濃厚的時代氣息。
徐沛東的民族聲樂作品無論是從主體內容選擇方面來看,還是從曲調、曲式的創(chuàng)作來看,都充滿了非常濃郁的時代氣息,反映了這個時代所獨有的特點。徐沛東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經常去不同的地區(qū)進行采風,通過獨具特色的觀察力,結合個人對于生活的這種感悟,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的能夠表達人們心聲的優(yōu)秀作品,無一例外,這些作品深受民眾的喜愛。從他的作品中也能夠看出他對于這個時代所具有的深刻認識,其作品將過去傳統創(chuàng)作題材所具有的局限性徹底打破,并且將具有時代精神的音樂元素加入進去,這種創(chuàng)作凸顯了非常強的藝術性。
聲樂藝術需要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只有如此,作品才能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并且能夠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并且具有比較強的影響力。在徐沛東的民族聲樂作品中,就有一大批符合時代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以《大地飛歌》為例,這首作品旋律既熱情又歡快,整首樂曲都洋溢著一種祥和和歡騰,反映出了人們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將人們的心聲準確地表達出來。再例如《天藍藍》這首作品,就運用了大量的壯族風格曲調,從伴唱來看,使用的是侗族大歌,這屬于創(chuàng)新混搭,而且也只能夠屬于該時代,這首歌曲所表達的就是當代人民所具有的這種普遍幸福感。
三、徐沛東民族聲樂作品在教學中的作用
1.民族聲樂作品是民族精神的靈魂是美聲民族化的基礎
從我國高效目前的美聲教學來看,大部分選取的都是國外詠嘆調,這些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歌劇選段,毋庸置疑,可以將學生的美聲演唱技巧以及其所具有的藝術標準反映出來,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選唱中國歌曲的時候會出現諸多問題,例如氣息控制、感情表達等。由此也能夠看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目前我國高校在美聲教學體系方面依然是比較單一的,這種單一的教學體系無法使學生深層次的來領會美聲唱法所具有的實質。如果聲樂基本功無法掌握扎實,那么就會對其進行民族聲樂歌曲演唱產生不利的影響?;诖耍瑸榱耸沟妹缆暢ǜ舆m合中國人的審美,不斷推進聲樂教學,首先就要為學生來選擇優(yōu)秀的民族聲樂作品來進行美聲教學。徐沛東的民族聲樂作品就是進行聲樂教學的優(yōu)秀范例。例如《黃河魚娘》這首作品,具有戲,劇特征,這首作品所采用的是單三部曲式,由三個樂段來組成,采用的是E調,前奏的1——6小結屬于主體鋪墊,在演唱之時一定要專注,伴隨著音樂的響起,就如同自己親身站立于黃河大橋之上,面對橋下的滾滾河水升騰起無限憧憬。
2.民族聲樂作品能夠使得美聲教學的多樣化得以實現
從我國的目前的美聲教學來看,放在第一要位的就是技巧訓練,例如呼吸的訓練、運氣發(fā)聲的訓練以及咬字吐字的訓練。毋庸置疑,這是不斷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所在,但是如果僅僅這樣做,那么美聲教學的空間便會變得日益狹窄。所以,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非聲樂技巧能力。徐沛東民族聲樂作品不僅可以將時代發(fā)展的變化折射出來,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情感,這種以字帶聲、聲情并茂的藝術風格,是美聲教學中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徐沛東的民族聲樂作品數量多,各個民族風格的都有,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因此可以是聲樂教學多樣化的目的得以實現。
結語
徐沛東是我國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民族聲樂作品數量多,很多都是深受民眾喜愛的,而且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因此教學效果更為良好。徐沛東的民族聲樂作品具有兩個最突出的特點,其一是民族性,其二就是時代性,因此在教學中要抓住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并且在演唱的時候能夠將這種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唱功以及技巧,在演唱中表達強烈的情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參考文獻:
[1]陳麗艷.民族聲樂教學的多樣化發(fā)展[J].藝術研究,2018(2).
[2]孟妍.中國民族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J].藝術研究,2018(2).
[3]吳威莊. 徐沛東創(chuàng)作歌曲的民族性和時代性經[J]. 音樂創(chuàng)作,2017(9).
[4]張志國. 徐沛東——藝術家要書寫自己所處的偉大時代[J].綠色中國,2017(3).
[5]李芳. 徐沛東聲樂作品的藝術特色初探[J]. 音樂創(chuàng)作,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