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殿鵬
摘 要:本文從三方面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之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首先需要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來助推初中音樂的欣賞課程,其次則需要通過學生實踐的方式來開發(fā)音樂欣賞課程的資源,最后則需要利用多學科結合的方式來豐富音樂鑒賞課程。
關鍵詞:初中音樂;新課程;信息化;多學科結合
與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有所不同的是,初中階段的音樂課堂不僅僅是希望教給學生們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培育他們對于音樂的鑒賞和審美能力。在開展音樂欣賞課堂活動的時候,如何激發(fā)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能夠調控學生的個性化情緒,這些問題都困擾著每一名初中音樂教師。
一、信息化教學手段,助推初中音樂欣賞課
和一些課程有所不同的是,音樂這門課程是藝術課程,同樣它也是一門抽象的課程。這是因為我們在學習音樂和欣賞音樂的時候,不能夠將音樂知識以簡單的文字形象表現(xiàn)出來,也不能夠僅僅是通過教師的口述來使得學生了解什么樣的音樂是好的,什么樣的音樂是壞的。我們如果僅僅是讓學生去追求聽覺,感官的刺激,那是不夠的,更需要鼓勵學生在音樂的節(jié)奏當中去探索作曲家和演唱者寄托的不同情感,和一些節(jié)奏轉折點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波瀾。
因此,筆者認為,目前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利用課堂當中配備的各種電子計算機和多媒體投影儀來提高音樂欣賞課程的質量,滿足初中學生對于音樂的獨特審美需求。舉例來說,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教師不能夠僅僅播放音樂,讓學生利用聽覺來進行欣賞,更需要利用多媒體信息設備的投影功能,將與音樂節(jié)奏和意境相符的圖片、視頻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在音圖結合過程當中,充分調動自己的聽覺感官和視覺感官,實現(xiàn)雙向互動。當然,在這種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過程當中,同樣還需要保證學生的參與性和參與度,使得音樂欣賞課程不僅僅是學生放松的課程,還可以增添更多其他的內容。
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來豐富音樂欣賞課程,是我們目前所追尋也是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這也使得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課被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然而,信息化技術手段并非全是好的,我們更加需要辯證地去看待多媒體,并不可以完全替代教師的板書和鋼琴,而僅僅是成為一個輔助的手段,成為學生興趣激發(fā)和自信心培養(yǎng)的手段。為此,音樂欣賞課教師更需要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增添課堂的色彩,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需要以引導的姿態(tài)來幫助學生進行音樂欣賞
二、通過學生實踐方式來開發(fā)音樂欣賞課程資源
在全新的課程標準之下,教師需要退居二線,成為課堂的引導者,而課堂的主體和主導權則還給了每一名學生。換句話說,如果教師僅僅是通過主動教學的方式,不停地進行演說、講解和演示的話,那么學生的記憶點并不會非常的牢固,很有可能在下課以后就逐漸遺忘了這些音樂知識。這時候,如果教師能夠鼓勵學生參與到其中,甚至是讓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進行表演,那么學生就能夠更加充分地去理解知識,記憶點也會變得十分的牢固。因此,筆者建議,教師需要構建更加和諧寬松的音樂欣賞課堂環(huán)境,使得每名學生都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在課堂之上積極地發(fā)言和實踐;使得他們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教師單方面的傳授上,而是加入了更多的個人特色和個人情感。
舉例來說,在初中音樂欣賞課程之上,卡門序曲是每名教師都需要涉及的內容。在卡門序曲的A樂段當中,用頓號記號,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實踐辦法,讓學生去體驗頓號的實際作用,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節(jié)奏和停頓,對于音樂樂曲的重要性。另外,在C樂段的斗牛士之歌當中,則體現(xiàn)出了更加形象具體的斗牛動作??梢怨膭顚W生根據音樂節(jié)奏的走向,伴隨著自己的聯(lián)想,做出不同的斗牛動作,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當中感受到樂曲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緊張氛圍。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動作實踐活動,與音樂欣賞課程聯(lián)系起來。既可以鼓勵他們進行想象,又可以充分地激發(fā)他們的身體動作,在音樂當中學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快樂,感受到了更多的正面情緒。對于音樂欣賞課程來說,很多學生就會改變自身的錯誤看法,不會將其當作是純粹的聽音樂,寫感想的課程,而是了解到了音樂鑒賞的重要性以及其獨特的魅力。而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即要求以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實踐,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的核心理念。
三、多學科結合豐富音樂鑒賞課堂
在初中階段,學生所學習的藝術課程并非只有音樂,這一門還包括了美術,藝術和文學藝術以及舞蹈藝術等等。通過新課標的要求,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對于學科融合的提倡。開展音樂鑒賞課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音樂曲目聯(lián)系到其他學科當中的內容。
舉例來說,在欣賞“漁舟唱晚”這首曲目的時候,就可以首先以其文學背景和古詩詞為基礎,讓學生在閱讀和了解的過程當中,充分地理解這首曲子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蘊含的具體情感。然后再讓學生聆聽“漁舟唱晚”的音樂作品,更能夠使得他們充分地理解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意境,也可以在腦海當中浮現(xiàn)出不同的畫面。
而此時,教師則需要與美術教師進行聯(lián)系,鼓勵學生將自己腦海當中所出現(xiàn)的不同畫面用畫筆勾勒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將畫面想像與音樂作品聯(lián)系起來。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逆向思維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畫面來選擇不同的配樂。
結束語:
對任何一名學生來說,音樂這門學科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不僅僅可以釋放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當中所感受到的各種壓力,緩解他們的心理緊張情緒,同樣還可以提高他們對于音樂和藝術的獨特審美能力,培育他們在這方面的天賦。
參考文獻:
[1]王艷.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8+10.
[2]錢雪姣.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的分析[J].藝術評鑒,2018(0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