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家玉)近日,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各中小學要結合當?shù)貙嶋H,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tǒng)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從小培養(yǎng)學生文明旅游意識,養(yǎng)成文明旅游行為習慣。
《意見》強調,要加強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各地要根據研學旅行育人目標,依托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等,建設一批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并探索建立基地的準入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形成布局合理、互聯(lián)互通的研學旅行網絡。各基地要將研學旅行作為重要的教育載體,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fā)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
《意見》要求,各地要規(guī)范研學旅行組織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探索制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規(guī)程,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可采取自行開展或委托開展的形式,但須按管理權限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并做好學生活動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學校自行開展研學旅行,要與家長簽訂協(xié)議書,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權利;學校采取委托開展研學旅行的,要選擇有資質、信譽好的企業(yè)合作,并與企業(yè)簽訂協(xié)議書,明確委托企業(yè)或機構承擔學生研學旅行的安全責任。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云曉談到:“青少年需要多參加親近社會與自然的實踐活動。青少年成長的過程是社會化的過程,該過程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體驗性,二是群體性,兩者缺一不可。所謂體驗性是說,青少年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他們需要親身參加許多親近社會與自然的實踐活動,父母和老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成長,就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體驗。所謂群體性是說,青少年完成社會化離不開群體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師都無法代替伙伴的作用。良好的研學旅行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體驗性和群體性,因而受到特別的歡迎?!?/p>
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林衛(wèi)民指出:在“研學旅行”出發(fā)之前,要做足功課。首先,學生必須檢索自身的觀念和能力儲備的狀況,沒有前奏的知識,就難以很快進入“研學旅行”的學習狀態(tài);二是教學中關注關鍵事件,可以將“研學旅行”活動做得很精彩、有藝術感并能夠增加學生的新觀念;三是教師的“臨場智慧”,教師嫻熟的技術和高度的智慧,能夠讓學生總是處在“旅行”“研學”的熱愛和分享狀態(tài),內在的學習動機得到了充分激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