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
摘要: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預習課文能力的培養(yǎng),以利于課堂教學的快速、高效進行。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新課文之前預習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就是要讓學生會預習,知道怎么去預習,掌握好預習的方法。
關鍵詞:自學;預習課文;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4-0011-01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小學生經過一、二年級兩年的在校學習后,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備了自學的基礎。從三年級開始,語文教師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預習課文能力的培養(yǎng),以利于課堂教學的快速、高效進行。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庇辛藢W生扎實的預習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夠引導學生快速深入到課文內容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疑難困惑,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新課文之前預習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就是要讓學生會預習,知道怎么去預習,掌握好預習的方法。對于這一點,教師要明確要求,常抓不懈,不能指望讓學生一下子掌握,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要讓學生會預習課文,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科學性,重點在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方法指導和過程檢查上。教師不提一些具體要求,不介紹預習方法,學生就不會預習,預習就缺少針對性。教師不對學生的預習成果做以檢查評價,就會讓學生失去預習的興趣和動力,達不到預習的效果。
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對學生提出預習的具體要求:
1.瀏覽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詩歌標出小節(jié)號)
這個過程一定要做,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有些課文篇幅較長,如果學生沒有事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那么要找出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內容,學生就要費時間。反之,有了自然段序號,教師就能快速引導學生了解學習內容,從而節(jié)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2.小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然后想辦法解決
教師一定讓學生先出聲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不會讀的字“挖”出來。在碰到不認識或者讀音拿不準的字時,要求學生就要在字底下做標記(可以畫一個小點,也可以畫一道橫線),等讀完課文后,就要想辦法解決字音問題。首先可以看課后的生字表,有沒有自己剛剛標出的不會讀的字。如果有,就要拼讀,會認這個字;如果生字表中沒有剛剛標出的字,那么就要查字典解決,查出這個字音后,讀一讀字典上對這個字的釋義,再把這個字的拼音記在課文中這個字的上面。建議學生在預習課文時不要碰到一個生字就去查字典,而是全文讀完后,再集中翻字典解決。這樣既節(jié)約課堂學習的時間,也不會打斷學生讀課文時的思路。教師要鼓勵學生勤查字典,因為這既是對剛發(fā)現問題的解決,也是識字能力的一個鞏固。
3.識讀生字,分析結構,掌握筆畫筆順,試著組詞
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讀音解決掉之后,就要自學生字了。這也是很明顯、直接的學習任務。教師要讓學生讀生字的拼音,會讀;再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偏旁部首、筆畫筆順,會寫;最后讓學生給生字組詞,可以不止一個詞,從而了解生字的基本意思。有了學生對生字的扎實預習,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生字少花點時間,把更多的精力運用到對課文的分析評價上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標。
4.積累詞語,特別是成語
自學完生字后,教師要讓學生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畫重點詞語。這既是對詞語知識的積累,也是對理解課文內容的一個幫助。特別是文章中的成語,要特別留意。通過查成語詞典,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掌握成語的意思,這樣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豐富了學生自己的語言詞匯,同時為學生寫作文時豐富語言提供了幫助。
5.圈圈畫畫,標標記記,質疑問難
這個時候就要讓學生默讀課文,針對文章內容質疑。比如一開始可以針對課文題目質疑,多問幾個為什么,再抓住文章中的重點句子,通過尋找中心句、重點句來快速抓住文章內容。對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記號,留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討論解決。再一個還可以鼓勵學生廣泛搜集和課文有關的資料,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拓展自己的視野。
總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預習過程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花一些功夫在課堂之外,卻讓課堂教學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