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幼兒園開發(fā)園本課程不是為了開發(fā)特色教學,也不是為了幼兒園具有名氣,重要的是課程挖掘了多少資源,滿足了幼兒怎樣的需要,支持了幼兒多少的學習探究熱情。幼兒園課程是追隨幼兒的,是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進行的。教師和幼兒應該一起關注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學會生活、品味生活。 幼兒園課程應該是追隨兒童,滿足兒童探究、體驗、操作、實踐的生活課程。
一、幼兒園環(huán)境追隨兒童,讓幼兒回歸自然
幼兒園環(huán)境建設承載著幼兒園的文化建設和課程實施的理念,蘊含著兒童發(fā)展的價值取向。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總有一段美好的記憶,總有一個最向往的小樂園,在那里他們玩得最多,玩得最真,體驗最深,保留著最美好的時光。正如魯迅先生最愛的是他的百草園,在那里到處都有他的樂趣。為孩子建設一個屬于他們的“百草園”是我們“翠竹園”環(huán)境建設的宗旨。
1.創(chuàng)設田園式的環(huán)境。
我們積極創(chuàng)設“田園式”的環(huán)境,種植小竹林,搭建小竹屋、竹趣亭,使用小竹凳和小竹桌等,建成了翠竹園。在翠竹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可玩可看可做的事情,幼兒可以在這里種植瓜果蔬菜、采摘野花小草、喂養(yǎng)小動物,等等。 在翠竹園里,幼兒可以聽鳥語、聞花香,逮蛐蛐、捉螞蚱,雨中踏水、雪中打仗……他們好奇、好玩、好模仿、好運動的天性得到釋放,身、心均獲得發(fā)展。
2.創(chuàng)設可變化的環(huán)境。
幼兒園的環(huán)境建設應服務于幼兒、服務于課程。一個固化的環(huán)境,對幼兒而言,久而久之就是一種熟視無睹的“冷漠”。這不僅需要幼兒園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調整與改善,而且需要幼兒園賦予幼兒管理與建設環(huán)境的“權利”。比如,幼兒可以參與一草一木的養(yǎng)護、管理四季的種植園、飼養(yǎng)家禽……幼兒在其中收獲的不僅僅是一種參與,更多地是一種責任、一種自發(fā)的關注、一種有效的觀察。
二、幼兒園課程追隨兒童,讓生活承載希望
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珍視兒童的游戲,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翠竹園課程就是讓環(huán)境不留白,把每一塊地、每一個角落都賦予幼兒體驗、實踐和玩耍的機會和權利,把課程有機滲透在環(huán)境中。
1.傳承讓翠竹園課程“韻味久長”。我們積極整合竹文化內容,架構翠竹園“竹韻”課程。 我們編制了《青青翠竹,悠悠竹韻》課程,以翠竹園為課程基地,將自然與文化、科學與藝術融為一體,環(huán)境與課程有效整合,賦予環(huán)境課程生命力,讓幼兒園的一景一物都為幼兒園所用。
2.自然讓翠竹園成為“樂園”。我們挖掘所有可以運用的資源,開啟幼兒的田園課程認知。翠竹園是孩子們探秘自然的“自留地”,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們回歸自然的天性。孩子們的畫筆記錄了翠竹園里四季的果樹花草;一只螞蚱、一條蚯蚓或者一只田螺都能讓他們關注很久,問個不休。幼兒摘菜、洗菜、切菜,討論著做菜的步驟和調料的多少。幼兒制作菊花茶、腌制辣椒醬、喂養(yǎng)雞鴨鵝等。幼兒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助進餐,自我服務,他們打理著自己的生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3.禮節(jié)讓翠竹園“凝精聚氣”。翠竹園里的每個幼兒都好比春筍,他們所需要的成長環(huán)境首先是 “自然”,沒有束縛的生長,充滿自主和自由。其次是“自律”,我們積極創(chuàng)設特定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幼兒在參與中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探究、養(yǎng)成好習慣,做一個能適應社會規(guī)范的社會人。再次是“自主”,我們希望翠幼的幼兒是富有個性的,是每一個獨特的我。通過翠幼“青青翠竹,悠悠竹韻”的啟蒙熏陶,使每一位翠幼師生都成為既有個性又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現代社會人。 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這是竹的特質;千磨萬擊還堅勁,這是竹的本色。 將“拔節(jié)向上”確定為幼兒園辦園宗旨,蘊竹之“善群、向上”等特性,將“堅毅有節(jié)做事,虛心向上做人”確立為園訓,將“真誠相依,正直上進”確定為園風。
蒙臺梭利曾說過,尊重兒童的個性和權利,讓兒童自由選擇、自由活動,使其身心得以自由地發(fā)展。追隨兒童,滿足兒童的興趣和熱情,這正是翠竹園課程所追求的目標。一竹一世界,一幼一人生。讓我們每一個孩子成為一竿向上的小翠竹,向著他們自己的天空,循著自己的成長軌跡,快樂自主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