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香女
摘? ?要: 2019年浙江省高考的考場作文,得分在36~45分的文章占比超過74%。如此多考生的作文得分出現(xiàn)在這一區(qū)域,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的寫作存在如下不足:審題不周,論證不全;論據(jù)不豐,論述空泛;表達主觀,言辭偏執(zhí)。這提示我們,高中的作文教學,既要注重豐富學生的生活,又要引導學生完善自我,還要致力于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
關(guān)鍵詞:高考考場作文;浙江省高考作文題;作文教學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一發(fā)布,隨即引來一片叫好聲。的確,今年的命題從主題選擇到材料呈現(xiàn)都是對去年的超越,對前幾年的回歸:回到對考生應(yīng)有認知水平的考查上,回到考生對本我生活的思考上。不在審題上為難考生,有如前幾年不管是文品如不如人品,還是要不要虛擬(現(xiàn)實),哪怕是讀不讀“三本大書”,都是考生自己說了算,創(chuàng)造自我生活、如何對待讀者,也是讓考生自己去思考,去選擇。這體現(xiàn)了命題者的良善用心。但不得不說,考生作文的呈現(xiàn),群體性的不足非常明顯,得分在36~45分的文章的占比超過74%。
一、病因分析
如此多考生的得分出現(xiàn)在這一區(qū)域,令人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原因。筆者根據(jù)閱卷體驗進行認真分析,認為有如下三個原因。
(一)審題不周,論證不全
從材料看,試題共由三句話構(gòu)成。前兩句提供了兩種觀點,作為寫作的導引,后一句是寫作的重點,前后構(gòu)成類比的關(guān)系:作家寫作時如何對待讀者與考生創(chuàng)造生活如何對待他人。后一句話的內(nèi)部又構(gòu)成了比喻關(guān)系:考生自己創(chuàng)造生活和他人的關(guān)系就是“作家”創(chuàng)造“作品”和“讀者”的關(guān)系??忌鷳?yīng)該要整體觀照所給的材料,寫作時要從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家與讀者的關(guān)系,延伸到自己人生層面中創(chuàng)造生活與他人的關(guān)系,并把后者作為寫作重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立意:一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及我的生活既需要自我堅持又需要傾聽他人;二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及我的生活應(yīng)該參考他人的建議;三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及我的生活都要自己做主,不需要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樣開放的命題思路,給考生寫作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
可是從考場作文來看,大多數(shù)考生不是只寫前兩句討論作家與讀者關(guān)系,就是只寫后一句談關(guān)于生活的作文。這從許多考生的作文標題就能看出,如“讀者是不是‘上帝”“作家與讀者”“我的生活我做主”“忠于自我”“遇見更好的自己”等。許多作文通篇看不到除作家、讀者之外的內(nèi)容,還有許多作文滿篇都是與作家、讀者甚至自己無關(guān)的材料。這種審題的不完整直接帶來了論證的不全面,即要么只闡述作家對讀者的意見聽或不聽,要么只論述他人或自己對相關(guān)之人的看法理或不理。
有些作家為了滿足大眾的消費心理,把自己的觀點丟得一干二凈,把寫作當作是一種取悅消費者的方式,這樣的書,不是自己的真正想法,也不是自己寫得最好的,甚至它可能都不是你的,就像你背著良心做一件事的時候,沒有人會感到開心。(《讀者是不是“上帝”》)
這只是許多只寫材料前兩句的作文中的一篇。同樣,還有許多只寫后一句的作文,全文只字不提材料中的作家、作品、讀者,也不能緊扣材料中的“你”(考生自我),一味拿別人的經(jīng)驗或教訓來應(yīng)對,更不能準確地把握“假如”這一設(shè)定,忽略“創(chuàng)造生活”“將”等指向未來的詞,只將自己甚至他人的過去作為論證的依據(jù)。嚴格地說,這也屬于沒有全面審題和完整論證。
但一個人如果太自我,一意孤行,就會帶來災(zāi)難。漢武帝太多疑,剛愎自用,帶來巫蠱之禍;唐玄宗自我麻木,導致安史之亂,導致大唐根基的動搖。而當今,美國國內(nèi)民粹主義大風盛行,大興貿(mào)易戰(zhàn)給全世界的經(jīng)濟都帶來災(zāi)難,所以我們應(yīng)該要理智地堅守自己的信念。(《不馳于己念,不溺于虛聲》)
這兩篇作文的得分都是45分,如果按照去年的審題要求,恐怕是得不到這樣的分數(shù)的。因為審題時都沒有顧全材料中的三句話,論證過程也沒有顧全材料中的類比和比喻關(guān)系。不管是不是審題時沒讀懂類比和比喻,但材料中三句話的整體作用同時失去,導致論證不全是必然的。
(二)論據(jù)不豐,論述空泛
如果僅僅是審題不周和論證不全,我們可以判斷考生閱讀能力不足,思維嚴密性不夠,但是寫作中缺少應(yīng)有的論據(jù)支持,或誤判“讀者”內(nèi)涵,甚至胡亂編造論據(jù),則說明考生或者缺少充分的積累,或者少有對應(yīng)的材料,或者誤解“讀者”對象,根本不能進行具體可靠的論述。即使是審題全面的考生,也有許多人只是在傾聽和堅守上繞圈子,嚴重的甚至走向偏題或離題。
生活的作家除有水一般溫柔的傾聽外,還應(yīng)有山一般的堅持,火一般的剛健,不做永遠躲在翅下的稚雛,要做在穹頂飛翔的鯤鵬,如火一般堅守本心,才會有生氣、有趣味,沖破一切成見,道德、習俗的藩籬,一直肆意、恣意下去,萬千的火焰與作家心中的奇想共舞,熾熱的本心使作家心中感到不那么荒涼——因著火焰是最易勾起輕夢的東西。因此,堅持本心,堅守那一份最初寫作的渴望。(《在堅守和傾聽中墨筆生香》)
這一段文字,為了證明“堅持本心”這一分論點,整段文字除“山一般的堅持”(其實這一比喻也不恰當)與“火一般堅守本心”兩句稍有關(guān)聯(lián)外,其余的文字只是徒有其表而已。即使與分論點有那么一丁點關(guān)系,也因為沒有實際內(nèi)容,沒有具體的作家作品,沒有自我的生活實例,沒有對生活的真切感悟,而造成論述的空泛,很明顯地是在背“臺詞”。
一個作家,如果能夠傾聽讀者的意見,那么他就能從讀者的反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就能修改自己的作品;如果不能傾聽,他就不能得到自我和作品的完善。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他人是我們“作品”的讀者,如果我們一意孤行,我們就會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我們的生活就會失去希望。(《我理性,我傾聽》)
這是一篇48分的作文,考生準確地讀懂了三句話,但整篇文章基本上沒有一個具體的實在的作家傾聽讀者的材料,也沒有自己在某個生活事件上具體如何對待他人的憑證,只是一味地假設(shè)和空泛地分析,實在叫“讀者”難以相信。
有些考生,甚至誤解了“讀者”的意思,把讀者當成是自然、社會、國家、歷史、時代,如《我讀時代,時代讀我》《傾聽自然的呼聲》《國家是最大的讀者》等,直接導致無法使用實在的論據(jù)。
傾聽時代的呼聲,傾聽夢想的力量,把好生活之舵。與國家精神和時代呼聲相聯(lián)系的航向,是不會偏移社會進步航線的。新時代的青年為新中國的發(fā)展航行,呼聲是需要,但我們不能只顧生活中的小利而更要顧及國家民族大利的呼聲。青年的生活不僅要為自己把好前行之舵,還要用“如初春,如朝日……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的青春之姿融入時代潮流的大河中去。(《為自己的生活把舵》)
社會、國家、時代,只是一個概念,概念產(chǎn)生不了具體的行為,當然不能作為“讀者”給“作者”應(yīng)有的反饋,因此不可能成為具體實在的論據(jù),自然會導致空泛無著,論證無憑。
(三)表達主觀,言辭偏執(zhí)
如果前兩者只是閱讀能力偏差、素材積累不夠、思考力不足等層面問題的話,那么寫作中言辭偏執(zhí)、任意渲染鋪陳,可能就涉及考生的認識思考和情感等方面。從許多考生的作文題中就能看出作文的內(nèi)容,如“莫聽穿林打葉聲”“不為妖言所惑”“他人即地獄”“我就是我,關(guān)別人何事”等。雖然不能憑一篇考場作文就判斷考生的品質(zhì),但至少可以看出考生的認識是有偏差的,這就需要我們予以足夠的重視。
如果我們是雞,養(yǎng)雞場里的母雞,那我們束縛籠中,定時的食飼料,生的意義是產(chǎn)蛋、被食,我們別無選擇。如果我們是牛,奶牛場里的母牛,那我們?nèi)︷B(yǎng)柵欄中,飼料是鮮草,我們看牧場主的安排,擠在狹小的場里休息,生的意義是產(chǎn)奶、產(chǎn)仔。如果我們是鵝,鵝肝產(chǎn)場里的鵝,那我們從一個月大便被插入導管,一生是通食通食,一生只有幾個月,于是立馬被開膛破肚,取肝肢解,生的意義是被做成高級鵝肝料理。(《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看到這樣的作文,筆者總是難以抑制住悲哀。我們的學生為什么這樣缺少自我認知,缺少對生活積極的認識,要作這樣的自我貶損的比擬?該文全篇共816個字,寫了各種動物,馬、豬、牛、雞、鵝,就是不當自己是人,而且認識偏狹,雖然因為有這樣一段話,“假使我是創(chuàng)造生活的作家,我的生活成了一部作品,我想那是我的作品,不是讀者的作品,他們是讀者,不是我生活的讀者”,考生的作文得以及格,但該考生對人世間的人們以及自我的認識是否真的能“及格”呢?
當然,作家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一旦自己的想法出了錯,如果一味地堅持,那么這樣的文章也是失敗的,也不會有人喜歡……有時候你一味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這種情感可能是被人厭惡,是錯的,那不就像是感情用事的殺人犯或者是那些蠱惑人心的邪教組織一樣嗎?(《讀者是不是“上帝”》)
考生顯然對作家犯了錯誤仍然堅持錯誤,即“一味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做法不認同,但據(jù)此就推出這一做法像是“感情用事的殺人犯”“蠱惑人心的邪教組織”則過于主觀武斷,實在難以服人。從這樣的邏輯推理,可以看出該考生缺少理性分析,也缺少應(yīng)有的寬容,這是很不理智的判斷。
每個人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煙火,每個個人都應(yīng)該堅持自我,別人的想法只是別人的,誰知道他們安了什么“好心”,這個社會自私的人、圖別人好處的人、口蜜腹劍的人太多,我們應(yīng)該練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別一堆妖魔鬼怪。(《要做世上獨一無二的煙火》)
這位考生相信了“人心叵測”,文字中透著看穿世故和洞察社會的老練,似乎讀懂了生活的全部。該考生把與自己生活相關(guān)的部分人比作“妖魔鬼怪”,因而其感情世界中充滿了不信任、不安全,甚至是危險。我們不知道這位考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過什么,但即使有過什么不幸,現(xiàn)實社會也不全是這樣的現(xiàn)象,可見這位考生對現(xiàn)實社會缺乏全面的認識,而且情感也存在健康問題。
二、教學對策
特級教師吳非(王棟生)在他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中說,高中語文教學要完成兩個任務(wù):一是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給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種子,一是設(shè)法幫他們搞到一張進大學的門票。
那么,日常教學中,我們?nèi)绾渭饶軒蛯W生準備充足的資糧搞到一張進大學的“門票”,更能在培養(yǎng)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兼顧到他們的健康成長,使他們真正成為生活的“畢業(yè)生”呢?
(一)豐富“作品”(生活)
進入高三,教師與學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兩點一線,單一的生活路徑,呆板的生活方式,單調(diào)的生活節(jié)奏,麻木了生活的敏感,消泯了生活的熱情,黯淡了生活的多彩,所有這些,都讓我們失去了生活豐富性的可能,也讓我們的“作品”失去了豐富的素材。就浙江高考而言,這三年來,因11月和4月的七選三考試,學校連語文、數(shù)學的功課都要作適當?shù)淖尣?,課時減少,作業(yè)減量,更何談?wù)n外閱讀,研學旅行?所有的一切,都是備考。大合唱,不許;美食節(jié),走開;新年晚會,沒份。這樣的高三,如何留給學生鮮活的生活素材?學校如此,家庭亦然,父母只關(guān)注孩子作業(yè)完成沒有,孩子在讀書,孩子考試成績理想,就認定孩子不錯。其實,唯書本知識、作業(yè)和考試,會狹化學生的視野,鈍化學生的感知。而整天整年埋頭書本、作業(yè)、試卷,和他人包括同學、父母、老師的交流就會減少,人就會變得木訥。
基于高中尤其是高三生活的實際,語文教師不太可能干預學校和家庭的決策,那么,在我們的權(quán)限范圍內(nèi),能否豐富學生的生活,給他們創(chuàng)造“作品”多提供一些必要的素材及生活體驗?如:保持一周一次的閱讀課;課前5分鐘的閱讀分享或演講,教師可以將一些故事、新聞加以推送;建議家長在周末帶孩子適當外出;等等。試想假如他們讀過毛姆的《閱讀是一所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想來他們就不會對作家與讀者的關(guān)系如此陌生,或許不會特別缺少作家與讀者關(guān)系的素材。
(二)完善“作者”(自我)
學生是自我生活的主體,但學生基本上是“被生活”,不得不聽的課,不得不做的作業(yè),不得不考的試題,當然,這是學生身份所規(guī)定的,但正常的課堂之外,學生仍然還是這些,補課、課外作業(yè)、各類試卷,學生的生活只剩下應(yīng)對高考的生存,同學之間只剩下分數(shù)和排名的競爭。盡管高三生活空間狹窄,時間有限,語文教師也要給學生積極的引導??梢越ㄗh學生周日外出,騎單車去奔馳,走進田野,走向山村,看山川河流,看人間百態(tài)。筆者還會送書給學生,讓學生閱讀,父母或許會反對孩子看“閑書”,但孩子會響亮地回答這是老師送的書;筆者會帶他們走進養(yǎng)老院,去幫扶去慰問,體驗人情冷暖;我們還會一起研學,做方案、寫體會、作交流;或者演出課本劇,甚至參加演講比賽、辯論賽、漢字聽寫大賽等。不能否認,高三做這些,會耗費教師很多的精力,但做這些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生活,更多的是能完善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閱讀讓他們拓寬了視域,野游讓他們親近了自然,幫扶激發(fā)了他們的責任,研學鍛煉了他們的能力,各類比賽尤其是即興演講考驗了他們的思維加工或口頭表達,在各類活動中,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擔當意識、協(xié)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育與發(fā)展。所有這些經(jīng)歷,會積累成他們的生活閱歷,沉淀為他們的情感財富,甚至改變他們與他人的關(guān)系,明白自己不是一座孤島,他人也不一定是地獄,使他們各方面更完善,使人文種子在實踐中生根。
(三)優(yōu)化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外化,下筆寫作是思維加工的過程,其實也是情感加工的過程,這其中一定有人生觀、價值觀的參與。
先說語言表達和思維的關(guān)系。按照考綱要求,語言最好是簡明連貫得體,而語言面貌的內(nèi)核是思維品質(zhì)??忌x懂所給的作文材料,用最準確最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確定寫作的主旨,然后對所積累的素材進行辨析、判斷、選擇,根據(jù)觀點確定材料的使用。從審題的準確完整,既可以考核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以考核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全面分析)和深刻性(看到本質(zhì));從論證過程的完整,可以看到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批判性;從分析問題時體現(xiàn)的學生的獨特思考,可以看出考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如果具備這些思維品質(zhì),那么,作文的語言應(yīng)該是準確、理性、嚴謹、流暢、得體的,不會以偏概全,不會主觀武斷,不會偏執(zhí)狹隘。高中的語文課堂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熱點、焦點、冰點加以思辨,甚至可以辯論,可以演講。這樣既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更能夠培育他們理性思辨的能力。
再說語言表達和情感的關(guān)系。有人說,心中有愛筆下有情。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不可能都能通過作文的語言得到直接的表達,但是不管言是不是心聲,作文中傳遞出來的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的負面認識是不可忽視的。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責任里,教師應(yīng)該傳遞正能量,弘揚大作為,引導學生看到時代積極的風貌、社會健康的主流,相信真善美,認清自己的責任與擔當。這樣做,可以減少學生對這個世界的提防,減輕他們對入世的恐懼,糾正他們有些偏頗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讓“讀者”真正讀到充滿真氣正氣溫情的“作品”。
高考作文題是整份語文卷中單題占分最重的一道題,有人甚至說它占了“半壁江山”,在當下社會“要讓語文成為拉分王”“得語文者得高考”等的呼聲中,從功利的角度看,能寫一篇高分的高考作文畢竟是很重要的事;從長遠的角度講,學生需要拓寬自己的閱讀面、內(nèi)化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優(yōu)化思維品質(zhì)、健康思想感情,這些是指向終身成長的大事,單靠學生自身當然不太可能完成,語文教師有必要發(fā)揮引導和助推的作用。如果學生是創(chuàng)造生活的“作家”,教師有責任不斷地豐富他們的生活,豐厚他們的感情,豐盈他們的思想,豐潤他們的靈魂,健全他們的人格。只有“作家”們自身的這些方面都得到了完善,“讀者”們積極參與構(gòu)建他們的“作品”,他們才有可能寫好人生這本“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