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艷
摘要:在平等的對話中交流,深入了解學生,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更是為人師者的一種享受;嘗試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于嘗試,在于變,從現(xiàn)在開始,學會放手;“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點燃孩子們的激情,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關(guān)鍵詞:傾聽 ?放手 ?點燃激情 ?教學生學 ?激勵喚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從事初中道德與法治(原稱思想品德)教學二十余載,深感為人師者肩上的責任重大,從不敢懈怠,時常想我有沒有盡全力,還有沒有可能做得更好。一路走來,一直在思考,今天我愿采擷思海浪花里的幾朵與大家共勉。
一、俯身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fā)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所以自己也一直想成為這樣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和學生們交往,我覺得首先要嚴格要求,樹立遵規(guī)守紀的意識。其次就是要多和學生溝通交流,關(guān)心他們,尊重學生的人格和獨立的個體,增進彼此的感情,正所謂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針對他們身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慢慢滲透。 “說來聽聽”——營造的是一種輕松、隨意的氛圍,讓人感覺老師很在意、很尊重你的意見,就像我們平時的“聊天”。既然是聊,老師和學生就要有互動、對話,有思想的交流。這樣的方式,能更好的了解不同學生的思想觀點,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問題也才可能得到真正地解決。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多采用平等的對話,俯身傾聽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更是為人師者的一種享受。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種對話的方式,真誠、熱情、真切的從學生需要出發(fā),與他們進行心靈的對話,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二、大膽放手
記得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币淮卧嚲碇v評中,就以此為出發(fā)點嘗試去做,讓學生當主角。給他們充分的時間,整理分析自己的問題,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之后在班內(nèi)展示、分析講解,通過講解分析問題,在講解中發(fā)現(xiàn)問題,其他學生隨時補充完善,教師適時點撥引導,總結(jié)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能力就是在體驗與操作中形成的,沒有深刻的思考與總結(jié),沒有交流與碰撞,他們的認知只會僅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自然也不會有高度。美國心理學家J.M.索里說過“現(xiàn)代教育的重點在于指導活動和采用活動型的教學程序。這種學習類型比正規(guī)課堂的學習類型更合理?!彼?,教師如何設(shè)計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很重要的。自主思考,兩兩交流,小組合作,互相pk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老師嘗試放手,少講精講,讓學生去思考,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去展示,去解決,即便走了彎路,但是經(jīng)歷了、體驗了,印象才會深刻,才會真正理解和掌握。嘗試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于嘗試,在于變,從現(xiàn)在開始,學會放手。學生也能夠逐漸離開教師這把扶手,獨立行走,且越走越穩(wěn),越走越遠!
三、創(chuàng)設(shè)情境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對此我深有體會。在一次關(guān)于情趣的課上,導入部分選取的是我校師生生活情趣的照片,其中就有他們的老師“我”,這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他們饒有興趣的欣賞著。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接下來學生自己談興趣和愛好的環(huán)節(jié),都躍躍欲試、暢所欲言。在學習高雅情趣的作用時,選取了習主席的情趣和馬旭夫婦千萬捐款的事例,不僅營造了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動的場面,而且徹底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他們的小宇宙徹底爆發(fā)。在教學過程中,還談到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如沉迷網(wǎng)絡(luò)、追星等問題,與他們進行心靈的對話,堅定了培養(yǎng)高雅情趣、摒棄庸俗情趣的信念,水到渠成,有效達成教學目標。這都得益于精心準備和合理的創(chuàng)設(shè)情境,多關(guān)注學生認知情況、生活實際,結(jié)合時事材料,對這些資源整合利用,點燃孩子們的激情,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引導鼓舞
“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對陶行知先生這句話一直銘記于心。中考迫在眉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制勝,可能最需要的就是扎實的基礎(chǔ)和技能。平時多檢查多引導,隨時和學生談話,了解學習動態(tài)和思想狀況。早讀時抽查了學生一個問題:“我們要求的關(guān)于心理品質(zhì)的問題你都掌握好了嗎?”結(jié)果只答對了一半。針對這種情況,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正確引導,要求他把心理品質(zhì)的所有問題自我檢測一遍,及時解決了基礎(chǔ)掌握不準不牢的問題。另有一次抽查學生“權(quán)利和義務(wù)有何關(guān)系”,他流利的答出了,可是卻忽略了權(quán)利和義務(wù)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這一關(guān)鍵。再次追問,“如何正確行使權(quán)力”,雖然學生知道怎么答,但不知哪些點是重點、有哪些常見的考查形式。只有心中有重點考點,復習起來才會更有針對性,才會更有效!又一天早讀,檢查了部分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并樂觀,一是進度跟不上,二是質(zhì)量不過關(guān),答題不完整,有缺漏。盡管心有不滿,但我仍耐心的對他們說:“同學們,我看到了你們的行動,你們的努力,這一點讓我很欣慰。但現(xiàn)在是上坡啊,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大家還需再加把勁,一鼓作氣,直至勝利!”學生聽了,非常認同,完全接受了我的建議。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愿教師和學生都在鼓勵和希望中前行。
參考文獻
1、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2、陶行知《教學合一》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4、JM索里 CW特爾福德《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