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紅
摘要:數(shù)學貼近生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要注意靈活運用,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注意增強教學中的實效性,讓學生高效學習,準確掌握。本文將圍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實效性展開分析討論。
關鍵詞:實效性;數(shù)學;小學
何為實效性,“實”就是進行實踐,“效”即實踐效果,這樣解釋,“實效”就是進行實踐的可能,實踐效果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追求實效性原則,努力做到效果好、效應高、成效好等。教學效果要好,教師就要讓學生吸收知識、掌握知識。教學效應要高,教師就要教學生運用知識,能夠熟練靈活地使用所學知識,達到良好的知識運用效應。成效要好,就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要努力學習教師教授的知識,正確運用知識,教師則要幫助學生記憶知識,把握知識要點,讓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所表現(xiàn)。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追求教學的實效性。
一、“引導探索性”教學。激發(fā)動力
沒有學習動力,怎么學習?學生在學習中若是沒有學習動力,只會懶散應付,同時也不會主動學習,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讓學生在自行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魅力。
以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中的“認識鐘表”的講解為例。認識鐘表,教師要交給學生認識鐘表的主要方法,鐘表是如何轉(zhuǎn)動的,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怎樣讀鐘表等理論知識。之后就讓學生自行對鐘表進行探索性認識,讓學生看著教室的鐘表進行讀數(shù),讀的時間要記錄在紙上,可以讓學生讀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并在書本上做記錄。通過這種讓學生先掌握理論知識再進行獨立探索的方法,可以開闊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增長學習的動力。
二、課后實踐作業(yè)。尋找學習方法
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課堂上實踐更加緊迫,學生可能產(chǎn)生壓力,追求完成速度,忽略了完成質(zhì)量。在課后,學生不會因為時間去加快速度,學生在課后的心態(tài)也更為平和,所以會追求質(zhì)量,而不是尋求速率。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任務,讓學生到課后去完成一些簡單的課后實踐活動。
以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中的“圖形運動”的講解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全面講述“圖形運動”的具體理論知識,如圖形如何運動、旋轉(zhuǎn)或平移等,圖形運動后的變化,每個圖形運動后的區(qū)別又有些什么。針對課堂上教授的理論知識,教師布置課后實踐作業(yè),讓學生制作平面圖形,讓學生使用制作好的圖形,選擇一個中心點,把平面圖形圍繞這中心點旋轉(zhuǎn)或平移,觀察圖形移動后的樣子,最好讓學生畫下來。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實踐作業(yè)進行批改。通過課后實踐作業(y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課件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教學設備也在不斷改善。如今多數(shù)學校的教室里都有電子白板,能夠使用投影儀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制作演示文稿的課件,用演示文稿來講解課程。教師使用演示文稿,提高講課速度,學生也集中注意力聽講,提高整體課堂效率。
以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中的“混合運算”的講解為例。“混合運算”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混合運算涉及了加、減、乘、除,需要學生準確掌握之前學習的知識,并且要有一定的運算能力。教師使用演示文稿進行講解,可以把例題放在演示文稿中,在例題下面寫出演算的具體步驟。先讓學生動手算出答案,教師再公布演算具體過程,讓學生核對答案。使用演示文稿教學,教師上課的速度可以提高,同時,在講解例題時可以讓學生核對答案,提高課堂的效率。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