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霞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基于大腦自然的思維方式,可以展示學生思維的過程,使得學生的思維過程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運用;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017-01
在信息技術(shù)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教育理念也要隨之而更新,隨著課程的改革,教育更重視孩子的創(chuàng)新、個性化的培養(yǎng)。如何能夠在抓好學生的文化成績的前提下,保持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和個性?我想,這是每一位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思維導圖這一革命性思維工具,淺談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又稱全腦圖,被譽為"21世紀全球性的思維工具”,是英國教育兼心理學家Tony Buzan(托尼·巴贊)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為人類提供了一個有效思維圖形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1]
2.思維導圖的繪制
最初接觸思維導圖,是在2014年暑假,仲愷高新區(qū)組織全員教師進行中級培訓,其中就涉及到思維導圖的繪制。剛接觸時,我們都束手無措,不知道該如何繪制,通過學習,我們才掌握這繪制技術(shù)。
上學期初,我們學校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我是其中的一員,經(jīng)過我們無數(shù)次的討論和交流,我們把目標鎖定在了思維導圖上,想深入研究探索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學生對于繪制思維導圖沒有任何基礎(chǔ),因此,在研究初期,我們課題小組成員都要先教會學生如何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繪制思維導圖。
開學之初,我讓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一本大美術(shù)本作為“思維導圖本”。在學習每一節(jié)新課前,都要繪制思維導圖。每一課,都在最上方寫上日期,然后把課題寫在中間,通過幾個分支來繪制相關(guān)的知識點,比如:需要注意的詞語;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文章的脈絡(luò);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學生緊扣課文主旨來繪制思維導圖,形式可以靈活自由多樣。
3.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到底有怎樣的效果呢?通過課題小組成員的探究以及自己教學的摸索,談?wù)勊季S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3.1 思維導圖運用到課前預(yù)習中
在上每一節(jié)新課之前,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繪制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整體把握,產(chǎn)生疑問。然后我根據(jù)學生畫的思維導圖,掌握學生在預(yù)習課文時產(chǎn)生的各種問題,及時對我的授課做出調(diào)整。
3.2 思維導圖運用到課文教學中
在新授課時,根據(jù)學生課前所做的思維導圖及時調(diào)整我的教學過程,一邊授課,一邊在黑板展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和關(guān)鍵詞句,然后用不同顏色的線條進行連接,最后形成一張思維導圖。特別的課文可以利用軟件,一邊授課,一邊用電腦制作思維導圖,這樣的思維導圖美觀、豐富、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教學,可以使文章的脈絡(luò)更加清晰,也可借以引導學生展汗想像、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3 思維導圖運用到作文教學中
作文教學是老師的教學難題,那該如何突破這個難題呢?在上作文課時,我會讓學生先熟讀作文材料,然后明確本次作文的主題,然后在“思維導圖本”的中間寫上主題,在各級分支寫上自己所要寫的分論點和相關(guān)材料。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不斷修改自己所畫的思維導圖,最后根據(jù)自己的思維導圖,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和章節(jié),然后將思維導圖轉(zhuǎn)化成文字,形成一篇作文。
3.4 思維導圖運用到復習中
每次一到期末復習,學生都會板著苦瓜臉,因為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學習了很多知識,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很多知識都被學生慢慢忘記了。復習時,時間緊任務(wù)重,學生復習得辛苦,效率也不高,這就有必要把思維導圖運用到復習中來。利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對各科課程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將冗雜繁復的學習內(nèi)容按類別一級一級安置在思維導圖的分支上,最后各知識點之間相互聯(lián)系,形成知識體系全景圖。復習時,通過這張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風暴,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提高復習效率。
4.思維導圖應(yīng)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4.1 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可以避免老師枯燥無味滿堂灌地教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他們會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會讓他們探究新事物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讓學生把學習真正變成一種樂趣。尤其是在期末復習階段,機械地重復繁雜的知識,會導致學生麻木、厭煩,復習效率適得其反。相反,當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4.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持久,經(jīng)常會遺漏老師所講的知識點。而且語文的知識點也零散,學生不容易全面掌握知識。而通過思維導圖,學生通過查找關(guān)鍵詞句和各個分支知識點的相互關(guān)系,這樣會讓學生把零散的知識建立起一張清晰、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圖。另外,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以與之前所學的舊知識相連結(jié),這樣便可獲得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新舊知識交互,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完整,學習效率成倍提高。
4.3 有利于培養(yǎng)師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信息技術(shù)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教育理念也要隨之而更新,隨著課程的改革,教育更重視孩子的創(chuàng)新、個性化的培養(yǎng)。在開學初,我參加了在南壇小學實驗學校舉行的《全國小學語文教育名家課堂觀摩暨“三位一體”閱讀教學研討會》的培訓。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的王紅梅老師向我們傳遞了全腦教育的理念,通過她的授課和講座,讓我們明白思維導圖這一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在老師和學生的學習中有重大作用。老師在每一次備課時,都可以加入新收集的資料,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重新繪制思維導圖,在每一次的修改過程中,都是老師創(chuàng)新性的自我表現(xiàn)。而學生在聽老師講解之后,重新繪制思維導圖,這樣既能夠鞏固知識,也是學生發(fā)揮其聰明才智的創(chuàng)新過程,讓師生的個性、創(chuàng)新能力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托尼·巴贊.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