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
摘要:近些年來,黨和政府越來越關注新聞報道的“四力”建設,輿論影響力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需要調動大眾傳媒行業(yè)全部的力量支持。新媒體在逐漸發(fā)展強大的過程中,輿論引導力建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工程。
關鍵詞:新媒體;“四力”;輿論引導
一、新媒體進行輿論引導的意義
(一)新聞工作自身社會職責的要求
新媒體在工作的過程中,借助輿論的作用能夠吸引更多公眾參與到社會話題的討論過程中,表達自己對重要社會事件的關注。同時通過對社會輿論進行引導,新聞工作者能夠更好地完成自身傳播思想價值觀念的使命,提升自身的工作質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以及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提供有效支持,更好地展現(xiàn)工作的核心價值。
(二)有利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建立
新聞報道是近代社會的產物,而新媒體則是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發(fā)展成熟之后所形成的一種新的信息傳遞手段。新媒體通過對社會事件進行報道,借助文字、圖片、視頻等手段傳遞與社會主旋律相應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從而在受眾信息接受的過程中引發(fā)其對于新聞楊心思想價值觀念的思考,達到推動社會風尚建立的目標。
二、新媒體進行輿論引導的原則
尊重新聞事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新媒體在進行新聞輿論引導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的原則。所謂尊重新聞事實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求對新聞事件進行真實的記錄與反饋,不可對新聞事件進行主觀延伸與猜測;另一方面則是在新聞報道中對新聞事件的過度報道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新媒體在對未成年人相關的新聞報道過程中往往存在過度曝光的情況,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原則就是要求在進行新聞輿論引導的過程中始終以黨和政府的先進思想與最新政策作為依據(jù),保證新聞價值觀念的正確性。在實際工作中,新媒體進行輿論引導的優(yōu)勢條件有以下兩點。
(一)擁有龐大的用戶支持
輿論的形成依賴于大量公眾的參與,對新媒體來說,其廣泛的傳播性與信息獲取的便捷性為積累大量的用戶做出了準備。在中國網(wǎng)民人數(shù)突破10億人的大關之后,網(wǎng)絡已經成為人民群眾進行日常交流與信息獲取的最重要渠道,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正是在如此龐大的受眾人群基礎上,新媒體突破了事件和地域造成的新聞信息傳遞限制,能夠更好地完成新聞的傳播并為輿論的形成與引導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二)新媒體具備優(yōu)質的互動平臺
輿論往往是在公眾對事件的討論過程中形成的,所以新聞媒體想要有效引導輿論,除依托自身報道進行引導外,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新聞話題的討論過程中來。
三、提升新媒體在輿論引導過程重要性的途徑
(一)重視品牌建設,打造新興主流媒體
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傳播平臺以及新聞報道風格是其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快速發(fā)展的優(yōu)勢條件,但其在公信力上與傳統(tǒng)傳媒形式相比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全媒體時代,網(wǎng)絡中新聞報道的數(shù)量急速增多,對同一新聞事件往往存在多種不同的報道,造成受眾有價值新聞獲取難度的提升。為了更好地完成新媒體的輿論引導,新媒體首要任務便是重視品牌效應,通過深入挖掘新聞事實,探索新聞真相,切實履行向受眾傳遞新聞信息的職責而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更好地推動新媒體的建設,提升新媒體的核心影響力。
(二)提升新媒體工作人員自身專業(yè)素質與思想水平
借助新聞報道完成輿論需要全體新聞工作人員的協(xié)調與配合,提升新聞報道的感染力與現(xiàn)實價值。在實踐工作中,新媒體的工作人員隊伍的建設中非專業(yè)人員占據(jù)了絕大部分,不利于推進新媒體專業(yè)化的進展。由此更加應該關注新媒體工作隊伍的建設,打造專業(yè)化的新媒體團隊。比如,在新媒體工作人員自身專業(yè)性的建設中,可以通過開展職業(yè)教育培訓幫助新媒體從業(yè)人員了解和學習新聞工作的內核與針對性,提升新媒體工作不同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性;通過開展思想教育提升新媒體工作人員對黨的路線方針的把握,時刻保持其思想的先進性,推進工作的升級與發(fā)展,從而更好地進行輿論引導。
四、結語
新媒體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優(yōu)勢條件,同樣也面臨發(fā)展的不足。在全媒體時代,新媒體已經成為引導社會輿論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必須要更加關注其對新聞報道的挖掘,提升新聞的核心價值,打造新媒體品牌,促進社會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