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蕓蕓
統編版教材在四年級上冊編排了一個特殊的單元——提問策略單元,其中,要求《蝙蝠和雷達》的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四年級學生對提問并不陌生,他們能在閱讀中提出和文本情節(jié)相關聯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僅僅是基礎性的淺層次問題,學生提出的批判性問題及深層次問題較少,學生的提問意識及提問能力都有待培養(yǎng)。
基于此,我在第二課時教學中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初步感知提問的三個角度(內容、寫法、生活);重點學習如何提出關于“寫法”的問題,對提問生發(fā)興趣。
教學過程如下:
一、復習導入,匯報問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著課文中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一邊讀、一邊想、一邊提問。同學們在預習《蝙蝠和雷達》一文時,在閱讀中和閱讀后分別提出了哪些問題?請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跟大家分享一下(PPT出示):在閱讀中,我一邊讀、一邊想,提出的問題是……讀完文章后,我又結合整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是……
二、整理小組問題清單
請同學們將自己無法解決或解釋不清的問題都貼在黃色問題清單上。(PPT出示)將問題貼在小組問題清單上,與他人重復的不貼。(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
【設計意圖】組員一起解決部分問題,刪除重復問題,一起經歷篩選問題的過程,留下真正有價值的問題,為進一步進行問題分類做鋪墊。
三、學習提問的三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分類
1.有一個學習小組和你們一樣,他們也梳理出了小組問題清單,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出示問題清單:無線電波跟超聲波是一樣的嗎?為什么后兩次試驗課文沒有具體寫?“蝙蝠探路”還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2.他們還展開了討論(播放畫外音):我發(fā)現這三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第一個問題是針對課文內容來提問的,第二個問題是從課文的寫法上來提問的,第三個問題是從課文中得到啟示,聯系生活經驗提出的。
教師提問:從他們的討論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學生交流:這個小組分別從內容、寫法、生活三個角度提出了問題。
3.書上的這四個問題分別是從什么角度提問的呢?出示文旁及文后的四個問題:蝙蝠與雷達有什么關系?蝙蝠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呢?課文的題目是《蝙蝠和雷達》,為什么一開始要寫飛機?生活中還有哪些發(fā)明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fā)?
教師指導:同樣是“內容”角度的問題,有的我們通過閱讀文章就能解決,比如:“蝙蝠與雷達有什么關系?”有的問題,我們光讀這一篇文章還不夠,還需要同學們借助于其他的相關資料才能解決,比如:“蝙蝠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呢?”
4.再次展開小組合作:(1)請小組長拿出藍色問題清單,將這三個提問角度寫在橫線上。(2)請同學們將各自小組的問題分為“內容”“寫法”“生活”三類,將便利貼移至藍色問題清單上。
PPT投屏展示問題清單或做調整。
【設計意圖】統編版教材利用旁批的形式為學生做出了較好的提問示范:在文旁呈現了2個針對文章部分內容提出的問題,在文末呈現了2個針對整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此外,書后練習中還示范了一個學習小組整理的問題清單,學生在操練中發(fā)現問題的角度有三類:內容、寫法、生活。
三個不同角度的問題是本課學習的支架。學生在整理本組的問題清單時,會針對組內的某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互相答疑解惑并解決簡單的問題,產生歧義時立即與文本內容相關聯。課堂教學為學生搭建了閱讀文章和學策略的平臺。
四、指導從“寫法”角度提問
教師指導:老師發(fā)現,同學們比較善于從“內容”和“生活”角度提問,而從“寫法”角度提問還有難度。我們先來學學書上的兩個從“寫法”角度提的問題,看看別人是怎么提的。(PPT出示問題,指名讀)
問題1:為什么后兩次試驗課文沒有具體寫?
問題2:課文的題目是《蝙蝠和雷達》,為什么一開始要寫飛機?
為了便于大家從“寫法”角度提問,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艘粋€小錦囊——提問詞,大家讀讀看。
出示句式:……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詳寫……而略寫……?為什么用……而不用……?……能不能改成……?……和……能刪去嗎?……和……能不能調換順序?
請同學們參照旬式,再讀課文,試著從“寫法”角度提出自己的問題,寫在便利貼上。(學生自主提問)
投屏展示學生提出的“寫法”角度的問題,做出評價。
【設計意圖】學生在提問時比較容易關注與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少有學生關注作者的表達,從“寫法”角度提出問題也有難度?;诖?,本課的教學難點落在指導學生從“寫法”角度提出問題上。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采用“提問詞”來為學生引路搭臺階,幫助他們降低提問的難度。
五、實踐練手,提出不同角度的問題
教師提問:同學們能不能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呢?我們來練一練。(PPT出示書后練習中的片段《它們是莖、還是根?》)要求同學們先在問題清單上寫好三個角度,然后試著從這三個角度提出問題,記錄在問題便利貼上。然后,全班交流匯報自己提出的問題。
師生討論: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思路】我在教學中設計實踐練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閱讀片段并提出不同角度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發(fā)展和提問能力的生成。教學之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統編版教材中的提問策略學習將研究的重點從“教師如何在課堂上通過提問來促進學生學習”轉變?yōu)椤叭绾我龑W生提出問題”。
提問是為理解文章內容服務的,學生在閱讀中提出自己的問題,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激發(fā)閱讀興趣。
學會提問是第一步,感知提問的不同角度是這節(jié)課邁出的第二步。在組織教學中,老師通過書后練習中的問題清單引路,引導學生去感知提問的不同角度,接著呈現旁批中的四個問題,指導學生進行集體歸類,最后組織學生針對本組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歸類,合作篩選問題,整理小組問題清單。教學循著學生提問的路徑來走,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廣度。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提問的基本方法。老師巧妙地利用書后練習中的選文片段,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鼓勵學生運用提問策略自主閱讀、自主提問。通過課堂中的交流發(fā)現,學生從單一角度提問過渡到多角度提問,從提出淺層次問題逐漸過渡到提出深層次問題,在自我提問的驅動下深入閱讀、理解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