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婷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高校藝術欣賞公共課成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內容和有效途徑。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高校的藝術欣賞公共課程并不能夠滿足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對藝術欣賞公共課程教學現(xiàn)狀進行研究,找到有效的改革策略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才能夠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校;藝術欣賞課程;公共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31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0-0069-02
藝術是歷史發(fā)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人的發(fā)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前,藝術在文化、社會發(fā)展以及科技進步的影響下不斷發(fā)生改變,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新的流派誕生,不斷有新的創(chuàng)作、新的思維以及新的藝術理論誕生。就目前來看,我國普通高校的藝術欣賞課程,如美術、音樂等作為公共課程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些課程的重要性也在不斷下降。且普通高校中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教學依然存在許多嚴重的問題,比如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過程過于強調理論性,忽視實踐性、管理缺失等。這些問題使學生對這些課程的學習興趣不斷下降,最終使這些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無法體現(xiàn)出真正價值。因此,我們必須對這些課程進行改革,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普通高校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教育意義以及價值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陶冶學生的性情
藝術作品主要是通過人的感官來給學生不同的感受和體驗,比如美術通過視覺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音樂通過聽覺來陶冶人的情操,等等。以美術欣賞課程中的油畫為例,在油畫剛進入我國時,人們并不能理解油畫中所蘊含的獨特的美。油畫是由色塊組成,和我國的工筆畫不同,沒有工筆畫的精細,但是其也有著不同的美。我們要學會欣賞這種美,學會欣賞不同的美。
比如羅中立所畫的油畫《父親》,其逼真的畫面使我們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父親。這些視覺上的美以及其中蘊含的感動都在不斷塑造著我們的審美,更重要的是使我們融入感情,喚起我們情感的表達。因此,在藝術欣賞公共課中,教師要通過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美來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挖掘學生心靈中的美好,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性情的目的。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價值觀和世界觀
藝術課程中融合多種學科,比如歷史、美術、物理、數(shù)學等,這些學科在藝術課程中都有涉及。因此,在普通高校中,學生無論選修了哪一門藝術類公共課程,都能夠在該課程中找到自己主修專業(yè)的影子。比如,油畫藝術就包含了歷史、數(shù)學、音樂、人體解剖學等學科內容。因此,學生在學習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同時,不僅提升了審美能力,還提升了專業(yè)方面的能力。另外,這些學科和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結合,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拓寬學生的眼界和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實現(xiàn)對藝術、哲學、文學等學科的再次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普通高校藝術欣賞公共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我國為了加強藝術教育的教育力度,在近些年制定了相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藝術欣賞公共課程教學效果,但是其中依然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首先,在制定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教學目標時,高校應該以學生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最初的出發(fā)點,根據學生實際的審美特征、年齡特征以及審美能力等來設定教學目標。
其次,在具體教學時,要與時俱進,要充分結合當今藝術發(fā)展的實際。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長期影響,教師的教學偏離了原本的教學目標。根據實際調查得知,在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注重傳輸給學生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審美塑造,使大部分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并且難以理解教材中的一些內容。這種教學模式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內涵,難以塑造學生的人格魅力,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藝術欣賞更是無從談起。
(二)教學理念陳舊落后
當前,隨著對藝術教育的重視,要求高校增加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課時,最少要在30課時以上。但是由于教學觀念的落后,許多高校并不重視藝術欣賞公共課程,認為這些課程僅僅是輔助性課程,對促進學生的進步作用較小。在實際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校的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課時僅比國家規(guī)定的課時多幾個課時。另外,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教師僅將學生的專業(yè)課程作為學生發(fā)展的主要課程,對藝術欣賞這種公共課程并不重視,并將其視為可有可無的課程。根據相關實際調查得知,目前我國的大部分普通高校并不重視藝術欣賞公共課程,大部分學生也認為藝術欣賞公共課程對自身的發(fā)展并沒有多大的作用,學生家長也只有極小一部分重視這類課程教育,大部分家長并不認為這些課程能夠為自己的孩子帶來很大的幫助。總之,教學理念的落后,使藝術欣賞公共課程形同虛設,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管理的缺失
根據相關調查得知,目前我國大部分普通高校并沒有設立關于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管理組織,而僅僅將這些課程簡單劃分到各個學院進行管理,比如美術鑒賞課程劃分到美術學院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而學校不重視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態(tài)度誤導了學生,使學生也認為這些藝術類課程對自身的提升并沒有很好的作用,因而對這些課程不重視。
另外,在師資建設上,由于管理的缺失,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視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師資建設。我們知道,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和主體之一,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藝術欣賞公共課程中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有著具體的要求,即要求教師的綜合素質更加的全面和廣泛。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高校不重視,大部分的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教師都是由一些專業(yè)教師兼職,這些教師本身的專業(yè)課程課時就比較多,沒有時間進行藝術公共課程的備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同時,這些教師本身在藝術方面的素質沒能達到課程的要求,對提升學生藝術方面的能力也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普通高校藝術欣賞公共課課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確定藝術欣賞課公共課程的目標
正如上述內容所說,高校應該以國家制定的藝術教育方案為指導,減少普通高校開設藝術公共課程的隨意性,滿足學生對藝術文化知識的需求。另外高校還應該以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藝術公共課程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合理和有效。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要注意,過高的教學目標會使學生因為畏難情緒而失去學習藝術類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而過低的教學目標會使學生失去對這些藝術公共課程的探究欲望,進而降低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還不能忽視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體驗,即在注重感性內容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在掌握相關藝術知識的基礎上,重視藝術作品的理解以及理性分析。另外,教師還要遵循藝術審美規(guī)律來引導學生進行基礎性學習,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二)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理論傳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也無法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往,學生在課堂大多數(shù)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在課堂上不是沒有認真學習,就是情感沒有隨著教學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而學習積極性在這樣的被動接受狀態(tài)中也會逐漸被消磨。因此,藝術欣賞公共課程的教學必須改革教學方法,重新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高??梢砸牖趯W生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實際認識水平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從自身的經歷出發(fā),體驗藝術帶來的思想及精神上的享受。另外,教師要盡量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融入自身的感受欣賞、分析藝術作品,并表達出自身的真實的感受。
(三)強化管理,加強師資建設
從上述內容我們已經知道,當前大部分高校由于管理上的缺失,并不重視藝術類公共課程的師資建設。根據相關的調查,在大部分普通高校藝術類公共課程教學的教師隊伍中,教授參與教學的高校十分稀少,大多數(shù)是講師、助教等在擔任藝術類公共課的教師。基于此,普通高校必須強化管理,提升師資建設。
比如,高??梢远ㄆ谂e辦培訓活動,對藝術類公共課程的教師進行專業(yè)的培訓,提升教師在藝術方面的素質,同時還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督促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對外招聘來聘請更多高水平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提升藝術類公共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蘇陽.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實施機制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
[2]別敦榮,李家新.我國高校公共課設置及其改革策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18-26.
[3]司 楊.普通高校音樂公共課程教學的個案化調查與思考[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
[4]李 佳.普通高校舞蹈公共課教學改革芻議——論舞蹈雙學位課程序列的可行性、方案與廣泛的應用性[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1):73-77.
[5]覃月泉.普通高校拉丁舞公共課教學現(xiàn)狀及新教學模式的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15,34(5):462-465.
[6]付勝利.讓鋼琴說中國話——普通高校鋼琴公共課教學改革思考[J].當代音樂,2017(17):33-35.
[7]譚 衛(wèi).普通高校藝術欣賞課教學的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5):148-153.
[8]鄭文君.高校藝術鑒賞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7(8):149-151.
[9]張姣琳.如何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質量[J].大眾文藝,2013(1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