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林
【摘 ?要】朗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基本能力,更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語文核心素養(yǎng)。把課文中的內容用規(guī)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讀,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提出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培養(yǎng)方法,以期對廣大語文教師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實踐思考;方式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充分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語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陶冶自己的情操。朗讀不是機械地讀,而是學生通過腦力勞動,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與再加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自己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對課文內容進行朗讀,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進行朗讀訓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防止他們在課堂上走神。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真正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一、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項教學內容。它不是教師單純地進行知識傳授,而是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把文章的思想感情傳遞給學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情感表達能力。需要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通過大腦的加工,把文字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有聲語言??墒?,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是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即使讀了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指導性的點評。沒有挑選優(yōu)美的段落精心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朗讀教學沒有落到實處。甚至還存在葉圣陶所說的那種現(xiàn)象——“有很多地區(qū),小學里讀語文課本還是一字一拍的,這根本不成語言了?!逼浯?,學生朗讀時,目標不明確。許多教師把朗讀當成了語文閱讀教學的附件,可有可無。課堂上,總是充滿了隨意性,有時間就讓學生讀一讀,朗讀時長總是被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隨意擠壓。有的時候也沒有具體的目標,沒有準確的要求。學生南腔北調,更別說對內容的理解了。學生常常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朗讀,學生不知道自己讀的目標和任務是什么,應該怎樣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最后,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方法沒有進行精細化的指導,忽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致使學生的朗讀沒能與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
(一)教師要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朗讀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朗讀,自己必須首先是朗讀的高手。因此,教師平時要注意訓練自己的朗讀能力,多看新聞聯(lián)播,認真學習播音員的朗讀,反復傾聽,反復訓練。從播音員的朗讀過程中體會朗讀的要領,重視朗讀訓練,充分發(fā)揮朗讀對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當然,如果想讓自己的朗讀更專業(yè),并有系統(tǒng)的理論支撐,那么有一本專業(yè)書則不能不讀——《朗讀學》。學生的很多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等,都源于教師的啟發(fā)與引導。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應該先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例如,在教授《晏子使楚》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教師要對晏子的語言進行有感情的范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語速、語調、語音、語氣、節(jié)奏等。通過教師的范讀,可以為學生做榜樣,他們讀起來就會受到教師的啟發(fā),進而才能夠模仿教師的語速、語調、節(jié)奏等,學生的朗讀水平必然會得到一定提升。教師為學生做典范,這樣才能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教會學生朗讀。
(二)準確制定朗讀目標,實現(xiàn)層次性朗讀
一個班的學生,學習水平、認知能力、語文基礎不甚相同。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該制定準確的目標,對于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要求。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定:一是讓學生讀準字音,不掉字,不添字,確保朗讀準確無誤;二是將自己的感情投入課文的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三是將課文內容熟讀成誦,豐富詞匯,積累段落,以此提升寫作水平。課文內容不同,朗讀的目標也不應該相同。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容,制定具體的朗讀目標。把一個大的目標分解成許多小的目標,循序漸進,逐步提升。一周一個目標,一月一個標準,一學期一個臺階,這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有目標可攀登,必然會扎實有效。
教師要為學生做好朗讀的指導工作。首先要將生字新詞弄清楚,掃除攔路虎。然后帶領學生分段進行朗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把思想感情加進去,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讀的過程就是消化吸收的過程,也是積累語言文字的過程。教師要注重及時強化。比如,在學習《龍的傳人》時,教師要為水平不同的學生分別設定朗讀目標,可以分別設置為讀準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融入感情進行繪聲繪色地朗讀,熟讀成誦積累優(yōu)美詞句,使學生都能夠體會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為“我是龍的傳人”而自豪,而驕傲。
(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模式
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朗讀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解決朗讀課文過程中,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毫無生氣的問題,使朗讀變成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與精神營養(yǎng)品,讓學生通過朗讀愛上語文。教師的示范朗讀是引起學生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因為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會以教師為榜樣,能夠帶來積極的語文學習效果。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認真研究教法,把握朗讀的重點、難點,找出需要重讀的詞語、句子,找出句子的停頓方法,并把這些基本的技巧教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朗讀的技巧,并能夠靈活地加以運用。同時,教師要求學生把自己放入文本之中,帶著思考題進行朗讀。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畫,一邊記。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表達的意思。
此外,創(chuàng)設情境、分角色朗讀、個性展示朗讀、師友合作朗讀,這些方法都可以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比如,在學習《修鞋姑娘》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范讀為學生做出榜樣,指導學生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重點詞句的把握,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表達對這個普通的修鞋姑娘誠實、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質的贊美之情。
(四)教師的教學反饋要及時,創(chuàng)新朗讀評價模式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要注意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作者的感情進行品味,體會作者在課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便運用準確的語調,合理的情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加工,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教師要對學生讀的情況做出準確的評價。評價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尊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應用不同的尺子,標準要力求多元化。
注重綜合分析學生的朗讀水平,對學生讀的情況要及時做出肯定,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朗讀的興趣。教師為學生布置朗讀任務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導學生讓家長進行評價,打出合理的分數(shù),教師、家長協(xié)作綜合進行評價。還要注重在小組內讓組長對大家進行評價或者組員之間互相評價。比如,在學習了《凡卡》后,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yè):回家把課文讀給家長聽,并把評價結果帶回來。第二天到校后,學生組內朗讀展示,教師抽查,最后由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對學生的情感的表達、字詞句的掌握等情況作出全面評價,幫助學生進步。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應該成為語文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強化學生對原文的表達能力與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注重朗讀技巧的訓練。因為,朗讀是學習語文、理解內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會更深刻,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會更標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抓好朗讀訓練,找出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努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步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5).
[2]李彩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對策[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4).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