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高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高中化學課程的特定性質,加上它的體系較為復雜,非??简瀸W生的思維能力。文章結合化學科目的特點從多方面討論,給出教學建議與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取得優(yōu)異成績。
關鍵詞: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2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20
如何做好高三的化學復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以往較為傳統的化學復習模式是講解基礎知識,同時加以訓練;一切以教師為標準,復習方法比較單一枯燥,導致學生的復習效率不高。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高中化學課堂,也滿足不了學生的高三化學復習需求。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能,與時俱進,改善教學方法,提高高三化學復習的質量,讓學生們在考場上游刃有余。下面談談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策略。
基礎是一個學科最重要的部分,任何高深的知識都離不開基礎的學習,高三化學復習也離不開基礎的支撐。傳統的復習方法無法讓學生對于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都掌握清楚,對知識結構的塑造也不盡完善,而在高三化學復習中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可以解決很多學生基礎不扎實,難題無頭緒的問題。復習課和新授課不太一樣,新授課上教師對于基礎的知識點會反復講解,旁征博引,力求做到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掌握其知識點,并盡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復習課不能采取這樣的復習方式,因為這樣復習的效率提不上來。所以在化學復習中教師要把教材當作中心,對基礎知識進行擴散式講解,要求學生從全局看待問題,獨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目的。
舉個例子,在化學必修一中有兩章內容極為相似的章節(ji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金屬及其化合物”,可以先講解金屬單質的一般化學性質,再加上其他重要的金屬性質一起講解,最后綜合一下,進行橫向比對,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知識點,也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感悟,學會自我總結。
雖然現在的教育不贊同學生進行“題海戰(zhàn)術”,但并不代表就不需要做題,做題可以讓高三化學復習事半功倍,但一定要保證會做題,做對題。教師需要在化學復習的過程中找出典型的、質量較高的習題供學生復習參考之用,拒絕程序化的枯燥做題方式,尤其不可以只埋頭做題,不懂得思考與總結經驗教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做題中總結某一類題型的特點,形成自己的解題模板,掌握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從而實現高效率復習的目的。
舉個例子,在復習“有機化學”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入高考例題,以作為復習時的中心,重點去講解,做到對每一個知識點都了解它的概念,將各種反應物、反應條件、化學性質一網打盡。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高考題是什么樣子的,及時了解高考的難易程度。結束例題的講解后教師還需要根據知識點布置相應的例題,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yè),讓他們及時做題,鞏固知識點,加深印象。復習時做的題目既要與課堂的復習不同,還要在思維運用上有一定的變化,同一道題可以有多方面的知識點考查。這樣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知識點,實現知識的遷移,掌握模型解題的精髓方法。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yōu)勢幫助學生復習好高三的化學關鍵知識點。
方法決定成敗,一個良好的復習方法會讓學生的高三化學復習事半功倍,不僅可以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去復習薄弱科目,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復習方法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書本、導圖為主的復習方法,還有一類是靠自我激勵和培養(yǎng)記憶力為主的復習方法。這兩者是不能分開的,必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可以獲得最優(yōu)的復習效果。
高三復習是對學生高中三年以來所學知識進行的總結和匯集,和新課學習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假如只知道埋頭復習不知道總結經驗,從頭學到尾就會越學越累,復習效率自然也會越來越低。所以,在高三化學復習中要善于總結,掌握總結的方法十分重要。為了避免學生到了復習后期知識結構越來越亂,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前一階段的復習總結。
這種總結需要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反思自己在復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下一個階段如何改變;第二步是總結經驗,將好的方法應用于下一個階段的復習中去,同時制訂下一個階段的復習計劃。這個總結過程也是對知識點的重新梳理,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調整復習狀態(tài),改變復習計劃,取長補短,相互分享,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有一定的難度,在復習時不可馬虎大意,掉以輕心。加上高中化學知識體系復雜,考查的是對知識的整體運用,而非單一的知識點,因而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緊張的復習中教師需要有耐心,學生需要有恒心,發(fā)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破釜沉舟,金榜題名。
參考文獻:
[1]陸軍.實施化學高考有效復習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4).
[2]胡久華,羅濱,陳穎.指向“深度學習”的化學教學實踐改進[J].課程·教材·教法,2017(3).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王暢(1979.10— ),女,漢族,河北文安人,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