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英
蘇教版小學語文的閱讀文本文體多種多樣,與之相對的,其閱讀方法應當各不相同,這意味著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應當基于特定的文體類型,采取與之匹配的教學方式,同時將這種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一一地傳交給學生,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本文將研究對象鎖定在說明文這一文體上,結合課堂教學過程與教材實際案例來闡述教師如何優(yōu)化說明文的閱讀教學策略。
在閱讀中抓住物象特征
說明文在某種程度上又可以看成是科普文,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獲得非常多有用的,尤其是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信息,因此,教師在組織說明文教學時,應當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以《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篇閱讀文本為例,首先,從題目中的“孿生兄弟”這個體驗就可以初步地判斷火星和地球的關系——兩者必然在某些特征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這就是這篇文本的說明內容。然后,教師可以拋出由題目延伸出來的問題“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呢?”來帶領學生開啟每一個自然段的閱讀。再次,教師可以為每一個自然段設置若干個題目,啟發(fā)學生通過回答問題來將物象特征一個一個的抓出來。比如第一自然段,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從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孿生兄弟?它們的相似、相像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為什么人們會推測火星有水和生命的存在?”按照這種教學思路,教師在帶領學生通讀全文的過程中就能夠初步地將說明文中針對說明對象的有效信息都提取出來。
在閱讀中掌握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指的是作者通過哪一種方式來詮釋物象特征,讓讀者能夠通過閱讀來最大可能地了解說明對象的相關特點。不同的說明方法也具有自己的說明特點,而通過閱讀掌握說明方法的說明路徑與過程,對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將說明方法逐一地介紹給學生以讓學生牢牢地掌握。以《神奇的克隆》為例,這一篇文本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包括:舉例子、作詮釋、下定義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將說明方法的對應文字書名都圈畫出來,并逐一地分析每一種說明方法的說明過程與適用場景。比如,文章開頭就用孫大圣來粗淺地說明什么是克隆,但這并不嚴謹,在緊隨其后的第二自然段中“如果不經(jīng)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無性繁殖,也稱克隆”一句話就將什么是克隆闡述出來,這就是說明方法中的下定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對比看看說明方法與普通的說說看區(qū)別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尤其是對于讀者理解物象特征有怎樣的輔助與幫扶作用。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說明文來將包括畫圖表、作比較、列數(shù)字、分類別等多種說明方法逐一介紹給學生。
在閱讀中體會語言風格
通過對比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文體的語言風格不一樣,讀起來的閱讀感受也不一樣,比如,抒情美文更容易撥動讀者的心懸,小說則容易引人入勝,詩歌則容易激發(fā)想象力與聯(lián)想力。因此,教師在組織說明文閱讀教學時,也應當帶領學生一起來細細地品味其語言風格。以《航天飛機》為例,在凸顯出航天飛機飛行速度快時,文章中是這樣寫道的“從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你要飛行4個多小時,他只需要飛行7分鐘”,首先,飛行距離的起點和終點說明得非常清晰,東海之濱和帕米爾高原。其次,飛行的時間說明得非常清晰,7分鐘,不是6分鐘,不是8分鐘,而是有根有據(jù),經(jīng)過實際飛行測算的7分鐘。再次,為了讓讀者對距離和時間有更為強烈的沖擊,還將7分鐘與4個多小時進行對比,如此一來,即便是不知道從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究竟有多遠的學生,也能夠輕易地通過7分鐘與4個多小時的差距來感受到航天飛機到底有多快。
在閱讀中解析篇章布局
對一篇文章來講,篇章布局就是其骨架、其脈絡,合理清晰的篇章布局能夠提高文章的易讀性與條理性。反之,則容易讓文章陷入云里霧里或是前言后語混搭的迷境中,而解析一篇文章的篇章布局,有利于學生站在整體的、更高的角度上去把握全文,這也是教師組織說明文閱讀教學時應當教給學生的本領。以《埃及的金字塔》為例,閱讀后通過對段落意思的理解和對相似內容的歸納,學生可以理出這篇文章的思路:先從地理位置和概貌上介紹了金字塔,接著從外觀與結構上闡述,緊隨其后的是介紹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最后點明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以及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果。作為一篇建筑景觀類的說明文,其篇章布局具有非常高的借鑒性和參考意義,學生在閱讀學習過后,不僅要掌握這一篇文本的相關知識,而且也可以將其作為建筑景觀類說明文的參考范本,用在日后的寫作當中,從而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的。
說明文作為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它著重于對客觀事物或事理做出科學地解說,以讓其形態(tài)、特點、功能、構造或概念、來源、原理、應用等不同要素都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學生從中年級開始,其理解能力越來越強,理性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對其開展說明文的閱讀教學活動,一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歷見識;二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不斷探索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教師應當在尊重說明文自身文體特點的基礎上,從物象特征、說明方法、語言風格、篇章布局這幾個方面組織閱讀教學活動,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說明文并從中獲得學習營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能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