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啟林
◆摘 ?要:有效的課堂問題是提高學生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催化劑”,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進行發(fā)散思維,探究知識規(guī)律和問題本質(zhì),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要善于利用問題來啟迪學生,開啟學生的智慧,促進有效學習。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師在物理課堂上如何通過有效的課堂問題來點燃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知識。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設計;興趣;思考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思考和分析,掌握知識規(guī)律,形成理性認識。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恰當?shù)膯栴}會為學生打開一扇探索的大門,為學生指引探究的方向,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和對知識規(guī)律的掌握。教師提供不同凡響的教學問題會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邏輯思考和推理判斷中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進而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完善認識。
一、利用趣味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故事、趣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會給學生帶來探究的思路,排除學生課堂上的緊張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感受到思考問題的快樂和樂趣。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述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時的故事情境:牛頓坐在蘋果樹下思考,突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了……故事情景讓學生注意力集中,他們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當學生興致勃勃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蘋果受到重力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地球?qū)μO果的引力和太陽對行星的引力是否是同一種力?如果把蘋果延伸到月球那么遠,蘋果還受到重力嗎?教師的問題會啟迪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思維活動。探究相關知識。良好的問題情境起到了紐帶作用,承舊啟新,引導著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向,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學生對故事情境越是感興趣,越能夠融入到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中,進而從知識規(guī)律上進行分析和探究,分析知識本質(zhì)和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深刻認識。
二、利用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促進學生活學活用
抽象的物理知識會給學生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經(jīng)常接觸或者是看到的知識出發(fā),從生活情境出發(fā),讓學生可以看到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借助生活更好地理解知識。生活情境會減少學生對知識的恐懼感,樂于探究和分析知識,融入到課堂探究過程中。
例如在學習《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小船過河的生活現(xiàn)象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教師提出問題:小船在220m寬的河中橫渡,水流速度為v1=2m/s,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v2=4m/s,求如果要求船劃到對岸航程最短,則船頭應該指向什么方向?最短航程是多少?所用時間是多少?學生通過生活常識會認識到船劃到對岸垂直距離最短,所以為了使船的運動可以垂直進行,就需要船頭和河岸有一個夾角。對問題的思考中,學生會認識到當船頭指向斜上游,與岸夾角為θ時,合運動垂直河岸,航程最短,航程就是河寬。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結合生活實際,會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實用價值,進而積極分析,主動探究,借助生活常識和生活現(xiàn)象來理解物理知識規(guī)律。
三、利用合作創(chuàng)設環(huán)環(huán)相扣問題,指導學生循序漸進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同時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會實現(xiàn)學生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中步步深入,明確課堂的學習的要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課堂合作活動會促進學生動起來,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例如在學習《動能動能定律》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學生溝通和交流的方式來共同探究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合作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動能與什么有關?等質(zhì)量的兩物體能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試比較兩物體的動能,如果甲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物體做曲線運動呢?動能定理推導時,將推導動能公式的例子改動一下:如果在實際水平面上運動,摩擦力為f,原來就有初速度v。外力做功與動能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做正功與負功表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什么?本質(zhì)上是什么?教師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引導課堂探究問題,會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探究中總結規(guī)律。教師設計的合作活動中的問題要由簡到繁、逐級深入,使學生可以通過思考了解知識本質(zhì),通過“跳一跳”就能夠理解知識的方式來感受成功的喜悅,更加主動地思考。
四、利用教材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突破要點
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要對教材進行認真鉆研,理解本課學習的重難點和關鍵點,將問題設置在這些要點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有的放矢。教師把握了教材中的要點,針對性地設置問題有利于學生將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這些要點上,進而更快地突破重難點。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要把握重難點的脈絡和思路,圍繞著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出發(fā),以重難點為突破口,設計出恰當?shù)膯栴}。例如在學習《功》的時候,本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功的概念,探究功的成效,能夠?qū)τ幸粋€直觀的認識。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這個學習重難點,教師就可以通過通俗易懂的小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功的概念。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整修寺廟過程中,如圖所示,甲和尚用400N的力,提磚2m;乙和尚用100N的力,提磚6m,誰的貢獻大?教師把課堂重點通過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會促進學生思維的運轉(zhuǎn)和主動思考,在探究中實現(xiàn)課堂生成,總結知識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科學認識。
總之,教師給學生提供的課堂問題應該具有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對課堂的探究中。學生通過思維的運轉(zhuǎn)會逐步地了解知識,把握知識本質(zhì),實現(xiàn)在對知識的建構中理解知識規(guī)律,提高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實現(xiàn)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小羽.新課改背景下用合作打造高效課堂[J].新課程學習(中),2016(05).
[2]周勇,楊切吾,熊平.高效課堂評價標準探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