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
【摘? ? 要】漢字文化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師需要綜合漢字文化,教育學生讀書寫字,突出學生的識字教學,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得到更好的深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漢字的學習是學習古詩詞、閱讀理解的基礎,因此廣大師生都應當提高對漢字文化教學的重視程度。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打好漢字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漢字教學? 小學語文? 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78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而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字教學一直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難度,而且關系著整個語文教學的整體發(fā)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在教學中根據(jù)漢字的構成抓住漢字的本質,理清漢字的字形與讀音。但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中教者通常無法抓住其內在特征,使學習過程變得僵硬、死記硬背。發(fā)現(xiàn)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與漢字文化的關系,能夠使教者發(fā)現(xiàn)教學規(guī)律,使教學質量提升。
一、充分融合中國漢字文化
在開展?jié)h字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全面滲透漢字文化因素,讓學生認知什么是漢字,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告知學生:漢字從形成到現(xiàn)在,至少已有四千五百年的發(fā)展史。三千多年前產(chǎn)生的甲骨文已經(jīng)能夠完整地記錄語言,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從甲骨文起,在以后的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漢字形體又經(jīng)歷了金文(或稱為鐘鼎文)、籀文(或稱大篆)、小篆、隸書,直到楷書、行書、草書等演變過程,由繁到簡,符號性越來越強。漢字雖古老,生命力卻非常旺盛,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與此同時,漢字又是世界上極少的可作為藝術品的文字,書寫漢字是一門獨特的藝術,也是學習中國書畫藝術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技能。接著,教師可以用精美的課件讓學生欣賞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銘文,為學生展示秦小篆和漢隸書,和學生分析楷書、行書和草書的藝術價值。然后,為學生講書法家的故事,如王羲之、衛(wèi)夫人、米芾、顏真卿、蘇軾、管道升等,激發(fā)學生“練好漢字,立志成為書法家”的理想意識。
二、觀看漢字演變過程感受博大精深文化
在漫長的五千年歷史中,漢字在不斷演變和發(fā)展,其中融合了許多古人的智慧。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漢字的演變過程,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漢字目前的書寫形式,而且在這一學習的過程中還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漢字文化,培養(yǎng)自己的文化底蘊,而這對于中華文化也是一種很好的傳承。例如“齒”字,從字面上來看,齒字既不具備聲旁邊表音的特點、又不符合形旁表意的規(guī)律,因此嚴格來講算不上是形聲字,許多學生在學認“齒”字時,往往由于這一特點不能非常牢固地記憶。這樣的現(xiàn)象并不是個例,學生經(jīng)常容易將這一類漢字記混,同時還會在學記這樣的漢字時感覺非常索然無味。對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這類漢字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仍以“齒”字為例,象形字的齒,表達的就是人們將嘴巴張開、觀察里面有幾顆牙齒時的樣子,后來人們?yōu)榱擞涗涀x音,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止”,這樣逐漸發(fā)展演變出了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和現(xiàn)在人們常用的“齒”。通過用多媒體課件將“齒”字的發(fā)展過程表現(xiàn)出來,學生便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齒”字的寫法和所表達的含義。
三、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漢字的結構變化多樣。由于低段學生的生字都寫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學生借助田字格來學好寫字。漢字的形體特點為方塊形,獨體字比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shù)量最多。這樣的字要求做到左右基本等高,然后再看具體分類,如:左窄右寬,左寬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窄而長。上下結構的字各部分也要均勻,上下結構的字每個部分要寫得扁而且寬……在每次寫字中,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結構。明確各部分構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準確的位置。這方面的指導需要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反復地訓練,根據(jù)字形的難點,堅持訓練下去,學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終離開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結構。有了整體上的認識,就可以讓讓學生一筆一畫寫,也就是手到。要寫得規(guī)范,準確,與范字進行比較。眼到,手到的同時,都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專心致志。在這方面也可以講一些書法家為什么會有健康的身體,讓學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平氣和,這樣才能把字寫好。最終練成一手具有個人藝術特點的漢字。
四、總結漢字文化加大學生識字數(shù)量
在教學生漢字文化的同時,教師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努力總結教學經(jīng)驗、教學方法,爭取為學生帶來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學習漢字文化,識字教育做出最大的貢獻。在漢字文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不斷總結,爭取為學生探索出最容易、最簡單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加大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
教師需要總結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與偏旁有關的漢字文化,對這些與偏旁有關的漢字進行總結:“三點水”偏旁的字體一般都與水有關,教師就可以把這些字列出來“江、湖、濱、河、浴”等與水有關,教師進行總結,可以為學生的學習降低難度,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容易。除此之外,火字旁表示與火有關的字,如“燃、燒、燙、煙、炒”等。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加大學生的識字量,還可以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主動探究,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文化更加積極。
五、結語
總之,漢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識字教學應傳授科學的漢字知識,“漢字學”是研究漢字一切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科學,古今漢字學家們對每個字的構形原理都做了嚴謹?shù)奶接懞拖鄬侠淼慕馕?,并且揭示了漢字內在的系統(tǒng)規(guī)律,給識字教學提供了參考。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漢字教學活動時,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漢字文化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滲透漢字文化因素,提升漢字教育的文化趣味性,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陳麗芳.小學語文與漢字書寫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7(8):177-178.
[2]邢家星.小學語文漢字文化教育現(xiàn)狀及應用策略[J].神州,2018(2):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