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美
【摘 要】民辦高校思政課借助活動載體開展實踐教學具有理論意義和政策支撐,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但仍需促進政策落地,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理論研究和應用創(chuàng)新。
【關鍵詞】思政課;實踐活動;教學模式
一、民辦高校思政課活動載體教學模式存續(xù)依據(jù)
1.實踐活動教學模式概念界定
美國人喬伊斯(B.Joyce)和韋爾(M.Weil)最先將“模式”引入到教學領域并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yè)、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學模式是對一定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yōu)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操作框架。實踐活動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指導下的特殊教學設計,是教學理論和思想在實踐活動層面上的直觀反映,是鞏固理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實踐活動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主要對象。
2.活動載體教學模式政策支撐
教育部2012年1月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全面落實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深化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把加強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作為專業(yè)建設的重要內容;2017年12月出臺《關于推動高校形成就業(yè)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yǎng)聯(lián)動機制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強實踐育人機制,系統(tǒng)設計實踐育人教育教學體系,分類制定實踐教學標準,增大實踐教學比重,整合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加快建設校外實踐育人基地;2018年4月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簡稱《基本要求》)強調要將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習近平2018年9月主持全國教育大會時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突出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2019年3月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要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
二、民辦高校思政課活動載體教學模式現(xiàn)狀綜述
1.活動載體教學模式理論研究
楊澤軍《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探索》、陳素紅《基于“05方案”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新探》等研究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基礎理論;畢甸《高校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適應性探索》、陳媛《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的理論闡釋與實踐反思》等探索運用新理論改革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劉宗武《高校思政課多主體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究》、李娟《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策略》等探討以新路徑創(chuàng)新探索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朱曼《新媒體下民辦高校思政課多主體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劉國輝《以問題為主線構建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新模式》等結合民辦高校實際探索了思政課教學新模式;王虹《基于微公益載體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呼吁借助微公益事業(yè)載體開展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上述理論研究成豐富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提升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推動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和科研協(xié)同發(fā)展。
2.活動載體教學模式實踐應用
中央美術學院開創(chuàng)“課堂串講+名師講座+經(jīng)典閱讀+課堂討論+實踐教學”的“五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使思政課“活”起來;北京理工大學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愛國情強國夢報國行”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課堂講授、社會觀察、情感體驗拓展《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新模式;武漢大學開展“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學生自己做教學實踐活動設計并登臺開講授課;江西新余學院依托VR思政教學研究中心,開發(fā)覆蓋高校思政課四門主干課程的VR教育資源,建構基于VR技術平臺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新模式;北京師范大學借助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代表的社交新媒體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活動模式;山東科技大學堅持問題導向,全面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強化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面對面的討論、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活動,并將實踐教學狀況等納入期末考核;南開大學舉辦“踐行核心價值觀·凝聚最美中國夢——全國高校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活動”,換位體驗設計教學實踐活動,等等。上述眾多實踐應用有助于教學相長,增強思政課的活力,為民辦高校借助活動載體開展思政課教學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具體借鑒。
三、民辦高校思政課活動載體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初探
1.嚴格促進文件要求政策落地
民辦高校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一要對照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化思政課社會實踐,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比重,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建立健全學生實習實訓制度。二要對照《基本要求》制定實踐教學大綱,嚴格落實學時、學分,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注重實踐教學效果,推動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三要對照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求,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fā)展需求,突出思想價值引領,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廣泛開展思政課社會實踐,注重思政教學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形成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
2.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理論研究
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科學內涵存在認識誤區(qū),現(xiàn)狀缺乏深入細致了解和把握。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理論研究,一要科學厘清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扭轉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點綴”向“輔助教學手段”的轉變,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理論教學,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二要系統(tǒng)梳理民辦高校近年來對照要求開展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找出可茲借鑒和推廣的特點與規(guī)律,切中師生在認知、發(fā)展上的真正所需所欲,促進“理論灌輸”和“實踐驗證”有機融合。
3.推動實踐教學模式應用創(chuàng)新
為達到教學“知、情、意、行”統(tǒng)一,民辦高校高校思政課必須推動實踐教學模式應用創(chuàng)新。一要優(yōu)化課上課下、線上線下、校內校外三個課堂全方位實踐教學,師生全員參與,教師分類指導,讓實踐教學模式引領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二要緊扣思政基礎理論、緊抓時政焦點要點,制定實踐教學標準,靈活組合研讀、討論、實踐、觀感、競賽、展演、反思等多種活動載體實施實踐教學,打出若干“組合拳”。三要借助“翻轉”、“慕課”等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抓好實踐和專業(yè)、課程、現(xiàn)實、學生對口銜接,探索思政課教學“自學輔導”向“雙主體”模式轉變途徑,筑牢底線,做好服務,探索學生主導實踐育人長效機制,形成實踐育人合力,充分體現(xiàn)“實踐”在思政課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4月印發(fā)
[2]彭慶紅,魯春霞.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14(06).
[3]“自主·學習·分享”——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人民網(wǎng),2017.10.11
[4]實踐教學讓高校思政課活起來火起來,中國教育報,2018.11.22
[5]山科大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讓思政課教學“活起來”,中國教育裝備網(wǎng),20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