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井岡山文化是指我國的革命先輩們在井岡山斗爭中不斷積累的優(yōu)秀文化,這種文化是經過歷史的打磨與時間的沉淀的文化。它不僅體現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與革命精神,更是一份寶貴的文化資源。如今,高等院校正面臨改革以及諸多新時代的考驗,如果能在高校中傳播寶貴的井岡山文化,那么能夠幫助高校建立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們浮躁的心理,為其建立積極的影響,提升學生們的思想覺悟,讓學生們向革命先輩們學習,學習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本文從首先分析了井岡山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播意義,然后從多角度出發(fā)探索其傳播路徑。
關鍵詞:井岡山紅色文化;高等院校;傳播路徑
井岡山文化不是簡單的文化的堆砌,也不是那個時期特有的文化標記;而是中國歷史文化在不斷發(fā)展和實踐的結晶,是偉大的革命先輩們經過反復的實踐與檢驗的成果。這種文化具有歷史性、發(fā)展性和先進性等特征。如今,社會環(huán)境惡劣、人際關系復雜、人們價值觀扭曲。人們都開始慢慢忘記了曾經不斷奮斗的革命先烈,開始忘記了那個時代文化和精神。面對如此情景,我們要開始考慮與反思如何開展井岡山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重拾偉人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在高校中發(fā)展傳播井岡山文化,因為只有讓青年一代重視那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學習革命先輩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們偉大的祖國才能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強。
一、井岡山紅色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播意義
1.是深化思政工作的重要支撐
井岡山文化在高校發(fā)展建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不斷地發(fā)展以及我國與國外接軌,社會已經呈現多元化。這種發(fā)展使得如今的青少年缺乏集體意識、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對革命精神與文化毫無興趣,這使得在高校中的思政工作很難得以開展。因此,我們需要在高校中發(fā)展與傳播井岡山文化,讓當代青少年重溫與學習井岡山文化。井岡山文化作為高校思政工作開展的重要支撐,它的存在有利于整個校園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能夠幫助引導更多高校老師與學生去探究討論井岡山精神,從而有效豐富思想政治教學理論。
2.能夠提升師生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
井岡山文化在高校中傳播不僅能夠讓高校的廣大師生們受到革命先輩們的思想熏陶,讓在校的工作人員以及學生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學習革命先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老師與學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不僅如此,井岡山文化在高校中傳播還能夠激勵全校師生奮力拼搏。我們深知,井岡山文化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慢慢形成發(fā)展起來的,那個時期的人們?yōu)榱丝箲?zhàn)勝利不斷地拼搏,這就造就了積極進取、勇于拼搏的井岡山精神。這種也同樣適用于高校的師生們。老師們學習了這種精神能夠更加認真的備課、上課、為學生們服務。學生們學習了這種精神能夠更加努力的學習文化課與專業(yè)課知識,這也為了他們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說井岡山文化在高校中傳播能夠提升師生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讓師生們不僅在思想上得到啟迪,而且在工作學習中得到發(fā)展,取得進步。
二、井岡山文化在高校中的發(fā)展路徑分析
(一)借助新媒體傳播
二十一世紀是新媒體的時代,各行各業(yè)也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得以蓬勃發(fā)展。如今教育行業(yè)也不例外,所以在井岡山紅色文化傳播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新媒體技術,因為傳統(tǒng)單一的傳播途徑不僅速度慢,而且消息閉塞。在高校中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科技采用多種途徑讓學生傳播井岡山文化,例如我們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中發(fā)送關于井岡山文化與精神的推文,讓師生們隨時隨地的學習。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定期播放相關紅色文化教育的影視作品,讓工作人員與學生們更加直觀的接觸井岡山文化。在新媒體的引領下,我們學習與傳播井岡山文化的方式多樣,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加密切的與該文化產生聯系,也能獲得更多的相關信息。
(二)在思政課中傳播井岡山紅色文化
現如今,新課標改革之后更加強調思政課的重要作用,這與傳播井岡山文化不謀而合。高校的老師們可以通過思想政治課來引導學生們認識井岡山文化,而井岡山文化的傳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們思想品德,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去學習吸收思想政治課的內容。井岡山文化在早期引領了中國共產黨人戰(zhàn)爭與革命,而如今這種精神也依舊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們奮進。所以各大高校更要加強自身對于井岡山文化的傳播意識,通過將其滲透在思政教學中,以此不斷推進當代青年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三、結語
總得來說,像井岡山文化這樣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要格外珍惜。并且要利用這個優(yōu)勢資源去建設發(fā)展我們的高等院校。一個學校的思想關系著千千萬萬學子的境界,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如今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中積極傳播革命先輩們的優(yōu)秀思想,大力弘揚井岡山文化。讓高校的學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傳承與發(fā)展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精神文化,以此更好的促進高校學子以及學院自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桉,劉琳.略論紅色文化與職業(yè)院校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6(16):62.
[2]徐春輝.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實效性探析[J]. 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5):11-14.
作者簡介:
鐘志平(1981-),男,漢族,江西省贛州市人,研究生,工作單位:江西干部學院,研究方向:黨性教育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