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潔華
摘要:在小學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提高小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主要是在欣賞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在音樂中動起來,挖掘教材內容進行組合教學,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不斷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定能力,逐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認識理解,讓學生走進音樂、喜歡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
關鍵詞:小學音樂;喜歡;欣賞;欣賞能力
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氣質修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都能起到積極作用。怎樣提高小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現(xiàn)根據(jù)我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幾點做法:
一、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
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教育活動。教師應利用“聽、唱、動、想”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積極欣賞”的情境,讓學生經(jīng)過聲音、氛圍、畫面等方面的融合,能夠全身心、全方位地感受音樂作品的豐富內涵。
首先,老師應積極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樂學。如在欣賞《杜鵑圓舞曲》時,老師先出示“小杜鵑”標題,并把它的畫象展示出來,讓學生的頭腦中立刻呈現(xiàn)出小杜鵑那種活靈活現(xiàn)的形象。隨后,引導他們去聽辨樂曲中節(jié)奏的變化、感受樂曲音色的變化等,充分想象小杜鵑在這個樂段干些什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想,并引導學生能模仿小杜鵑的動作,隨著樂曲的變化進行律動,使他們從感官的欣賞深入到情感的欣賞。其次,老師應讓學生會學、大膽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欣賞的能力。就如第一段樂曲,引子結束后,主旋律出現(xiàn),此時,學生對音樂中表現(xiàn)的杜鵑形象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引導他們想象杜鵑正調皮地飛出來。再從“愛唱歌的小杜鵑”、“愛玩耍的小杜鵑”、“愛跳舞的小杜鵑”三個樂段加深小杜鵑俏皮的形象......
“情動于中,故形之聲”。因此,在欣賞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聆聽樂曲,接著讓學生大膽地通過模仿,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再運用自己掌握的音樂知識分析作品,最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二、讓學生動起來
即根據(jù)樂曲的內容進行律動或動作表演,讓學生體會作品的節(jié)拍、節(jié)奏的特點,這一活動適合低年級。例如聽賞《跳圓舞曲的小貓》,教學時應重點讓學生體驗圓舞曲三拍子的節(jié)拍特點,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活潑可愛的小貓形象。播放樂曲讓學生隨樂跳三拍子舞步,當學生能較好地用三拍子舞蹈隨樂參與表現(xiàn),感受圓舞曲的節(jié)拍特點后,教師可以簡要介紹樂曲《跳圓舞曲的小貓》,讓學生認真聆聽并欣賞樂曲,想象音樂形象,找出音樂中表現(xiàn)“小貓”形象的音樂。再次整體聆聽時,可以要求學生在聽到音樂中出現(xiàn)小貓叫的音樂時,用表現(xiàn)小貓叫的動作,隨樂參與表現(xiàn)。再如欣賞《口哨與小狗》時,啟發(fā)學生能充分想象用形體動作模仿小主人逗狗的姿態(tài),帶著可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時情景,讓學生隨樂律動表演。
三、通過挖掘教材內容進行組合教學
在組織教學時,可以把教材進行調整,使之為教學服務。在欣賞《賽馬》時,我結合新疆的《掀起你的蓋頭來》、西藏的《北京的金山上》具有特色的民族歌曲有序地進行組合,給學生聆聽,讓學生暢游在內蒙古遼闊豪爽,西藏善良虔誠、新疆活潑天真的音樂海洋中,領略民族燦爛的音樂藝術,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增強民族自強感。
如舒伯特的《搖籃曲》直抒胸臆,欣賞教學時,同時給學生欣賞東北民歌《搖籃曲》,通過環(huán)境描述比較含蓄地表達情感。通過同一體裁不同風格作品分析比較,能有效地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音樂教材重新組合,充分運用比較教學大大豐富了教學活動內容及教學能力。
四、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
欣賞教學中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活動就是想象,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積極地體驗音樂,準確地表現(xiàn)音樂情感,啟發(fā)他們對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由于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手法不一樣,想象活動和聯(lián)想在欣賞過程中也有不一樣的表現(xiàn)形式。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由描述性音樂所引起的聯(lián)想。這種情況大多出現(xiàn)在對音畫式標題音樂的欣賞中,如在欣賞《苗嶺早晨》時,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多媒體畫面,展示苗嶺美麗的早晨景色和苗族人民載歌載舞、愉快勞動的熱烈場面,有景有情,老師再配上有感情的解說,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苗嶺晨曦的秀麗景色中,感受苗族樂曲的美妙意境,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二)由情節(jié)性音樂所引起的聯(lián)想。如在欣賞《龜兔賽跑》這類音樂作品時,借助多媒體視聽設備,使學生能輕松、直觀地感受樂器發(fā)音特點和效果,賦予動畫的音樂激活教學,在動態(tài)畫面與音樂配合的實踐中,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的聯(lián)想與想象就成為紐帶。
(三)由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所引起的自由想象。有些音樂是用抒情性的手段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如在欣賞《光明行》中,讓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明白了作者是以音樂來抒發(fā)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情。啟發(fā)學生充分展開音樂的想象活動,讓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音樂欣賞教學和所有的學科教學一樣,教無定法。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地探索,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打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匣門,去實踐創(chuàng)造,不斷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定能力,逐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認識理解,讓學生走進音樂、喜歡音樂、理解音樂,提高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
[2]《小學音樂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