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袁祖志的海上吟詠

2019-09-03 01:01:56花宏艷
銅仁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樓臺楊柳文人

花宏艷

( 暨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632 )

袁祖志是洋場文人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咸豐年間,他目睹和經(jīng)歷了太平天國運(yùn)動親友罹難,顛沛流離的戰(zhàn)亂生活,他因戰(zhàn)爭而失去親友、失去家園,流落滬濱;而另一方面,他目睹著上海近代化進(jìn)程,目睹了紛繁靡麗的通商口岸的崛起,在這個萬花筒般的現(xiàn)代都市中,他以風(fēng)流名士的身份適應(yīng)并享受著都市休閑生活。

一、海上吟詠:戰(zhàn)爭創(chuàng)痛與都市景觀

袁祖志(1826-1899),字翔甫,浙江錢塘人,為著名文人袁枚之孫,自號“倉山舊主”,因在上海筑有楊柳樓臺而自稱為“楊柳樓臺主人”。光緒九年(1883)曾隨同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出洋考察,著有《談瀛錄》六卷。曾擔(dān)任《新聞報》主編,同時與申報館文人相交甚契,是《申報》早期主要的唱和作家之一。

作為一位資深報人,袁祖志的生卒年都可以從《申報》和《新聞報》等史料上獲得。1876年11月10日,袁祖志在《申報》發(fā)表《丙子九月秋五十初度述懷六律錄請諸大吟壇粲正》一詩,1886年10月14日,袁祖志適逢六十大壽,并在《申報》上刊登《今屆九月六日六十初度賤辰,蒙薄海內(nèi)外諸大君子惠過泰和館,自朝至暮,踵趾相接,并有素未相識亦勞下降者,盛矣哉!自顧何福可以當(dāng)此,欣幸之余,敬賦八絕登諸日報,遍謝云情,仍求寬其不恭之罪》,向海內(nèi)文壇求贈和作。因此,根據(jù)這兩組詩歌,可以推斷出袁祖志的生年為道光六年(1826)丙戌九月初六日。袁祖志發(fā)表在《申報》的最后一篇作品是1890年7月26日刊登的《大人先生論》一文。據(jù)考證,袁祖志的卒年在1899年1月9日之前。[1]

和大多數(shù)洋場文人一樣,袁祖志世居南京,因 江南地區(qū)多次戰(zhàn)亂而不得已遷居滬上,其一生遭際,在1876年11月10日《申報》所刊袁祖志的《丙子九月秋五十初度述懷六律錄請諸大吟壇粲正》一詩中有真實呈現(xiàn):

已是人生半百身,有才無命例沉淪。傳家豈必科名重(余五次應(yīng)試不售),入世惟存面目真。牛馬憑他為月旦,鸞凰獨(dú)我困風(fēng)塵(親友同儕中亂后多膺顯秩)。一言慷慨逢人說,廉吏兒孫不諱貧。

生小園居二十秋,人夸淸福幾生修(余生長隨園中讀書二十年)。狼氛瞥眼彌江國,雁序傷心殉海陬(金陵失陷,余奉母就養(yǎng)上海縣署,是秋上海亦陷,仲兄祖德殉焉)。八口難為風(fēng)兩蔽,一官竟效斗升謀(亂后舉家飄泊無歸,因投營筮仕)。烏紗局內(nèi)浮沉苦,壯志從玆付水流。

小人有母奉晨昏,出險偏驚雪夜魂(壬戌春,正賊逼上海,天大雨雪,先慈以避難,卒于舟中)。己抱終天無限恨,遑言避地尚圖存(余奉櫬至江北,幾無著足處)。煙云作幻迷前路(舊交有歴至上臺者,多方尼之),烽火雖消失故園(金陵克復(fù),故山己成焦土)。萬種牢愁何所遣,安排花下酒千尊。

壎聲遠(yuǎn)隔錦官城,卅載重逢萬里行(伯兄祖惠遠(yuǎn)官四川,三十余年以入覲,故兩度南旋得晤面焉)。拋得郡符官興淡,含來飴味老懷傾(伯兄卸署夔州守,后即罷官不仕,目下一子四孫)。音書迢遞心常系,骨肉飄零夢屢驚(余弟兄三人,姊妹三人,今惟伯兄在川,三姊在泰州)?;厥揍炗稳缗莼?,買山何處掩柴荊。

瑤琴幾度斷危弦,垂老分飛更愴然(余失偶兩次,上年一妾一子同亡)。我覺蒙莊何太忍,人言伯道最堪憐。蕭蕭兩鬢渾如雪,草草三生莫問天。有酒如淮聊自壽,故交多少赴重泉(近年來故人零落不少)。

自詡平生不等閑,橫行直欲絕援攀。誤將眼界高天外,著甚勛猷補(bǔ)世間(半生來以慷慨多言,獲戾不少)?;h菊笑人猶似昔,徑松待我未曾還(十余年來未晉一階)。從今學(xué)得安心法,富貴功名一例刪。[2]

袁祖志世居金陵,有三兄弟和三姊妹,其中包括后來官居上??h丞的袁祖德和擔(dān)任夔州吏的袁祖惠。袁祖志在二十歲之前,一直住在金陵隨園,與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文人一樣,過著讀書應(yīng)試的生活,除舉業(yè)之外,并無他想。然而戰(zhàn)爭的烽火卻打破了平靜的鄉(xiāng)居生活。

“狼氛瞥眼彌江國,雁序傷心殉海陬”,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攻陷金陵,袁祖志陪伴母親一同寄居在上??h署,其時,其兄袁祖德正擔(dān)任上??h丞。但不幸的是,這一年秋,袁祖德因小刀會起義而被難。王韜的《瀛壖雜志》中對此有簡略記載:

“袁明府又村,名祖德,浙江錢塘人。祖枚,以詩文雄海內(nèi),即世所稱為子才先生者也。君寄家金陵,以名祖父得遍交當(dāng)世士大夫。家居好讀書,顧屢試場屋不得售,乃入資為丞。曾丞寶山,不一歲去,既去而民思之。需次上海,當(dāng)?shù)乐?,輒委君以劇任?!特S三年春,前邑令姚君以漕事詿誤,遂以君代。履任甫五月,而會匪亂作,君遂及于難?!盵3]

同治元年(1862)春,太平軍第二次進(jìn)軍上海,袁祖志的母親因避難而卒于舟中。當(dāng)他扶母親靈柩回到江南的時候,故園已在戰(zhàn)火中被焚為焦土。而他們兄弟姊妹六人最后只剩下遠(yuǎn)在四川的長兄袁祖惠和在江蘇泰州的三姐?!盁熢谱骰妹郧奥?,烽火雖消失故園”,“音書迢遞心常系,骨肉飄零夢屢驚”,骨肉離散,故園已失,是袁祖志等洋場文人深刻而慘痛的戰(zhàn)爭記憶。

對袁祖志自身而言,除了戰(zhàn)亂帶來的骨肉分離,他還不得不面對自身價值的難以實現(xiàn)的問題。他曾五次參加科舉考試而不售,自嘲為“有才無命例沉淪”,最后不得不放棄了帖括之學(xué),同時也放棄了儒家價值與理想,終其一生,只能在上海洋場中謀求生路。

和蔣其章等人不同的是,袁祖志于1853年金陵陷落之后因躲避太平天國戰(zhàn)亂而來到上海,他比蔣其章等人幾乎早了二十年來到上海租界,且看慣了上海洋場各種繁華靡麗,天魔睹艷式形形色色的人與物,并發(fā)諸筆端,遂有洋洋灑灑的洋場竹枝詞之 作。徐潤在為他的《瀛海采問》所作的序言中談到他的洋場竹枝詞的創(chuàng)作緣由為:

“錢塘袁翔甫先生為簡齋太史文孫,挾其家學(xué),游寓于海上者二十余年,目擊夫靡麗紛華于斯為極,故凡于人心之儇薄、風(fēng)尚之淫奢,無不托諸歌詠,而閔世傷時之感時流露于其間,俾閱者得所懲勸?!盵4]

1872年5月18日,剛剛創(chuàng)刊的《申報》刊登了署名“海上逐臭夫”的《滬北竹枝詞》和“懺情生”的《續(xù)滬北竹枝詞》:

滬北風(fēng)光盡足夸,門開新北更繁華。出城便判華夷界,一抹平沙大道斜。

麗水松風(fēng)杰閣齊,評茶有客日攀躋。繞樓四面花如錦,遍倚紅欄任品題。

腸肥腦滿說津津,浦五房經(jīng)買醉頻。畢竟金陵風(fēng)味好,新新樓上饌尤新。

丹桂園兼金桂軒,笙歌從不問朝昏。燈紅酒綠花枝艷,任是無情也斷魂。

富貴榮華四里名,十分春色斗雛鶯。何須艷說丁家巷,花徑三三別有情。

廿四間樓景色酣,尋春先向此中探。也知身價今非昔,尚可逢人說二三。

簇簇三層歌舞樓,嬌娃強(qiáng)半產(chǎn)蘇州。檀郎偏愛天津調(diào),一曲終時一餅投。

梳頭掠鬢樣爭奇,立侍蘭煙火暗吹。別有風(fēng)情惹憐惜,皺紗馬甲俏娘姨。

輕綃帕首玉生香,共識儂家住五羊。聯(lián)袂拖鞋何處去,膚圓兩足白于霜。

一曲琵琶四座傾,佳人也是號先生。云仙絕技誰堪比,黃愛卿同吳素卿。

時樣新翻墮馬妝,月華折疊作霞裳。隨身別有銀奩具,方寸菱花豆蔻香。

傳神端不藉丹青,有術(shù)能教鏡照形。贏得玉人憐玉貌,爭模小影掛云屏。

拋球看慣不須稱,拍賣商量到泰興。聽說明朝大跑馬,傾城士女興飛騰。

二分起息認(rèn)招牌,質(zhì)庫如云處處皆。休笑阮曩羞澀甚,玉釵典盡到金釵。

當(dāng)街巡捕氣何驕,赤棒宣威路一條。最是侵晨春睡美,惱人萬馬響蕭蕭。

千門萬戶好樓臺,曲卷長街絕點(diǎn)埃。底事路人頻問詢,問從何處便旋來。

火輪坊轉(zhuǎn)木橋西,馬路迢迢草色齊。流水是車龍是馬,一鞭爭逐夕陽低。

大自鳴鐘轟碧霄,報時報刻自朝朝。行人要對襟頭表,駐足墻蔭子細(xì)睄。

竿燈千盞路西東,火自能來奪化工。不必焚膏夸繼晷,夜行常在月明中。

星昴虛房禮拜期,西人有例任游嬉。今朝掮客兼通事,定向花間醉一卮。

不諳誦讀不躬耕,鎮(zhèn)日尋歡結(jié)隊行。夕照漸低新月上,擔(dān)心此際要關(guān)城。

一任腰纏百萬緡,未堪買盡上洋春。歸真返璞知何日,愁煞旁觀冷眼人。

(《滬北竹枝詞》)[5]

就吟詠的內(nèi)容來說,舉凡茶樓、飯館、煙館、戲園、妓院、馬路、照相術(shù)、拋球場、典當(dāng)行、大自鳴鐘、電燈以及妓女、巡捕、買辦等等,這兩組竹枝詞反映了形形色色的上海洋場的西洋器物、新興行業(yè)與新的風(fēng)俗。作者在文后的附錄中談到這兩組竹枝詞是在十年前的舊作基礎(chǔ)上的擴(kuò)展:“前作竹枝詞近將十載,時移物換,小有滄桑。同人慫恿續(xù)成醉后依數(shù)作此,時在壬申春仲懺情生草稿?!盵6]這兩組詩后來都收入袁祖志的《談瀛錄》中,其內(nèi)容只與《申報》刊登的組詩略有字句上的修改,因此,可以肯定“海上逐臭夫”與“懺情生”都是袁祖志早期的筆名。

袁祖志洋場竹枝詞的發(fā)表掀起了海上文壇第一次唱酬高潮,1872年5月至1874年間,《申報》上刊登了大量的洋場竹枝詞。袁祖志本人也意識到這一點(diǎn)。在1875年1月4日的《申報》上,袁祖志又刊登了一組《和滬北竹枝詞》,其附錄中談到,三年來,由他肇始的《申報》洋場竹枝詞至此已臻唱和高潮:“自壬申年三月十二日第十五號《申報》中創(chuàng)載《滬北竹枝詞》四十八章,從此好事者更唱迭和,累牘連篇,迄今三年尤未已也。因查其時有山左蔡寵九公子見和八章,較諸作尤覺可存,特為補(bǔ)錄,以志一時之盛,仍祈貴館不憚瑣屑,一刊是幸?!盵7]

二、楊柳樓臺:上海租界的文化符號

袁祖志是典型的洋場文人,他不但完全適應(yīng)了上海租界的休閑都市生活,同時也享受著上海近代化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新鮮事物。當(dāng)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文人匯聚滬濱,袁祖志作為袁枚之孫的頭銜和他的名士身份以及他熟悉地運(yùn)用著《申報》等新興報刊媒體的能力,不斷地強(qiáng)化著他洋場才子和風(fēng)流名士的身份。同時,越來越多的海內(nèi)外傳統(tǒng)文人因報刊傳播空間而認(rèn)識了這位風(fēng)流名士——倉山舊主。

1881年,袁祖志在上海福州路西部接近胡家宅附近,租賃了一所小樓,因為樓前有楊柳一株,遂將小樓改名為“楊柳樓臺”,成為海上文人競相拜訪唱酬之所。孫玉聲在《退醒廬筆記》中記載曰:

“倉山舊主袁翔甫先生祖志,為隨園老人之孫,著作等身,才名遍大江南北。晚年賃廡滬北四馬路之胡家宅,適其地有楊柳一株,臨風(fēng)搖曳,圖畫天開,先生因顏其居曰‘楊柳樓臺’。一時騷人逸士爭相過從,詩酒留連,殆無虛夕,居數(shù)載,下至販夫走卒無不知有楊柳樓臺者。夫以區(qū)區(qū)半弓之地、一角之樓,設(shè)他人居之,雖有楊柳安足縈懷,雖有樓臺誰為注目,乃以先生之故,竟而地以人傳,始知人杰地靈,古人言確有見地。今雖滄桑變易,楊柳為摧,樓臺已渺,而過其地者猶時憶先生當(dāng)日折柳懷人、倚樓覓句時也?!盵8]

一株普通的楊柳,一座不起眼的小樓,正是因為袁祖志不斷發(fā)起的文人唱和而成為海內(nèi)外文人競相拜訪的文化勝地,成為上海租界的文化符號,這一切不得不歸功于袁祖志對于《申報》等報刊傳播空間的熟練運(yùn)用。

袁祖志熟悉新興的報刊媒體,他的楊柳樓臺唱和詩正是通過《申報》的公共空間傳播出去,并建立起文化形象的。1881年5月17日,龍湫舊隱葛其龍首先在《申報》上發(fā)表了《辛巳暮春倉山舊主得 小樓于城北綠柳深處,顏其額曰楊柳樓臺,集同人觴詠其中,因成四律以志其盛,錄塵郢政并請諸吟壇玉和》七律四首,掀起了海上文壇關(guān)于楊柳樓臺第一次主題唱和的高潮:

倉山舊主最風(fēng)流,垂柳蔭中作小樓。一片煙波剪淞水,二分明月借揚(yáng)州。閑情聊復(fù)調(diào)鸚鵡,近局還堪約鷺鷗。此日冶春里結(jié)社,要將佳話播千秋。

秦淮冷落蜀崗荒,艷跡都教付夕陽。別有樓臺閣世界,可無裙裾啟詞場。青衫莫嘆香山老,紅粉能知杜牧狂。待看新詩題滿壁,好憑彩筆寫芬芳。

綠蔭深處倚闌頻,一室能藏大地春。未向東山管別墅,且教蘇小結(jié)芳鄰。琴樽檀板梁園客,鬢影衣香畫閣人。一種風(fēng)情誰領(lǐng)略,任他匹馬逐紅塵。

閑邀勝侶擘吟箋,聽到鶯聲畫檻前。一角園林供眺望,四時風(fēng)月盡流連。旗亭畫壁留新詠,邗上題襟續(xù)舊緣。愿祝春光常不老,紅燈綠酒醉年年。[9]

隨后曾鈺發(fā)表了《讀龍湫舊隱題楊柳樓臺四律即用其韻吟贈倉山舊主并乞諸吟壇均正》七律四首,秣陵林竹君發(fā)表了《偶登楊柳樓臺賦呈倉山舊主》,南湖楊伯潤發(fā)表了《辛巳暮春過楊柳樓臺呈倉山舊主教之》,掃花仙史映雪發(fā)表了《贈倉山舊主楊柳樓臺題壁和龍湫舊隱韻》,第一時間回應(yīng)了葛其龍發(fā)起的楊柳樓臺唱和。在海上文人看來,袁祖志建立的楊柳樓臺不僅僅是為海上文人提供了一個唱和的場所,更提供了一種文化認(rèn)同。地處熱鬧的四馬路的楊柳樓臺是傳統(tǒng)文人在上海租界承續(xù)名士風(fēng)流的文化象征,因此,海上文人的蜂擁而來,他們的日日宴飲,唱和往來都是在上海都市中保持文化身份的必要行為:

開筵日日宴群流,綠樹春濃繞畫樓?;论E棲遲留歇浦,酒痕約略憶杭州。結(jié)來名士原如鯽,話到閑情欲付鷗。重整詩壇誰健將,清和時節(jié)麥初秋。

名勝隨園惜已荒,空嗟春草與斜陽。新居占得繁華境,雅集宜開翰墨場。醉后放歌真磊落,吟成擊節(jié)學(xué)癲狂。酒龍詩虎渾無敵,記取旗亭姓字芳。

昕夕良朋往復(fù)頻,垂楊影里艷陽春。怕教飛燕來窺幕,喜共流鶯結(jié)比鄰。四面笙歌皆到耳,一樣 風(fēng)月最宜人。絲絲遮斷斜陽路,清絕真堪避俗塵。

新詞分寫薛濤箋,三月鶯花到眼前。檻外煙籠迷眺覽,樽中酒滿共流連。不徒絲竹留清賞,盡與琴書證夙緣。羨煞袁安饒逸趣,好將瑣記續(xù)當(dāng)年。[10]

1881年6月12日,楊柳樓臺主人袁祖志在《申報》刊登《自題楊柳樓臺請同社諸君子暨大吟壇正值》七律四首,將文人唱和的氣氛推向高潮。在袁祖志看來,出入于四馬路的煙館花叢之中,不斷地邀約海內(nèi)外文人詩詞唱和,在你來我往的觥籌交錯之間寫下一首首題壁詩歌,正是洋場文人浮生行樂的日常生活的寫照:

要把繁華俗轉(zhuǎn)移,大張旗鼓日吟詩。春歸楊柳千條盡,人在樓臺四顧宜。十里笙歌花簇簇,六街燈火漏遲遲。貧來百事從人借,借得園林景更奇。

買鄰偏近可兒家,柳色深藏幕不遮。但有才人皆入座,斷無騷客不停車。拓開幾案爭評畫,倚遍欄桿為賞花。盡把風(fēng)光共消遣,勝他俗吏唱排街。

偶然平地學(xué)神仙,勝友良朋盡有緣。百首新詩題壁上,一樽清酒醉花錢。才看棋局爭雙劫,又聽琴聲動七弦。也是浮生行樂處,何須十萬買山錢。

綠蔭濃覆畫沉沉,到此應(yīng)無俗慮侵。蝸角客盈疑廣廈,馬蹄聲碎出疏林。吹人衣袂風(fēng)常送,曠我襟懷月更臨。笑指三山森海上,空濛蜃氣未須尋。[11]

從1881年5月17日,葛其龍首次在《申報》上發(fā)起楊柳樓臺四首七律唱和詩,到1881年6月12日,袁祖志發(fā)表四首和作將此次文人主題唱和推向高潮,隨后,《申報》上刊登了大量的楊柳樓臺唱和詩,楊柳樓臺一時成為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都知曉的文化標(biāo)志,越來越多海上文人登臨楊柳樓臺,與文壇盟主袁祖志會晤;還有更多不在上海的文人通過《申報》的公共傳播空間發(fā)表唱和作品,表達(dá)對于楊柳樓臺這個文人勝景的仰慕之情。從1881年5月至1883年6月,《申報》上刊登的楊柳樓臺唱和詩數(shù)量龐大,因此筆者以表格的形式作直觀呈現(xiàn)如下,大致可見當(dāng)時海上文壇唱和的盛況(見表1)。

除了1881年5月至1883年6月間的主題唱和之外,楊柳樓臺主人袁祖志還會在各種節(jié)日,邀約王韜、何桂笙等眾多海上名士朝夕聚會,詩酒唱和,成為一時文化勝景:“當(dāng)時文壇耆宿如王紫詮、何桂笙諸先生,每逢春秋佳日,輒于樓中觴詠留連,樂數(shù)晨夕。裙屐風(fēng)流,一時稱盛。”[12]

而袁祖志因楊柳樓臺而確立了他海上文壇盟主的地位,他和他的楊柳樓臺除了吸引海上文人前來拜訪,甚至還引起了海外文人的關(guān)注。陳無我在《老上海三十年見聞錄》中曾提到日本人柴田義桂讬友人前往楊柳樓臺尋訪袁祖志之軼事:

“倉山舊主袁君翔甫,騷壇耆宿,一時推重。風(fēng)流文采,照耀淞濱。日本國賢士柴田義桂君,與舊主相契,在滬時唱和之日甚久。別后不得消息,頗深念憶。適該國文部大臣禾原高尚君政仕后,朅來上海。從事郵船公司。柴田讬其一訪舊主蹤跡。到埠即訪之于楊柳樓臺,相逢握手,歡若平生,并于座上抽毫?xí)唤^句為贈。其詞曰:‘相見尤欣愜素聞,騷壇旗鼓久推君。小樓一角垂楊外,細(xì)爇爐香共論文?!平笏捅橐姾踉~,亦足見舊主之名重雞林矣?!盵12]

袁祖志的楊柳樓臺不過是一株普通的楊柳,一所不起眼的小樓,在短短幾年之內(nèi),竟然能夠成為海內(nèi)外文人爭相拜訪、吟詠的對象,楊柳樓臺既是倉山舊主與海上諸名士評花、飲酒、顧曲、徵詩之所,更是海上文人在現(xiàn)代都市中尋找身份認(rèn)同的一個文化符號。正如葉凱蒂所說的,袁祖志他們是摩登時代的“形象制造者”(image maker)。[13]

三、域外行旅:一次報刊傳播的文化事件

光緒九年三月十二日(1883年4月18日),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受李鴻章派遣,前往歐洲考察商務(wù),當(dāng)時在海上文壇享有盛譽(yù)的袁祖志以隨從身份同往。按照唐廷樞在為袁祖志的《瀛海采問》所作的序言中的說法,“按此行也,以光緒九年三月十有二日自上海啟輪,以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歸抵上海,計時則十閱月,計程則九萬八千余里云?!盵4]也就是說,這一次域外行旅歷時十個月,行程九萬里。

表1 《申報》刊登楊柳樓臺唱和詩一覽表①

(續(xù))表1 《申報》刊登楊柳樓臺唱和詩一覽表

袁祖志海外歸來之后,著有《瀛海采問》《涉洋管見》《西俗雜志》《出洋須知》《海外吟》和《海上吟》六卷,輯為《談瀛錄》,交由上海同文書局出版。對于晚清中國人而言,袁祖志的這一次域外行旅并非開先河之行,早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福建人林鍼就曾因商遠(yuǎn)赴美國擔(dān)任翻譯,歸而作《西海紀(jì)游草》;此外,王韜也曾于1867年隨同傳教士理雅各前往英國、法國等歐洲各國考察,不過王韜的《漫游隨錄》的刊行要略晚于袁祖志的《談瀛錄》。然而與前人不同的是,袁祖志除了是傳統(tǒng)文人之外,還是一名典型的報館文人,他的域外行旅從倚裝出發(fā)到歸家,途中所見的異國風(fēng)情、往來應(yīng)酬的人物以及形形色色的西洋事務(wù),都通過報刊公共空間第一時間傳遞給了廣大讀者。因此,袁祖志1883年的域外之行成為了一次在報刊公共空間上的同步直播,并有著眾多文人參與的文化事件。

袁祖志于1883年4月18日從上海出發(fā),僅僅在兩日后的4月20日,《申報》上即刊登了齊學(xué)裘的《癸未三月中澣,翔甫大令應(yīng)聘出洋,壯游各國,詩以送之,即用其祝壽原韻》。隨后在1883年的四、五月間,《申報》上又陸續(xù)刊登了多首海上文人的贈別之作,如孫世瀛的《倉山舊主應(yīng)唐景星觀察之聘,將有泰西之行,賦此贈別,即請諸大吟壇正和》、張兆熊的《暮春之初倉山舊主有海外之行,詩以送之,即希政和》、錢塘臥霞逸士的《倉山舊主翔翁明府大人素擅詩才,久為滬邦所共仰,今應(yīng)唐景星觀察之聘游歷海邦,見有友人送行詩三章,因步其韻,錄請諸大吟壇正之》、吳縣徐邦逸的《苕溪紅蕉館主人子美陳鼎甫草送倉山舊主之歐洲即請諸大吟壇指正》、吳縣管斯駿的《袁翔甫大令應(yīng)聘出洋,登程匆促,余得信稍遲,未獲恭送詩壇領(lǐng)袖遽赴長征?;厥桩?dāng)時,益增離索,衷懷惓惓,不能無詩》等。

由于視野的限制,在當(dāng)時的海上文人看來,袁祖志的域外之行一方面是“果到中華以外天”的壯游,另一方面,“中朝柔遠(yuǎn)和鄰國,大令徵奇訪物華”,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仍然限制著他們看世界的眼光。這種矛盾的世界觀在管斯駿的贈別詩中有典型體現(xiàn):

利涉羲爻筮大川,尋源探宿邁張騫。鯨濤激雨供詩料,蜃氣成樓悟畫禪。一鏡遙飛青海月,雙輪穩(wěn)送夕陽船。袁絲妙句今成讖,果到中華以外天。

攜將書劍慣離家,志壯何辭路太賒。幾萬里程囊健筆,一天星斗泛靈槎。中朝柔遠(yuǎn)和鄰國,大令徵奇訪物華。真?zhèn)€長房能縮地,與君同渡水之涯。

當(dāng)年偶現(xiàn)宰官身,卓有循聲著海濱。難得殊邦資識見,快從異境洗風(fēng)塵。冠裳大雅來名士,肴核紛陳饗遠(yuǎn)賓。一統(tǒng)河山揚(yáng)帝德,碧瞳蠻語笑相親。

不讓前人汗漫游,此行直到海西頭。采風(fēng)去日攜吟杖,大箸歸時壓浪舟。似我棲遲山隴笑,如君氣度野云儔。遙期拏棹還申浦,快述奇聞浣客愁。[14]

“遙期拏棹還申浦,快述奇聞浣客愁”,朋友們希望袁祖志歸來之后能夠述奇覽勝,袁祖志卻借助報刊媒體,不斷同步更新著他域外行旅的聞見,使得滬上文人能夠跟隨他的腳步共同體驗晚清文人走向世界的過程。

1883年8月5日,袁祖志在《申報》發(fā)表《癸未季春唐景星觀察招游歐洲倚裝漫成即呈諸大吟壇正之》一首,用以回贈滬上好友:

掉頭不顧九萬里,男兒壯志當(dāng)若此。矧我蒼沾獨(dú)立身,牽裾挽袂無妻子。斯時不游更何期,招邀情重尤難已。一諾甘輕海外行,幾人默喻此中旨。蠖伏春申三十年,世事過眼如云煙。樓臺一角棲遲便,楊柳數(shù)株情緒牽。撐胸塊磊何堪忍,日把酒杯澆不盡。且喜此去海天寬,吐向滄溟鎭蛟蜃。心無渣滓氣愈豪,高吟不覺青天高。更挹洪波洗雙眼,明察所歴及秋毫。不愿空賦壯游什,不侈曠觀萬頃濤。但期歸來身健在,一任縱談傾香醪。[15]

“撐胸塊磊何堪忍,日把酒杯澆不盡。且喜此去海天寬,吐向滄溟鎭蛟蜃”,這個時候的袁祖志意氣風(fēng)發(fā),整裝待發(fā)。對于他而言,此次行程九萬里的汗漫之游,可以一洗胸中多年來有志難伸的塊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自己長期抑郁屈居海上的補(bǔ)償,是人生價值的另外一種體現(xiàn)。后來,葛其龍在為他的《海外吟》所作的序言中亦證實了這一點(diǎn):

袁君翔甫,負(fù)不羈才,嘗有志出游天下,困于 遇,郁郁居滬上者有年矣。去年春,唐景星觀察有泰西之游,招君偕往,君欣然就道。由南洋而達(dá)西洋,繞赤道、逾紅海,番舶所經(jīng)、車輪所至,見夫風(fēng)云之變幻、波浪之驚駭、山川之怪奇、人物之詭異,或記以詩篇,或著為論說。足跡所及者,凡十有余國,足以補(bǔ)《拾遺記》之未詳、《山海經(jīng)》之不載,可不謂奇觀歟?君所至,彼都人士既群聚而觀我天朝之名卿大夫出使于其國者,亦爭相延致,授餐適館,飲酒賦詩,壇坫盛事,行于海外,此誠亙古所未有也。蓋君以才人之后,而又夙負(fù)盛名,宜乎識其面者傾心推轂,尊為上賓。君雖不遇于時,而生平之抱負(fù)至此而一吐其奇,亦可以無憾矣。[4]

和一般的海外行旅者一樣,袁祖志從離開中國海域開始,便用他者眼光捕捉“異”的景象。1883年4月18日,袁祖志一行從上海出發(fā),途經(jīng)香港而發(fā)出“雄圖當(dāng)外戶,失算付他人”[16]的慨嘆;他們?nèi)朐侥?,感嘆西貢口岸的熱帶風(fēng)情“樹列蔥籠名不識,人饒嫵媚語難通”[17];他們隨后繞經(jīng)新加坡,被當(dāng)?shù)厝嗣癯鋵嵉霓r(nóng)耕生活所吸引:“不必移民民自至,不須移粟粟常盈。四時雨露無霜雪,草木欣欣總向榮”[18];他們登陸錫蘭島,驚嘆于當(dāng)?shù)氐姆鸾涛幕ⅰ笆庑我煞鹱?,異寶出蛟宮”[19];他們在南洋中航行三十余日,苦于熱帶氣候的驕陽似火“洪波如鼎終朝沸,赤日行空似火添。不慣趨尖才泛海,誰知海外更炎炎?!盵20];他們經(jīng)過亞丁島,驚嘆于當(dāng)?shù)厝藢τ趷毫迎h(huán)境的改造:“重疊作溝池,百倍千金堰。汲飲既有資,居民乃安宴。廛市日以興,甲兵及時繕?!盵21]

從南洋到紅海,至大西洋,最后由蘇伊士運(yùn)河而至意大利,袁祖志等人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海上航行之后終于抵達(dá)歐洲。在歐洲大陸,他們參觀了維蘇威火山、龐貝古城、羅馬大教堂、巴黎凱旋門、瑞士日內(nèi)瓦湖、英國泰晤士河以及葡萄牙山城等域外風(fēng)景名勝。異域文化和西方文明所帶來的強(qiáng)烈沖擊給袁祖志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83年8月15日,《申報》上刊載了袁祖志的《倉山舊主海外雜詩》,作者以組詩的形式完整呈現(xiàn)了19世紀(jì)末一個晚清士人眼中的歐中文明與異域景觀:

○火輪車中作

每食峨眉皆列坐,今朝有女更同車。問卿促膝談何事,笑我凝眸誤當(dāng)花。作態(tài)全憑腰束素,忘形奚必面籠紗。留將薌澤匆匆去,猶自回頭整髻鴉。

○意大利國花地觀劇作

也宗優(yōu)孟競登場,盡相窮形百樣妝。看到動人情緒處,一回鼓掌一回忙。圑團(tuán)列坐圓如月,中有嫦娥雜幾行。幃自卷舒屏幻景,卻從臺下奏笙簧。

○登教堂石塔

直欲青云置此身,千盤石級大嶙峋。登不絕項留余步,偏喜回頭顧后塵。渺渺毫顛猶有路,茫茫眼底竟無人。填胸多少生平恨,差幸憑欄氣一伸。

○瑞土國乘小輪車登湖上諸山

地以湖山勝,邦原藤薛同。登峰車有齒,入霧客無蹤。瀑布垂垂白,巖花簇簇紅。者般幽絕境,偏遇綺羅叢。

行至云深處,剛逢雨意酣。濃皴山潑翠,淡抹水拖藍(lán)。樓閣千重列,裙釵幾輩探。鄉(xiāng)心憑觸動,歸夢到江南。

○巴黎四詠

萬生院

院方廣十余里,羅致各種鳥獸鱗蟲花草樹木,分類蓄植,供人游玩。多有不識名者,惟犬類大繁,嗥嗥群吠,殊無謂也。

飛潛動植盡收藏,類別群分任倘徉。最是惱人游興處,嗥嗥犬吠太猖狂。

蠟人館

以蠟土摶人形狀逼肖,凡往昔近今智能勇功之士,皆摹像其中,分室裝點(diǎn),縱人平視。雖君后之尊,亦雜置而不以為褻。

但從民望把形圖,君相輿儓一例摹。摶土為人何太巧,親承馨欬直無殊。

……(節(jié)選)[22]

袁祖志筆下的異域風(fēng)光,跳脫不了他作為傳統(tǒng)文人的認(rèn)知結(jié)構(gòu)與知識譜系,因此,他只能以同化的方式描繪意大利的劇院、巴黎的凱旋門、法國的 動物園以及蠟像館等等。這使得他筆下的異域風(fēng)光又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園林山水的趣味,并成為一種想象的異質(zhì)空間。

然而,對于袁祖志來說,域外風(fēng)光雖然足以帶來強(qiáng)烈的震撼,然而,在地景書寫之外,更重要的事情則是保持和維護(hù)他的傳統(tǒng)文人交際圈。

袁祖志在滬上棲息三十年,最引以為豪的就是他以詩詞唱酬所建立的龐大的滬上文人交際網(wǎng)絡(luò)。在域外行旅的這一年,他一方面與海外的傳統(tǒng)士人主要是大清駐西方各國的參贊、使節(jié)等進(jìn)行詩詞唱酬活動,如德國柏林的錢德培、法國巴黎的陳季同、荷蘭的顧友笙等,如《曾劼剛襲侯召飲使館即席賦呈》《巴黎喜遇劉康侯觀察慶藹堂刺史曹益齋,翼堂昆玉張聽帆,太守潘景周、謝智卿諸君子,朝夕過從更番導(dǎo)游賦此志謝》《康侯參使賜讀尊公霞仙中丞蓉詩文各集賦此志謝》《陳松生遠(yuǎn)濟(jì)、楊商農(nóng)書霖兩參使、鳳夔九觀察儀招飲酒樓,即席賦謝》《德意志國柏林都城贈錢琴齋參贊德培》《劉康侯參使疊前韻見贈三疊前韻以報即乞郢政》《荷蘭國贈顧友笙少尉祖榮》《陳敬如都督季同遠(yuǎn)自柏林見寄二律,依韻奉和》《西班牙喜晤朱苕原參使和鈞,流連亦宿,倚裝賦謝》《寄呈鄭玉軒星使藻如》等。與此同時,袁祖志巧妙地借助《申報》的公共傳播網(wǎng)絡(luò),以“懷人詩”的形式進(jìn)一步維護(hù)海上文人的交際網(wǎng)絡(luò)。

1883年11月15日和11月17日,《申報》分兩日刊登了袁祖志的兩組《海外懷人詩》,這兩組懷人詩中所懷的對象包括閔小農(nóng)、金蘭生、汪云伯、葛理齋、劉少韓、朱蕓谷、謝湛卿、朱敏齋、葛隱耕、錢昕伯、金免癡、何桂笙、鄒翰飛、蔡紫黼、李默庵、沈飽山、萬劍盟、楊誠之、蔡寵九、周潤田、高篙漁、嚴(yán)伯牙、王竹鷗、李小瀛、陳寶渠、翁子文、莫善徵、傅煥庭、范小蘅、呂吉垣、張叔和、管秋初、張遂生、朱夢廬、劉葆吾、陳藏舊、郭蓮生、梁幼蘭、孫泳甫、孫儒伯、舒春圃、黃政卿、萬仰五、陳炳卿、姚敬堂、鄭鶴汀、吳端甫、吳蘭生、閔正帆、姚少蓮、藏冶夫、金少芝、徐逸生、閔魯孫、章肖珊、黃瘦竹、皮惠之、顧芷升、洪辛之、胡友三、周召臣、張小琴、韓稚云甥、袁家薇,共計64 人。事實上,這組龐大的海外懷人詩直觀地呈現(xiàn)了袁祖志所建構(gòu)的滬上文人交際網(wǎng)絡(luò),其中包括葛其龍、錢昕伯、金免癡、何桂笙、鄒弢、蔡爾康、沈飽山、萬劍盟、蔡寵九等申報館文人。

汪云伯大令

一室雍和有古風(fēng),大椿垂蔭氣蔥蘢。生平所好無他物,漢代瓊瑤秦代銅。

葛隱耕孝廉

脫口吟成字字安,允堪一幟踞詞壇。詩名竟把科名掩,做到騷人亦大難。

錢昕伯明經(jīng)

霧里看花花不老,花間酌酒酒彌香。買絲不把平原繡,君抱高才我意降。

金免癡先生

一部唐詩集不清,評紅論白筆縱橫。才揮十副幽蘭影,又向旗亭斗酒兵。

何桂笙明經(jīng)

眼底明于水一泓,胸中容得酒千斛。甜吟密詠人人服,獨(dú)讓高昌寒食生。

鄒翰飛茂才

遲我卅年游海上,輸君拔幟遽登壇。裁紅暈碧天然處,好句教人擊節(jié)刊。

蔡紫黼茂才

詞成絕妙有誰如,白石新聲此緒余。我有樓臺傍楊柳,曉風(fēng)殘月合卿居。

李默庵先生

美人聲價珠兼玉,名士風(fēng)流酒共詩。一事思量忘不得,木樨花下醉子時。

沈飽山廣文

三長才學(xué)識能兼,下筆千言信手拈。眾口莫訾持論激,由來時事賴針砭。

萬劍盟先生

獨(dú)彈古調(diào)抱虞琴,壓倒當(dāng)前靡靡音。吟苦不嫌髭捻斷,教人一讀一傾心。

蔡寵九鹽參

才侈千言成頃刻,更從五字耐推敲。羨君雙管 能兼擅,何事卑官苦系匏。

(《海外懷人詩》節(jié)選)[23]

1883年底,袁祖志一行由原海路返回,并于本年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二日抵達(dá)上海,而在第二天的《申報》上,袁祖志就刊登了《今春三月十二日槖筆出洋,歷游泰西各國嘉平二十二日歸舟春申江上解裝楊柳樓臺率成二律錄報海內(nèi)知己并乞玉和》和《抵家作》兩組詩,向滬上文人宣告自己的歸來,也宣告這次由《申報》為傳播平臺直播的晚清士人域外行旅正式結(jié)束:

天涯有客倦游歸,十萬程途瞬息機(jī)。到眼江山如夢醒,回頭溟淌尚魂飛。敢夸閱歷恣揮塵,愿屏塵勞暫掩扉。柳往雪來無限恨,狂呼沽酒典征衣。

臘鼓敲殘適解裝,重新酒壘與詞場。依然楊柳臨官道,猶自樓臺映夕陽。塊壘合當(dāng)消凈盡,琴樽從此樂徜徉。笑他五岳游仍礙,不徧瀛寰未足狂。[24]

(《今春三月十二日槖筆出洋,歷游泰西各國嘉平二十二日歸舟春申江上解裝楊柳樓臺率成二律錄報海內(nèi)知己并乞玉和》)

四、小結(jié)

袁祖志是十九世紀(jì)末洋場文人的典型代表。他出生于書香世家,世居金陵,因太平天國戰(zhàn)亂而流落滬濱。他沉淪下僚,五次參加科舉考試而不中,在儒家社會始終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但他居于新舊嬗變之時,見證了上海由一個小漁村而發(fā)展成為天魔睹艷的繁華都市。他以竹枝詞等極具通俗性的文體繪聲繪色地描繪各種西洋器物和租界景觀。他以名士自居,津津樂道于文人間的唱酬往來,不斷地向世人展示滬上文人在楊柳樓臺評花、飲酒、顧曲、徵詩的盛宴。他意氣風(fēng)發(fā)地跟隨唐廷樞前往域外旅行,并以報刊為媒介,使得海上文人跟隨他的腳步一同體驗晚清一個傳統(tǒng)文人走向世界的過程。而不論是《申報》上連篇累牘的竹枝詞、四馬路楊柳樓臺的朝夕宴引、文人題壁,還是洋洋灑灑的《海外懷人詩》,作為報館文人與洋場才子,袁祖志有清醒的傳播意識,積極地以報刊為媒介,建立著日益龐大的文人交際網(wǎng)絡(luò)。就這個意義而言,袁祖志始終具有現(xiàn)代都市的醒覺意識,并一直是上海租界的形象制造者(image maker)。

注釋:

① 資料來源:《申報》影印本,上海書店出版社1982年版。

猜你喜歡
樓臺楊柳文人
煙雨樓臺
保健與生活(2024年2期)2024-01-18 01:47:36
過猶不及
過猶不及
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
輕音樂(2022年2期)2022-02-24 02:36:10
楊柳 書法作品
文人與酒
風(fēng)兒吹過楊柳灣
文人吃蛙
楊柳
宋代文人愛睡覺
香港| 三门峡市| 五莲县| 彝良县| 蕲春县| 成武县| 大庆市| 麦盖提县| 永福县| 花莲县| 南澳县| 永吉县| 玉林市| 三原县| 乌兰察布市| 阿克苏市| 亳州市| 永州市| 大渡口区| 关岭| 呼伦贝尔市| 揭西县| 枣阳市| 台州市| 正镶白旗| 泰安市| 兰西县| 五峰| 五指山市| 四平市| 宁南县| 黄山市| 庐江县| 儋州市| 安徽省| 咸丰县| 环江| 铜陵市| 东莞市| 潢川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