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裕鋒,葉初陽
重癥肺炎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衰竭、精神萎靡、嗜睡、煩躁,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意識障礙、視盤水腫、昏迷及驚厥等,進而引發(fā)腦疝,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利奈唑胺屬于人工合成的唑烷酮類抗生素,2 000年于美國上市,主要抑制肺部細菌蛋白合成,其直接作用于50s核糖體亞單位,抑制mRNA與核糖體有效連接,進而抑制細菌蛋白合成[2]。烏司他丁具有穩(wěn)定溶酶體膜、清除自由基、抑制炎性遞質(zhì)釋放等作用,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血清皮質(zhì)醇(cortisol,COR)對重癥肺炎的診斷和預后具有良好價值[3],高遷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是重癥肺炎患者的重要炎性反應指標[4-5]。本研究旨在分析利奈唑胺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清COR、HMGB1水平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120例,均符合《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草案)》[6]中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急性發(fā)病者;(2)胸片檢查結(jié)果顯示雙肺斑片狀陰影者。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2)近3個月內(nèi)服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或受體拮抗劑類藥物者;(3)中途停止治療或轉(zhuǎn)院者;(4)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根據(jù)患者的就診編號、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包括采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限制性液體輸入及營養(yǎng)支持等。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利奈唑胺(Fresenius Kabi Norge AS生產(chǎn),注冊證號H20110312)600 mg +0.9%氯化鈉溶液100 ml,靜脈滴注12 h。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烏司他丁(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9990134)10萬U+5%葡萄糖溶液500 ml,緩慢靜脈泵注,血糖異常者改用0.9%氯化鈉溶液500 ml。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7]: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肺部濕啰音消失,肺部X線檢查結(jié)果顯示病變部位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肺部濕啰音明顯下降,肺部X線檢查結(jié)果顯示炎性反應范圍縮小;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xiàn)進行性加重。
1.3.2 細菌清除效果 兩組患者治療1周后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留取患者痰液進行培養(yǎng)、分離,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7]判斷患者細菌清除效果,清除:未發(fā)現(xiàn)病灶部位感染細菌;持續(xù):持續(xù)發(fā)現(xiàn)病灶部位原發(fā)細菌;二重感染:發(fā)現(xiàn)病灶部位以外的細菌。
1.3.3 炎性指標恢復正常時間 記錄兩組患者炎性指標恢復正常時間,包括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
1.3.4 肺功能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使用美能肺功能檢查儀檢測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3.5 血清COR、HMGB1水平 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0 cm),留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COR、HMGB1水平。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購自通蔚試劑(上海)有限公司,并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3.6 不良反應 觀察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腹痛、腹瀉、耳鳴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性別、不良反應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臨床療效、細菌清除效果為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 s)表示,包括年齡、病程、APACHEⅡ評分、炎性指標恢復正常時間、肺功能指標及血清COR、HMGB1水平,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4.021,P<0.01,見表2)。
2.2 細菌清除效果 觀察組患者細菌清除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3.841,P<0.01,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兩組患者細菌清除效果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learanc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炎性指標恢復正常時間 觀察組患者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肺功能指標 治療前兩組患者FVC、FEV1、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VC、FEV1、FEV1/FV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 血清COR、HMGB1水平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OR、HMGB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COR、HMGB1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2.6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腹痛、腹瀉、耳鳴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4 兩組患者炎性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x±s,d)Table 4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x±s,%)Table 5 Comparison of index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FVC=用力肺活量,F(xiàn)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xiàn)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OR、HMGB1水平比較(x±s)Table 6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COR and HMGB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7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7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烏司他丁最早是在成年健康男性尿液中提取,其對于機體蛋白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通過對溶酶體酶的釋放穩(wěn)定溶酶體膜通透性[8],同時可清除炎性反應造成的氧自由基以及炎性遞質(zhì),促進患者康復。利奈唑胺可有效抑制感染細菌的蛋白質(zhì)合成酶[9],使細菌細胞的信使核酸類物質(zhì)無法與核糖體進行有效結(jié)合,進而對患者細菌繁殖起到相應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細菌清除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利奈唑胺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重癥肺炎患者的療效確切,可有效提高細菌清除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利奈唑胺可有效殺滅細菌,烏司他丁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輕內(nèi)皮細胞及肺泡細胞損傷,繼而改善臨床癥狀[10]。劉暢等[11]研究表明,烏司他丁能有效改善重癥肺炎患者臨床癥狀,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本研究結(jié)果與之相似。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利奈唑胺聯(lián)合烏司他丁可有效縮短重癥肺炎患者炎性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VC、FEV1、FEV1/FVC高于對照組,提示利奈唑胺聯(lián)合烏司他丁可有效改善重癥肺炎患者肺功能,可能原因為烏司他丁可有效清除患者肺部氧自由基和炎性遞質(zhì),減輕肺泡表面損傷,有效恢復肺泡表面張力,進而改善患者肺功能,這對機體免疫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作用。倪華靜等[12]研究表明,肺保護性機械通氣聯(lián)合烏司他丁有效改善急性肺損傷患者肺功能,提高氧合指數(shù),對機體康復具有積極作用。
COR屬于甾體類糖皮質(zhì)激素[13],嚴重肺炎患者的應激反應劇烈,由于局部缺氧以及精神緊張,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大量分泌,導致血清COR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治療效果[14]。HMGB1對局部病灶炎性細胞增殖與遷移具有良好預測效果[1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COR、HMGB1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腹痛、腹瀉、耳鳴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利奈唑胺聯(lián)合烏司他丁能有效降低重癥肺炎患者血清COR、HMGB1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利奈唑胺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重癥肺炎患者療效確切,能有效提高細菌清除效果,縮短炎性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血清COR、HMGB1水平,且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未能對不良反應進行較為準確描述,有待今后研究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