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求,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吨改稀分羞M一步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币虼?,作為一所農村幼兒園,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身和周圍的種植資源,開展切合幼兒實際經驗的種植活動,豐富孩子們的一日活動,滿足他們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農村 幼兒園 種植活動 有效策略
我園是地處龍泉山脈中段金花山腳下的一所農村幼兒園,幼兒園所在的鎮(zhèn)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生態(tài)良好,再加上幼兒園有近3000㎡的閑置土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我園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真實、豐富、開放的的種植環(huán)境,極大的方便了他們自然的與種植接觸、互動和成長?,F(xiàn)我就來談談我們開展種植活動的一些策略。
一、利用自身地理環(huán)境,科學規(guī)劃種植區(qū)域和種植作物。
首先我們根據幼兒園的實際閑置土地,以向家長發(fā)放問卷調查,組織孩子們開展主題活動,教師研討的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共同規(guī)劃出糧食種植區(qū)、蔬菜種植區(qū)、水果種植區(qū),同時各班的孩子們共同設計種植區(qū)域規(guī)劃圖,在全園進行投票,共同選出一份大家都認可,并且符合幼兒園實際的可操作的種植區(qū)域規(guī)劃圖。隨后,各班的孩子在教師、種植家長志愿者的協(xié)助下,共同商討出即適合本地天氣、土壤、溫度等環(huán)境,又適合本班年齡特點種植的糧食、蔬菜、水果作物。如果班級之間出現(xiàn)相同的種植作物,幼兒園組織召開種植作物競聘會,各班的幼兒代表根據自己對種植作物的認識、管理等內容進行競聘介紹,然后由具有豐富種植經驗的種植家長志愿者、教師代表、幼兒代表組成的評審團,來評定那個班更適合種植該種植作物,沒有競聘到的班級可以在余下來的種植作物中選擇。通過這樣全園參與的方式,不但能更加科學化的規(guī)劃我們的種植區(qū)域,更能體現(xiàn)孩子們在種植活動中的自主參與、相互合作,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二、滲透一日生活,有效開展種植過程管理活動。
雖然種植的過程管理看似只有觀察、澆水、施肥、除草、捉蟲等環(huán)節(jié),但是孩子們需要在一日活動中去完成,同時在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這就是很好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們去發(fā)現(xiàn)、討論、實踐、修正,并通過此不斷嘗試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社區(qū)資源,豐富幼兒的種植實踐經驗。
我們除了在班級種植中邀請種植家長志愿者、街道相關的農業(yè)專業(yè)人士參與其中外,我們還帶領孩子走出校園,進入社區(qū)實地參觀農民伯伯的種植現(xiàn)場。
四、開展種植主題節(jié)日,讓種植活動更具趣味和游戲性。
在種植活動中,季節(jié)不同,種植的時機也不同,根據孩子們的實際種植作物,我們開展系列的種植主題節(jié)日活動,構建一個全園師幼、家長共慶活動,讓所有的人共同來經歷、回憶和展望豐富多彩的植物種植經驗帶給大家的喜悅,同時讓種植活動更具趣味性和游戲性,體現(xiàn)種植活動的多元價值。
(一)開鋤節(jié)活動
開鋤,意味著一年勞動的開始,三月是開鋤播種的最佳時節(jié)。活動前,老師和孩子們修整土地、培育種子、育好秧苗,制作本班種植作物的介紹展板,各班的老師帶領孩子們去看各種種植作物的介紹展板,了解幼兒園一共種植了那些作物,它們的種子、秧苗、果實到底是怎么樣的,種植管理的注意事項是什么?活動中,老師和孩子們共同表演完《春耕》、《憫農》、《二十四節(jié)氣歌》后,各班的孩子代表們在園長媽媽的手中接過種植的種子或者秧苗,和老師、種植家長志愿者們一起拿起勞動工具,紛紛來到各自的種植地開始種植。孩子們在“開鋤節(jié)”活動中親身實踐,體驗生命的奇妙;在快樂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恩;同時他們互相合作,感悟辛勤勞作的意義與收獲,親近泥土,敬畏生命。
(二)收獲節(jié)活動
收獲是幼兒最期盼、最快樂的活動,收獲的過程是孩子們最具成就感的過程,是長時間的等待與照顧的最終結果。為了讓幼兒有更多的收獲機會,體驗收獲的喜悅和成就感,我們盡量讓“收獲”更加有意義,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收獲節(jié)活動。
1.“瓜瓜果果樂淘淘”活動。
五月底,孩子們在“開鋤節(jié)”中種植的生長周期短的豇豆、四季豆、西紅柿、蠶豆、豌豆等蔬菜陸續(xù)成熟了,各班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紛紛快步奔向屬于自己班級的種植區(qū),收獲自己辛勤勞動得到的果實。收獲蔬菜后,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了解買賣的過程和規(guī)則,提前為自己的菜品設計宣傳語言,預演買賣的場景,布置自己的活動“地盤”,放學后拿出收獲的蔬菜,開始進行買賣活動。在這樣的買賣活動中,孩子們扮演著社會角色、學習社會規(guī)則、體驗社會生活,用真實的體驗不斷積累著社會交往經驗。
2.“尋‘味’童年”圓圓滾滾活動周活動。
10月底,孩子們種植的生長周期長的南瓜、土豆、紅薯等蔬菜,以及柚子、橘子、石榴等水果開始成熟,我們利用收獲的這些蔬菜、水果開展“尋‘味’童年”圓圓滾滾活動周活動。
首先,各年級組根據收獲的蔬菜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大、中、小班組分別確定了“五彩雜糧”、“神奇的根”、“甜甜果果”的主題活動。在年級組確定主題下,各班幼兒和教師商討出了本班的農作物主題。隨后,孩子和老師,班級管理家長志愿者們利用收獲的瓜瓜果果、五谷雜糧、根莖蔬菜開展了相應的手工制作、美術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美食制作、室內外游戲活動等,培養(yǎng)幼兒具有初步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力,體驗創(chuàng)作和想像的樂趣。
五、依托功能室,開展種植收獲后的延伸活動
我們根據孩子們種植收獲的的蔬菜、果實,還有種子的種類和價值,依托幼兒園的各類功能室,開展豐富多彩的延伸活動,讓種植更具教育意義。
以上,是我園在開展種植活動中的一些初淺的策略,我們旨在因地制宜的開展種植系列活動的過程中,為孩子們提供科學探索的良好機會,激發(fā)孩子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在相互合作中,讓他們獲得與人合作互動的喜悅,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主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2013年3月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