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起源于秦漢角抵百戲,孕育于唐宋,應(yīng)該說,在宋元南戲、川雜劇、元雜劇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了明代的“川戲”。明末清初,移民入川,會館林立,南北聲腔劇種相繼入川,在長期的交融衍變中,與四川各地方言土語、民歌小調(diào)結(jié)合,逐漸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聲腔藝術(shù)。清代乾隆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chǔ)上,吸收融匯蘇、贛、皖、鄂、陜、甘各地聲腔,特別是晚清以降出現(xiàn)了五腔薈萃的新局面,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燈戲、彈戲五種聲腔融萃、用四川話演唱的“川劇”。有一首出于巴蜀戲詞、流傳很廣的《采桑子》形容道:“這般歹癥天難治,醒也川腔,醉也川腔,唱到凄涼眾口幫?!笨梢姶▌〖捌鋷颓坏纳钊肜锒?、感人至深。
從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劇是巴蜀地區(qū)的一種戲劇文化;從戲曲文化角度看,川劇是中國戲曲的一個地方劇種;從戲曲形態(tài)和體制角度看,川劇繼承了傳統(tǒng)戲曲在文、音、表、導(dǎo)、美各方面的案頭場上要素,兼容了昆腔、高腔、皮黃腔、梆子腔等諸種腔系,積累了難以盡述的傳統(tǒng)戲、新編古裝戲、現(xiàn)代探索劇,成為一種文學(xué)價值高、行當承造有活力、多聲腔融萃、富有地域特質(zhì)又有極強包容性,并向現(xiàn)代性敞開的戲曲藝術(shù)。
川劇根深得很
可以說川劇從誕生、發(fā)展到興盛,自始至終都緊貼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與民俗,特別是普通人和他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老舍曾說“川劇根深得很”,深在哪里呢?
比如川劇多神仙鬼怪戲,是因為仙鬼文化在巴蜀之地源遠流長,巴蜀歷史中有很多仙話鬼話故事,甚至巴蜀文化就有一種“仙化”的思維機制。巴蜀文化崇仙,這一點我們從三星堆的古蜀文明里,那些怪異的青銅縱目神、青銅神樹、青銅立人像,從金沙遺址古蜀大社的神性建筑上,那些石頭石獸,圓形鏤空、有旋轉(zhuǎn)齒狀光芒、四鳥連環(huán)飛圖案、2005年8月16日成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志的太陽神鳥,都可見一斑。
《古文苑》章樵注引《先蜀紀》說:“上古時,蜀之君長治國久長,后皆仙去。自望帝以來,傳授始密?!睔v代蜀王都有仙話的傳說,《華陽國志》即有魚鳧“得仙道”之說。蜀王魚鳧仙化的傳說很早,不僅魚鳧王升西山成仙,它的部族也跟著成仙?!跋伞弊止艑憺椤皟M”,就是遷徙的“遷”,魚鳧帶領(lǐng)部族四處遷徙,引發(fā)后人對祖先成仙的浪漫想象。蜀人仙化的文化印記可以從司馬相如《大人賦》“言神仙之事”“飄飄有凌云之氣” 開始,而漢武帝“好仙道”,讀此賦竟飄飄欲仙了?!巴鄞盒耐卸霹N”,蜀王杜宇魂化鵑鳥,更是典型的仙化傳說。
而巴蜀文化重鬼,也由來有自。“鬼”有一種說法,指的是先秦時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鬼方”,它是巴人的一支,遷徙于豐都,興起了崇鬼的文化。豐都是古巴國的都城之一,有陰長生在平都山白日升天的故事,鬼傳說由是而起。
杜甫在夔州寫的詩句:“家家養(yǎng)烏鬼,頓頓食黃魚。”杜甫認為這真叫做“異俗嗟可怪”?!盀豕怼笔鞘裁矗姓f是鸕鶿,有說是豬,有說是虎,都不是,應(yīng)該是唐代元稹說的“病賽烏蠻鬼,巫占瓦代龜”。家家把髭須猙獰的“烏蠻鬼”形象作為家神供起來,疾病與禍福都要敲瓦占卜。這種重鬼的怪異習(xí)俗,產(chǎn)生于峽江地區(qū),是巴文化“其人豪,其俗信鬼神”的特征。
到宋代興起閻羅地府的傳說,道家的“鬼神六天”就在豐都落腳。范成大有詩云“太陰黑薄囚鬼靈”,平都山成為鬼都山,豐都成為鬼城。有一種說法“楚人尚巫,巴人重鬼,蜀人崇仙”,這種崇仙重鬼的文化意識,潛移默化也影響了川劇。川劇作為巴蜀文化的藝術(shù)載體,具有深厚的鄉(xiāng)文化蘊含和鮮活的鄉(xiāng)土生活印記;川劇作為一種審美對象,成為巴蜀文化和平民趣味的獨特表達。
巴蜀群像圖
從故事情節(jié)的川劇演繹和地方化展示看,目連戲傳入四川,在融合釋道儒三教思想宣揚善、孝觀念的同時,也融入了民主意識和平民觀念。對劉氏的遭遇流露出深深的哀婉嘆息之情,體現(xiàn)出輪回觀念與平民意識相交織的巴蜀風(fēng)味。又如《白蛇傳》故事,作為川劇的代表作生發(fā)出了更具野性和更頑強的斗爭精神;源于梆子腔的《鴛鴦絳》改編為川劇《拉郎配》后,一改原作中兇犯殺人、包公斷案、三女共夫的套路,以辛辣的喜劇風(fēng)格表現(xiàn)悲劇的主題,注入了四川人不服屈辱、以退為進的人格力量和斗爭智慧。還有諷刺裁縫占人便宜卻被人欺的《裁縫偷布》,揭露地主婆克扣長工衣食不得好報的《請長年》,嘲弄慵懶夫妻行騙度日終害自己的《靈牌迷》,鞭撻地主少爺五谷不分、出乖露丑的《駝子回門》,更是四川鄉(xiāng)土生活的真實生動的呈現(xiàn)。
從人物形象譜系的地域特色看,如《喬老爺奇遇記》中的呆秀才喬溪、《柴市節(jié)》中寧死不屈的文天祥、《江油關(guān)》中賣國求榮的馬邈、《畬塘關(guān)》中玩世不恭的畬彪、《迎賢店》中見錢眼開的店婆、《慶云宮》中心狠手辣的郗氏,還有《打紅臺》中兇殘、偽善、貪婪、無賴,集水賊、欽犯與渾水袍哥于一身的肖方,《死水微瀾》中伶俐乖巧而又潑辣好強的鄧幺姑,《變臉》中身懷絕技、闖蕩江湖、直率豪爽、重男輕女而又有情有義的水上漂,《易膽大》中藝高人膽大的梨園怪杰易膽大、粗鄙兇暴的惡霸麻大膽、老奸巨猾的駱善人、驕橫潑辣的麻五娘等,他們組成了個性迥異的巴蜀人物“群像圖”。
七星朝天椒
從巴蜀民俗風(fēng)情的寫照看,如川劇目連戲《放猖捉寒》中的“團江”,即是由四川袍哥“拜碼頭”習(xí)俗演變來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表達的是川人講義氣重情誼、救弱扶貧的慨然情懷。《劉氏哭嫁》則是四川民間嫁女婚俗的藝術(shù)再現(xiàn)?!妒坝耔C》《意中緣》《柳蔭記》《爾成說親》中的說媒,《三祭江》《武松殺嫂》中的悼亡,《出天行》《駝子回門》中的初一供祭、燃爆竹,焚紙錢、拜喜神的出天行,以及沒轎租馬、禮信挑擔、回門認親等歲時習(xí)俗,《彩樓記·祭灶》《翻東窗·捉旱魃》中展示的臘月祭灶、蒙正夫婦以清泉柴頭權(quán)代酒漿香燭祭祀灶神,岳飛故事中的《搬東窗》以“捉旱魃”儀式祈雨的活動,都是巴蜀日常生活、民眾信仰的鮮活呈現(xiàn)。
《易膽大》更是一幅四川鄉(xiāng)土世情的戲劇長卷,從頭至尾融入了江湖、梨園、袍哥等川地特有的習(xí)俗氛圍,一如魏明倫所說:“《易膽大》就似一枚辣勁十足、回味無窮的七星朝天椒?!惫艠銦狒[與清幽透亮相得益彰的川西庭院,“丁丁糖”的川味叫賣聲和市井氣息,怡然自得、情韻悠悠的老茶館,讓人感到巴蜀鄉(xiāng)土生活場景的新鮮氣息撲面而來。
川劇妙趣天成的生動表演,恰與普通老百姓休戚與共、心心相契,成為他們傳遞心聲、傾訴感情的最佳藝術(shù)形式。川劇富于鄉(xiāng)土趣味且長于生活化敘事,川劇中貫注的頑強、樂觀、放達的氣質(zhì),倡揚仁愛、注重孝道、除暴安良、濟困扶危的精神與悲天憫人的情懷,以及對生活的詩意觀照,對生命的血肉般熔鑄,對美的禮贊與對丑的鞭撻,都是川劇的精髓。
巴蜀民眾特別喜愛川劇,也正是川劇這種易于理解、讓人倍感親切的藝術(shù)形式,可以讓他們更直接地觀照自身,觀照川人豪放飄逸、飛動靈氣、睿智機敏、幽默風(fēng)趣、英勇頑強的不一樣的生活與生命狀態(tài)。2006年,川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充分彰顯了川劇的文化身份和傳承價值。
丁淑梅,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