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媛
激發(fā)兒童言語潛能的教育是貫徹整個小學語文教育的主線,在大力推進核心素養(yǎng)的今天,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一些教師都意識到統(tǒng)編教材是學生學習表達的一塊肥沃土壤,盡可能依托教材進行言語實踐,做兒童言語實踐的策劃者。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言語表達能力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基礎(chǔ),是一項必備的語言能力?!把哉Z生命動力學”開創(chuàng)者福建師范大學潘新和教授也在《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喚醒和激發(fā)人的生命中言語潛能的教育,是貫徹整個語文教育的主線。在大力推進核心素養(yǎng)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一些語文教師都意識到統(tǒng)編教材是學生學習表達的一塊肥沃土壤,盡可能依托教材進行言語實踐,培養(yǎng)興趣,提升表達力。但是如何立足統(tǒng)編教材,精心策劃,為孩子們的言語實踐鋪展切實可行的提升之路呢?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進行有效的策略探究。
一、隨時學,隨時用,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價值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簡單地說學習語文,一要掌握本民族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二要逐漸學會欣賞語言。一年級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圖,色彩鮮艷,有豐富的說話內(nèi)容。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把那些生動、形象、直觀的插圖與教學內(nèi)容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并隨機滲透想象和說話訓練,就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識記“日”“月”兩個象形文字。形象識記后,我先提出一個問題:太陽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小朋友們紛紛舉手,很快給出了答案:太陽給我的感覺是暖和的,冬天時曬在身上很舒服;太陽給我的感覺是漂亮的,春天時它一曬花就開了。我又問一個特別俗氣的問題:那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小朋友們的回答卻是不俗:彎彎的月亮像螃蟹張開的鉗子,像快樂的笑臉,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架在空中的金色橋,像寶寶的搖籃,像“0”的一半。在那一刻,我為自己只想到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像香蕉、像鐮刀而自慚形穢,把孩子們這一句句記錄下來,串聯(lián)起來不就是一首靈動的小詩嗎?讓孩子們自由地說“話”,自信地寫“話”,讓童年語言的靈動活潑不斷放大,讓兒童敏銳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不斷被喚醒并努力保持。
二、關(guān)注統(tǒng)編教材課后習題中語言文字運用的具體語境
學習典范的語言并得體運用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編版教材課后練習言語范例類型豐富,語言實踐活動靈活多樣,重視在真實的生活情境習得規(guī)范、生動的表達。在教學中語文教師需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在閱讀中大量積累,豐富詞匯,誦讀,從而形成一定的語感,為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中,“積累并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這個語文要素分布在課文的課后練習與語文園地,進行螺旋式的提升訓練。教師可根據(jù)課后第二題,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指導學生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甩著長長的尾巴”“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這些詞組的意思,體會“甩著”“披著”“露著”“鼓著”這幾個動詞用詞的準確與生動,然后設計具體語言情境填空題,讓學生選詞填空,并指導學生運用這些詞語說話。教學時,語文教師需設計基于文本語境的讀、悟、說、寫訓練,讓學生在由低到高的思維坡度上前行,積累表達經(jīng)驗,培植鮮活語言,形成言語圖式,提高語言品質(zhì)。
三、統(tǒng)編教材中從寫話到習作,助力表達
統(tǒng)編教材編者遵循第一學段的寫話要求,注重讓孩子們“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從一開始就激活“寫話的興趣”。首先,“說”為先鋒。寫話前,教師先要學生充分說話。例如第一次寫話練習“我喜愛的玩具”,教材中直接標明了提示語:你最喜愛的玩具是什么?是什么樣的?好玩在哪里?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然后要求“先和同桌交流再寫下來”。這樣的要求直接指向先說后寫。寫話教學中的“說”是關(guān)鍵。教師可以設計“展示說”的環(huán)節(jié),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嘗試表達,此處的“說”須面向全體,再安排“自由說”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的是“說”的交互性,如同桌互說等。當課堂上出現(xiàn)其樂融融“我說給你聽,你說給我聽”的場景時,“寫”已成功一半了。其次,“寫”為主力。教師允許學生適當用拼音、圖畫來代替表達,注意寫的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同時還可以“讀寫聯(lián)通”。對于低段的學生而言,最合適的“改法”便是從“讀”入手,讀一讀,想一想,改一改,寫一寫,當“讀”得順暢了,寫話也就大功告成了。三年級統(tǒng)編教材的一大編排特點就是安排獨立的習作單元。三年級是學生學習習作的起始階段,激發(fā)習作興趣讓他們自由表達、體會表達的快樂是教師在這一時期的重要任務。如本冊的習作單元是以“學習觀察”為主題整體安排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習作單元中的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習作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度高,都是為學生“把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者一處場景寫下來”服務的。教師可以“學習觀察——實踐觀察——表達觀察”為線索來設計教學思路。因此,課文教學的重點不是理解內(nèi)容、品味語言,而是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為習作做好準備,拓展教學方法,讓習作教學變得有趣、有效,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從而愛上習作。
綜上所述,立足統(tǒng)編教材,培養(yǎng)學生言語實踐興趣, 提升言語表達力,認真落實在日常的教學中,促使學生在螺旋上升中夯實語言基礎(chǔ)。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立足繪本閱讀提升兒童言語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FJJKXB18-689)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