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晴
摘要:演講一直以來都是西方社會的傳統(tǒng)科目,演講者通過其演講向聽眾傳達一定的觀點,以演講的語言、情感和個人魅力打動對方。本文旨在通過對白巖松在耶魯大學(xué)的演講進行分析,闡述用語言縮短演講者與聽眾距離的方法。
關(guān)鍵詞:演講;語言;聽眾
中圖分類號:H019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11-0030-03
1 演講
1.1 演講與距離
演講,一直以來都是西方社會的傳統(tǒng)科目。
演講者,是面對聽眾發(fā)表演說的,在演講的過程中,演講者處于主體地位,聽眾雖然不是主體,但是也不是一味的被動接受者。
聽眾,也是演講活動的參與者。一個好的演講者,他會關(guān)注聽眾的反應(yīng),逐步建立聽眾與自己的關(guān)系,通過字句或是肢體類的語言,來縮短和聽眾之間的距離。
那么,如何去縮短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呢?
1.2 白巖松在耶魯大學(xué)的演講介紹
白巖松出生于1968年,他在耶魯大學(xué)的演講,貫徹了其赴美的主要目的,即“加強相互的了解和信任,相互的尊重與支持”,該演講在美國和國內(nèi)均受到一致的好評。他向耶魯大學(xué)的師生們發(fā)表了題目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國夢》的演講,講述了五個固定的時間點: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中白巖松自己的故事和他生活的國家——中國、以及中國外的故事。
美國網(wǎng)民對其評價為:
“Humorous, Profound, Let the Americans understand the real China.”(幽默,影響深刻,讓美國人真正了解了中國。)
白巖松的演講是從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故事開始的,由普通人的故事和理想串聯(lián)到了一個國家的故事和理想。本文以白巖松在耶魯大學(xué)的演講為例,從語言的角度上去探究該演講是如何成功地縮短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得出的結(jié)論將有利于豐富我們對其成功的原因的認識,幫助進行更多的中美文化之間的對話。
2 通過語言來縮短與聽眾的距離的主要方法
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得聽眾對演講內(nèi)容感興趣,從而可以感染聽眾的情緒,更甚者,可以讓聽眾形成和演講者一致的觀點。用語言來縮短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是達到演講目的的一個有效手段,通常來講,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演講者對此十分注重,會通過各種方法來靠近聽眾,縮短其與聽眾之間的心里距離。
2.1 縮短與聽眾距離的方法——使用具體而細微的信息
陌生人之間會有距離,演講者和聽眾一開始也是陌生人,演講者想要縮短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可以使用的方法是運用一些十分具體、十分細節(jié)的信息,來加強傳遞信息的有效性。白巖松在耶魯大學(xué)的演講中,其使用了大量具體而又細微的信息,以達到加強傳遞信息的真實性的目的。
例如:說到自己對搖滾樂的喜愛時,他提到了具體的歌星邁克爾杰克遜;再例如提到奧運會的成功的時候,他提到了自己,也提到了布什,還提到了拿到了八塊金牌的菲爾普斯,更為難得的是,不僅僅提到了菲爾普斯拿到金牌這樣的大事件,更提到了他的家人這種具象的、更為個人的信息,這些具體的細節(jié)信息,使得聽眾形成感同身受的感覺,對他的演講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
2.2 縮短與聽眾距離的方法——身份的變化
2.2.1 身份的變化——構(gòu)建個人身份
一個好的演講,一定是有主題,是有目標的演講。白巖松在這場演講中想要向美國人施加的觀點是——中國并不是一個龐大的國家機器,而是由十三億普通的中國人組成的國家,他希望通過演講改變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進而呼吁他們真正去了解中國,不要妖魔化中國。
他所運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個人化,即以身說法。在個人經(jīng)歷這個事實上,想要向聽眾們傳遞國家形象。而在進行國家身份建構(gòu)的演講中,他首先進行的是個人的身份建構(gòu)。
2.2.2 普通的個人形象的構(gòu)建
白巖松演講從標題開始,就巧妙地迎合了美國的個人主義,把個人的“我的故事”放在了集體的“中國夢”之前。之后,他從他出生的1968年講起,提到了這一年世界上發(fā)生了很多大事,但他最先提及的卻是“我”出生了,然后又在講述了諸多世界要聞之后,用“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時候,不僅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對于世界來說,似乎都有些問題”這樣的幽默,巧妙地再一次強化了“我”的概念,使得演講從開始和進行中,便帶有個人的平易近人的氣息。
在講述1978年時,白巖松再一次以“我十歲”開始,這一次他強調(diào)的是自己的平凡而普通的身份,所以他詳細地描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也詳細地描述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在此之后,他話鋒一轉(zhuǎn),說到了整個時代的大背景,而通過大的時代的轉(zhuǎn)折和“我”仍看不到希望的對比,再一次突出我的普通。至此,一個普通的,來自偏僻城市的、甚至家庭還有些困難的中國青年形象已經(jīng)大致清晰,這就是白巖松初步構(gòu)建的個人形象。
2.2.3 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guān)系構(gòu)建
在講述1988年時,白巖松仍是以“那一年我二十歲”開頭,這時候大時代的轉(zhuǎn)變已經(jīng)影響到了“我”這個個人,他開始有意識的將個人與國家、與時代聯(lián)系起來。他開始說自己個人命運的改變是由于國家的制度的保障,通過此暗示優(yōu)秀的國家干預(yù)和制度保障是可以幫助普通個體改變個人命運,實現(xiàn)個人夢想的。不可避免的是,在個人命運之后,他又聊到了國家和群體的變化。
在這一段中,另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點是,自己個人的形象被放大后,美國的形象卻被具化、被縮小,同時與美國的距離感也被刻意地拉近,變得親切了,這一段中提到的美國是和中藥很像的可口可樂,普通的中國青年狂熱的喜歡的,是那時候帥氣的邁克爾杰克遜、是在座的耶魯?shù)男S?。這所代表的意義是,美國的概念開始成為普通的中國青年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暗含了一種親近的關(guān)系。
2.2.4 個人發(fā)展與國家制度關(guān)系的構(gòu)建
在1998年的講述中,白巖松將個人的成分被削減了,即使還是以“那一年我三十歲”開頭,談到了自己的職業(yè)、家庭,可這些都被集中在短短的兩句話中。此時個人形象開始更多的和國家形象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談到了克林頓訪華,談到了美國的媒體,而這些又都確實真切與他有關(guān)。應(yīng)該注意到,他將充滿壓力的國家交往具化為個人與國家的聯(lián)系,因此,雖然講的是一個宏觀話題,聽眾不會因此覺得個人被排除在外。在這一段的最后,他又一次的將話題轉(zhuǎn)會了自己,他買了人生的第一輛車,他的中國夢得以實現(xiàn),而實現(xiàn)的過程和個人的努力分不開,和國家的制度和改變更是息息相關(guān)。
2.2.5 身份變化的成功
在最后一段關(guān)于年份的敘述中,白巖松關(guān)于自己的交代僅僅剩下了“那一年我四十歲”,他開始將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國家命運,但是他的立足點仍舊是一個人,所以他會說“夢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痹趯Υ髸r代有所關(guān)注后,目光再一次轉(zhuǎn)到自己,而這一次,自己的個人命運和個人形象再也離不開國家形象了,生日的一天都和奧運會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個人的舞臺從那個偏僻的城市擴展到了全世界。
最后他總結(jié)了自己的中國夢,而這個中國夢的實現(xiàn)過程,其實和所謂的美國夢沒有什么不同,“美國夢”體現(xiàn)了人們希望通過自我奮斗而實現(xiàn)理想的一種希望和信仰。而白巖松所述的中國夢看起來也是這樣的,“從一個根本不可能有夢想的,一個遙遠邊疆的一個小城市里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可以在全人類歡聚的一個大的節(jié)日里頭,分享以及傳播這種快樂的新聞人”,所以很自然地,他為2008年做出這樣的結(jié)語:“在這樣的一個年份里頭,中美兩國歷史上幾乎是第一次同時發(fā)出了‘我有一個新的夢想這樣時候,如此的巧合,如此的應(yīng)該?!?/p>
2.2.6 身份變化幫助實現(xiàn)演講目的
從整篇演講來看,白巖松有很清晰的時間線,在每個時間線上,他的個人形象和中國的國家形象都有重疊的部分,而每一個時間點,他都逐步進行著“個人”和“國家”之間的身份轉(zhuǎn)化,他由最開始的普通個人形象,延伸到中國國家形象,再以此作為引入點,談?wù)撁绹藨?yīng)當更多的去了解中國,“去看十三億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而不是通過“拿倒了的望遠鏡”去看那些被誤解的國家形象。
在白巖松的演講中,他始終注重身份的變化,使得信息傳遞更為有效暢通,與聽眾的距離不斷拉近,大大地提高了對話的靈活性,幫助實現(xiàn)演講目的。
2.3 縮短與聽眾距離的方法——對聽眾引以驕傲的事實的尊重
演講過程中,演講者對聽眾引以驕傲的事實的尊重將使得聽眾更易于將演講者當做“自己人”。一個贊賞自己的人,聽眾的情緒必然是愉悅的,自然在他們與演講者的心理距離上就會有所縮短。
耶魯大學(xué)以其“盛產(chǎn)”美國名人聞名于世,出生于耶魯大學(xué)的美國總統(tǒng)也一直是耶魯人的驕傲,因此,白巖松十分貼心地在演講中多次提及此點,而作為聽眾的耶魯人也毫不吝嗇地給與反應(yīng),為此獻上了掌聲。
白巖松開篇不談主題,只說耶魯大學(xué),“過去的二十年,中國一直在跟美國的三任總統(tǒng)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魯我才知道,其實他只跟一所學(xué)校打交道”,使得冰冷的居高臨下的演講氣氛頓時變?yōu)榕笥验g的真摯交流。
之后敘述1988年時再次提及,“當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對于耶魯大學(xué)來說格外地重要,因為你們耶魯?shù)男S延忠淮纬蔀槊绹目偨y(tǒng)?!边@種隨口而出的提及,讓聽眾覺得演講者的確對耶魯大學(xué)校史十分了解,也十分尊重。
3 結(jié)語
演講,這一西方社會的傳統(tǒng)科目,在全球化過程中越來越為國人所接受,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利用演講,向西方世界傳遞中國文化。演講者通過他的演講向聽眾傳達自己的觀點,以演講的語言、情感,還有個人魅力打動對方。
本文通過對白巖松在耶魯大學(xué)的演講進行分析,表明用語言作為媒介,來縮短演講者與聽眾之間距離的方法是有效的,其中主要方法有:
(1)使用具體而細微的信息變化身份:演講者想要縮短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應(yīng)運用一些十分具體、十分細節(jié)的信息,來加強傳遞信息的有效性;
(2)尊重聽眾引以為豪的事實:對于贊賞自己的人,聽眾與演講者的心理距離上就會有所縮短。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更多中國人在西方演講的成功案例,并從中了解更多縮短與聽眾距離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欣.演講藝術(shù)探析[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01):65-68.
[2] 林盛禹.演講要善于縮短與聽眾的距離[J].職業(yè),2011(18):119-120.
[3] 白巖松.巖松看美國[M].華藝出版,2009.
[4] 史敏.破滅的“美國夢”——淺談美國文學(xué)中的悲劇性“美國夢”主題[J].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4(03):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