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yè)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問題。大家對他們抱有的刻板印象就是成績差,不聽話,難相處。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并針對問題制定策略,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課堂效率,把他們培養(yǎng)成才。
關(guān)鍵詞:高職;生源分析;人才培養(yǎng)
作為一線教師,在職業(yè)教育中最需要解決的是學生問題。這些學生通常都是人們眼中成績偏低、不守紀律甚至和老師對著干的問題同學。我們想做好教學工作,就必須做好教育工作。將學生從厭學的邊緣地帶拉回來。這樣才能保證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的進行。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來說,本篇主要對問題進行發(fā)掘和分析。
在職業(yè)教育中主要會遇到以下三個問題:1.職業(yè)院校學生文化成績低,學習效率低。也由于成績較低,知識儲備不足,有些課程學習效果差。2.在多數(shù)人眼中,這些孩子成績差又比較頑劣,不好管教。讓人頗為頭疼。大家長期的慣性思維認為這些學生就這樣了,沒辦法教好。很多人對他們也持悲觀、放任態(tài)度,不再花精力教育他們。3.在這些孩子自己意識中,自覺自己是個異類,也為自己打上了“差生”的標簽。默認為自己學不好,對學習長期處于抵觸情緒。同時,也因為“差生”的自我暗示,也放任自己散漫不守紀律。
這些問題是廣泛存在職業(yè)教育中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逐條分析,并尋找應對和解決方法。能解決的,就解決好。不能解決的,可以暫緩,同時想辦法減輕負面影響。
一成績低的問題。國家近年來在加強職業(yè)教育,整體生源素質(zhì)逐漸提升。這一點在逐步改善。不過整體來說,可改進的余地不大。所以在教師層面來講,不必過于糾結(jié)。這一點也并非主要問題。因為,這些學生中動手能力強者比比皆是,這正是職業(yè)教育所需要的。很多同學在操作類課程中能取得優(yōu)秀成績。他們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自己專注的方面經(jīng)常取得優(yōu)秀成績。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完全可以強化他們的優(yōu)勢,讓他們能有一技之長,用他們的“長板”來彌補他們的“短板”。在未來他們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需要的是多人協(xié)作完成工作,這時候需要發(fā)揮每個人的長處才是最重要的。職業(yè)教育是技能專門型教育,那么,與其讓他們門門優(yōu)秀,不如選擇適合這些同學的道路,讓他們把自己的“長板”修的更長在團隊中發(fā)揮作用顯得更為重要。
而且,職業(yè)教育和之前的基礎教育沒有直接繼承關(guān)系,可以說是一個新的開始。多數(shù)技能是從零開始傳授。那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從頭開始努力學習才是重點。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更需要培養(yǎng)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而不需要過分注意他們之前的學習成績。
二頑劣、不聽話的刻板印象。與其說他們不好管教,不如說我們的溝通方式不合適。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分數(shù),因為成績低,就把這些孩子視為“壞孩子”。對待他們時候也多以訓斥為主,甚至完全是訓斥。在家中、學校中都默認為他們是所謂的“壞孩子”,與成績好的“好孩子”進行區(qū)別對待。很多老師在內(nèi)心中就認為他們不值得花費更多精力,只要不惹是生非就好,將更多精力放在了成績好的“好孩子”身上。在對待學生的時候,在語言態(tài)度、課上課下教學中,本應一視同仁,可在實際操作中也有巨大的差異化對待。
在家庭中,很多家長經(jīng)常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與孩子進行對比,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對別自己孩子的短處。有些有兄弟姐妹的同學,家長也總以孩子間成績高低。也經(jīng)常因為成績原因,即便是煩了同樣的錯誤,因為成績差,而遭到了更多的訓斥和懲罰。而這種不公待遇往往從他們成績下滑的時候開始伴隨孩子們,即便是他們偶爾又一次取得好成績,很多人往往不重視,也只是一帶而過。不能抓住這個好機會鼓勵孩子繼續(xù)努力保持成績,或者懈怠,導致成績再次下滑。加上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論久而久之,無論在別人眼中還是在他們心中都打上了頑劣的烙印。在長期與學生溝通工作中發(fā)現(xiàn)他們更希望能表現(xiàn)自己,也希望自己能獲得尊重。當給與他們機會與信任后,一樣可以完成學業(yè),并做出優(yōu)秀成績。
還有一些家長過分的溺愛的學生,他們不能正確判斷自己的行為,難以與他人相處。我們在高等教育中不能只是傳道,也應該育人。讓他們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guān)系。
三學生們認為自己不行的自我暗示。雖然有少量學生是因為高考發(fā)揮不理想,導致報考學校只能選擇高職院校,但是多數(shù)同學是長期成績低下。而也由于他們成績長期不理想,導致他們自身也將自己放在了“差生”的位置,認為自己被差別對待是合理的。所以,在高職實際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遇到學生各種退縮的情況,這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xiàn)象。他們也將自己放到了“差生”的位置。做事消極應對,稍有困難就選擇逃避,包括但不僅限于教學活動、學生活動、社團活動。這樣應對態(tài)度往往導致了最終的失敗。而一旦失敗后,又強化了自己做不到的自我暗示,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我們需要矯正他們對自己評價與錯誤認識。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以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今后的學習生活,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和心理教育。幫助他們在將來走上社會之后依然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所有問題。
這三方面問題是在高職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只有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通過了解學生心里,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這樣培養(yǎng)學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雷聲.《立德樹人是思政課的立身之本》[N]. 中國教育報. 2017 (005)
[2]趙紅梅,范中峰.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J]. 學理論. 2014(29)
[3]分析生源多元化趨勢下高職教育基礎課教學改革[J]. 杜朝仙.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9)
[4]淺析注冊入學下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J].張偉.才智.2016(21)
作者簡介:康若熙,1986年 6月生,籍貫: 河北衡水桃城區(qū),性別:男,最高學歷:本科,職稱:助教,職務:廣告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廣告,動畫,畢業(yè)院校: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