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靜 王立杰
摘要:將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是解決生活垃圾管理的最優(yōu)手段。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新一輪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本文旨在探索如何以大學生為切入點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推進,進而提高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成效。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高校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一)分類現(xiàn)狀。
歷經2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相比于日趨嚴重的生活垃圾問題,僅僅憑借著政府的力量無法保證很好地實現(xiàn)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得管理目標,因而有必要借助公民、企業(yè)和社會組織等力量的加入。借鑒國外成功案例,有效地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者的分類意識是關乎成敗的關鍵所在。多年來,我國的生活垃圾資源化分類都是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參與其中的方式下進行的。多以社區(qū)居民為主體進行研究,政府作為為主要手段,很少考慮到其他社會群體的影響力量,然而成效并不顯著。
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20年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體系。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并將于7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這代表著新一輪的加大力度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即將開展。而培養(yǎng)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需要長時間的投入。當我們將家里一個垃圾桶,細分為作用分明的四個垃圾桶或許不難。但要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可能要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因此,關于培養(yǎng)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問題也凸現(xiàn)出來。
(二)大學生的雙重身份特點。
高校是社會知識財富的聚集地,是培養(yǎng)新一代社會人的圣地,是培育高素質人才的殿堂。隨著我國高校毛入學率的不斷提高,高校大學生儼然已成為我國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面對目前的社會困境,高校也應做出回應。
高校大學生作為家里的矚目之星,同時也是未來社會群體的中堅力量。對于社會而言:高校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同時也是未來社區(qū)的主要居民成員。高校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又具有一定的教學性。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普遍較高,而且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生活習慣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因此,在校期間系統(tǒng)性、針對性地提高大學生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對未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诩彝ザ裕弘S著優(yōu)生優(yōu)育觀念的提高,大學生已漸漸成為家庭的中心焦點,大學生的觀念也會影響到其家庭的觀念。大學生在校期間養(yǎng)成的良好分類習慣可以在假期期間帶動其他家庭成員的分類行動。因此,提高大學生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現(xiàn)有居民的分類意識,大學生良好的分類習慣也會影響其家庭的分類習慣。
綜上,科學合理地提高大學生的分類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的分類習慣對于現(xiàn)在乃至未來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政策建議。
高校是多維的、多元的和動態(tài)的,因此,提高大學生的分類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的分類習慣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和多方面,使整個觀念、動作充斥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在校時間,可以通過社團宣傳、主題班會、專家公益授課、人文素質學分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試點等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分類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的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具體如下:
社團宣傳。高校應鼓勵學生自發(fā)的組建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社團,其目的在于加強分類意識較強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帶動、影響、感染作用。由于該途徑屬于學生自發(fā)式,因此更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智慧和力量,為社會做貢獻。
主題班會。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日常管理的工作者,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因此輔導員組織開展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班會,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參與其中的熱情。
專家公益授課。高校應鼓勵研究本方向專業(yè)教師、從事社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專業(yè)人士開展公益授課。目的在于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套性通行、完善性、科學性的講授,同時為學生平時遇到的相關問題答疑解惑,傳遞生活垃圾分類的最新動向。
人文素質學分。高校目前是學分制。以學分來強制性約束學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中,是區(qū)別于社會居民的強有力武器。
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在高校內部設立多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同時與社會接軌,如此設計是為了使學生能夠親身實踐,培養(yǎng)大學生的分類習慣。
最后,每所大學都應持續(xù)跟蹤學生對生活垃圾分類意識的表現(xiàn),獲得一手數據,探索出適合本校的以大學生為切入點的生活垃圾分類之路。
三、結語
生活垃圾分類需要社會全員參與,大學生是社會的重要成員,因此高校與政府、大學生與社區(qū)居民同時進行分類推進工作,是關乎我國生活垃圾分類成敗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劉志昌.澳大利亞的垃圾分類經驗[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4,2:74-76.
[2]賀俏毅,陳松.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經驗對我國的啟示[C].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9.
[3]張嫄.日本垃圾分類和焚燒發(fā)電對我國的啟示[J].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3,04:76-81.
[4]路鵬,王桂琴,李海瀅等.層次分析法在垃圾分類監(jiān)督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12,20(6):1-3.
[5]唐艷冬,楊玉川,王樹堂等.借鑒國際經驗推進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管理[J].環(huán)境保護,2014,42(14):70-73.
[6]蔣玉章.我國與發(fā)達國家垃圾分類開展情況分析[J].資源與環(huán)境,2012.10.
[7]王桂琴,羅一鳴,李國學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運模式優(yōu)選[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8,28(9):828 – 842.
[8]劉新憲,朱道立.選擇與判斷—AHP(層次分析法)決策[M],上??茖W普及出版社,1990.
[9]胡秀仁,城市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收集[J].環(huán)境保護,2000,28(8):38-40.
[10]孫曉杰,王洪濤,陸文靜.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類方式探討[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9,32(10):200-202.
[11]王子彥,丁旭,周丹.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問題研究—對日本城市垃圾分類經驗的借鑒[J].東北大學學報,2008,10:501-504.
作者簡介:
陳肖靜(1990.3--),女,漢,河北唐山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教育。
王立杰(1988.12--),男,漢,河北唐山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