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 張朝彬 張舵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主流價值的高度凝聚,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緊密關聯(lián)。提升文化自信能有效促進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維護和贊同;核心價值觀決定著文化發(fā)展的方向,文化自信的根本在于核心價值觀自信。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存在一個獨特的動態(tài)確認、內在固化和自覺踐行的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面臨著諸多文化困境,包括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民族文化的認同淡漠、西方文化的話語植入以及核心價值觀認同融入日常生活不足等?;谖幕孕诺纳鐣髁x核心價值觀認同機制構建須增強文化的理性認知能力,營造文化自信的輿論氛圍;增進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創(chuàng)新文化傳統(tǒng)與現代的融合機制;強化文化話語權建設,提升主流話語的感召力;促進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實踐,夯實文化自信的現實根基。
關鍵詞: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認同
[中圖分類號] G122? [文章編號] 1673-0186(2019)05-0111-009
[文獻標識碼] A? ? ?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19.05.01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文化成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競逐的重要場所之一,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不可避免。提出“文化與帝國主義”問題的美國后殖民理論家愛德華·薩伊德認為“文化絕非什么心平氣和、彬彬有禮、息事寧人的所在;毋寧把文化看作戰(zhàn)場,里面有各種力量嶄露頭角,針鋒相對”[1]。在各種勢力彼此交鋒的舞臺中,伴隨著文化的角逐,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成為社會權力的表達。作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意識形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主流價值的高度凝聚,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具有深刻的文化屬性,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內核和靈魂在于核心價值觀,它關系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安全與國運興衰。核心價值觀有助于使差異的文化形態(tài)凝聚共識,形成統(tǒng)一的思想,實現文化認同,即價值觀認同。這種價值觀認同將核心價值理念融合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轉化為人們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識。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自信作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支撐,以文化自信驅動核心價值觀培育,進而審視社會上出現的文化認同危機,有助于構建科學的文化認同機制,使社會成員自覺接受并不斷固化核心價值理念,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促進價值觀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使文化自信達到新的歷史高度。本文主要從文化自信視角探究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機制。
一、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文獻分析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首要的是對自身文化堅定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如何從核心價值觀中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成為國內學術界關注的重點。學者們提出了諸多觀點,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知網輸入關鍵詞“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檢索到相關研究文獻100余篇,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和實質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文化自信,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關于文化自信的內涵,李璐認為文化離不開人的發(fā)展,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文化具有深度信心的精神狀態(tài),彰顯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性、延續(xù)性[2]。宋佳燕認為可從三個維度理解這一概念:文化自信表現為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覺認知和發(fā)自內心的自豪,文化自信表現為對民族文化的清晰把握、正確判斷和充分信心,文化自信表現為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以豐富自身[3]。張磊提出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定信仰[4]。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論研究
學者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構建過程和相關機制等進行了研究。劉新庚等認為由于人的利益需求具有多樣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絕非一蹴而就,其共識的達成是各種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內在與外在的驅動力,其過程呈現出漸進性和動態(tài)性,包括解讀機制、教育機制、聯(lián)動機制和心理機制等具體的運行機制[5]。趙果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須改變傳統(tǒng)“老師教,學生學”的單向培育方式,探索新的培育機制。從社會心理學視角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要經歷認同和內化兩個階段,需要發(fā)揮主體的能動作用,采取符合主體需求的教育形式,使外在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信念[6]。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
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價值觀認同,認同問題是價值觀培育的邏輯起點。或者說,核心價值觀只有被大眾普遍接受并認同、踐行,才能體現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自覺內化為社會群體意識。由于價值觀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價值觀教育從本質上說就是文化認同教育,旨在增強文化自信。姚靈麗從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入手,聯(lián)系學界對文化認同與價值觀教育的關注日益上升的事實,提出踐行核心價值觀離不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升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核心價值觀豐富的思想資源[7]。席端平認為核心價值觀在社會文化中起中軸作用,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是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與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和靈魂,因此應采取包括凈化社會風氣、全面從嚴治黨以及加強對互聯(lián)網的控制等多種措施,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8]。馮麗霞提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文化認同危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挑戰(zhàn)。從這一視角審視社會上出現的文化認同問題,可以極大促進核心價值觀教育。由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從本質上說價值觀教育也是文化認同教育,應當將文化的內在思想和價值理念傳遞給受教育者,價值觀教育必須緊緊依賴文化內涵[9]。田華、張鈺培從文化話語權視域考察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認為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價值觀念,是否獲得大眾的認同與文化話語權的強弱緊密相依。該文具體剖析了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面臨的深層困境,例如主流話語影響消解使得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的感召力降低,西方話語滲透沖擊使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的內外化受阻,以及娛樂話語強勢來襲使得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的吸引力弱化[10]。李晶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當前國內多元價值觀碰撞和西方文化沖擊的回應,其主要表現在轉型期帶來多元價值觀的碰撞,抵消了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效力;西方現代消費文化的膜拜和后現代主義的魔幻威脅阻礙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認同的培育[11]。
(四)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路徑與方法
如何從文化自信的視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意識,堅定核心價值觀自信,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點。在這方面,學者們?yōu)樘嵘幕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提出路徑與方法。例如廖志誠提出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機制,需要遵循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說服力為前提、滿足人民群眾自身的價值需要為目的、活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方式為媒介、營造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社會氛圍為條件”[12]的邏輯。
關于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研究雖然豐富,但就整體性和實用性而言,目前的研究尚不完善,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方面有待進一步拓展。其一,研究成果缺乏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尤其基于教育學、心理學、文化學等視域加以整體性、系統(tǒng)性研究的較少。其二,成果的實踐性、應用性不強。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問題研究須結合現實問題,聯(lián)系現實生活。目前,學界的相關研究主要以理論分析為主,缺乏實踐性、應用性。其三,不少研究成果視角狹窄,思路陳舊,甚至內容重復。尤其面對互聯(lián)網和大眾傳媒的迅速發(fā)展,如何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認同,強化文化話語權建設,發(fā)揮網絡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相關研究的作用顯得薄弱。
二、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聯(lián)性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對自身文化價值、文化生命力及文化發(fā)展前景持有的清醒認知、堅定信念與充分肯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與交融不可避免。面對諸種文化思潮混雜的現狀,如何堅定文化自信,使其容納豐富和先進的思想內容,以新的價值標準引導人們的行為活動,就成為核心價值觀必須面對的問題。由于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文化自信乃價值觀自信,因此,探究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lián)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提升文化自信能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維護和贊同
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和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文化在漢語系統(tǒng)中的本義是“以文教化”,指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和能力的培養(yǎng)等,也就是說,文化由人創(chuàng)造、為人所特有,是人類全部精神活動的成果。文化的形成過程包含著個體在感情和心理等方面對理想、規(guī)范、信仰、價值等內容的認同和確認,在人的意識中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觀念,內化為自身的堅定追求,外化于個人的行為,進而接納和傳播某種文化,促進價值觀的維護。顯然,在此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是基于某種文化理念產生的情感肯定和傾向性,承載或體現著本民族文化秉持的價值觀,是對本民族文化根基的認同和肯定,即對文化理念體現的價值觀的肯定及認可。文化自信有助于塑造價值觀理念,提升文化自信能有效促進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維護,是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核心價值觀決定著文化發(fā)展的方向,文化自信的根本在于核心價值觀自信
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作出的感知、理解和評價,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信念和追求,反映人的主觀認知狀況。價值觀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選擇性和主觀性,影響和決定人的自我認識,對人的自身行為、動機、目標和追求方向起著調節(jié)、支配的作用。就其與文化的關系而言,價值觀源于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并在文化環(huán)境中形成特定的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取向,而人的價值觀形成并非是被動接受的結果,它是自覺主動的過程,即價值內化到個體的思維模式和文化理念中?!昂诵膬r值觀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或零星或系統(tǒng)地灌輸表層的內容,也不是機械地指導和指引價值分析的理性培養(yǎng),而是使個體真正成為有文化意義的人。”[13]這一過程體現了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特有功能。同時,作為內容完整、邏輯嚴密的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從中汲取永恒的智慧,拓展文化認同的空間,提升文化自信??梢哉f,核心價值觀蘊含著提升文化自信的豐富資源,并因其深厚的文化涵養(yǎng)構成了文化自信系統(tǒng)中的核心部分。黨的十八大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華,是當前社會文化的核心所在和建構文化自信的基礎,也為社會成員提供了價值判斷的標準。通過這種價值觀的傳播,最終實現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交融,促進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因此,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價值觀自信的基礎上,其根本在于價值觀自信。
三、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動態(tài)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和實踐,充分顯示了黨和國家的文化自信。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顯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文化自信離不開大眾的實踐體驗和現實生活,其文化認知和情感認同的過程是將抽象的價值觀念內在固化和自覺踐行,并最終以具體化、形象化和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的過程,這一過程呈現出明顯的動態(tài)性。
(一)以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是認同主體將核心價值理念不斷固化的過程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其認同意識是個體或群體認可和共享某種文化形態(tài)所凸顯的價值理念、思想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對其形態(tài)表示出認同性、肯定性并在思想和行為上達成一致,以此引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如同文化對于民族構成具有的重要價值,文化認同是凝聚民族共識、維系國家生存的基礎和紐帶,是一個國家的思想之基和力量之源,其實質是促進溝通,消除差異。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文化自信的過程,是認同主體通過有價值有意義的文化世界,將核心價值理念不斷沉淀、固化、選擇、重構的過程。
(二)以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是認同主體對自身文化不斷理解和確認的過程
“認同”即具有同一性、共同性或者傾向性的共識,指主體與他人或群體在信仰、情感、心理等方面產生的認可或者一致性的過程,即在平等地位的基礎上達成一致,體現相似的價值取向或相同的價值內容?!吧鐣蓡T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總和,構成了他們自身明確的生活觀,我們可以稱之為集體意識或共同意識?!盵14]很顯然,在群體或社會生活中,個體通過自我發(fā)現和身份認同,確認共同的風俗、信仰、習慣和感情,形成在社會實踐中的價值定位。也就是說,其行動和意義具有了內在的一致性,由此形成了價值的趨同性?;诖耍J同的實質就是對某種價值觀的共同確認,包括國家認同、社會認同、文化認同、政治認同等,其中文化認同是核心和關鍵。“文化認同意為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對他們所擁有共同文化的確認,表征為相同的文化符號、共同的文化理念、相似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guī)范。”[15]文化認同有助于人們選擇一定的文化理念和行為方式,并內化為自身的意識與觀念,形成一定的價值認同。文化認同體現了深刻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這個意義上,價值觀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自信教育。
(三)以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是傳播者與接受者視界不斷融合的過程
價值觀教育是個體或群體培養(yǎng)價值理性、建構價值觀念、增強話語認同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個體或群體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和選擇。當然這種理解和選擇的價值觀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基礎之上產生,通過文化影響社會群體和個人行為習慣并以實現文化認同為基礎,因而涉及傳播者與接受者兩種不同的視界,這兩種不同視界的融合就成為實現文化認同和增進文化自信的基礎?!耙暯缛诤现傅氖巧鐣髁x核心價值觀教育接受者的現在視界同對象內容所包含的各種過去視界融合而成的新境界。”[16]增進文化自信,就必使兩種視界摒棄原有的一切,不斷開放,運用文化思維實現融合,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視界。這一過程就是視界融合的過程,是在不斷變換的視界中,傳播者與接受者雙方超越既有視域,達成共通的效果??傊瑐鞑フ吲c接受者的視界融合夯實了文化自信的根基。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面臨的文化困境
作為在價值觀念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核心價值觀,是凝聚社會成員的精神支柱和促進社會運行的基本原則,更是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集中體現,對社會成員的價值行為具有引領作用。但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以來,在關于文化的認知、理解等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堅定文化自信面臨不少挑戰(zhàn)。這一切勢必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過程和成效。
(一)價值取向的多元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工業(yè)化、城市化的加速發(fā)展使我國獲得了經濟上的自信,但在文化層面,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原有的價值觀念受到輪番沖擊,各種矛盾和碰撞隨之凸顯。其帶來的影響是單一性的傳統(tǒng)理念被多元化的思維所取代,統(tǒng)一的主導價值標準日益喪失,“我是誰”的身份定位模糊,“相信什么”的疑慮和困惑依然存在,無形中降低了對本國的主流文化的價值認同。從國際形勢看,西方在輸出技術和資本的同時也將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帶入我國,嚴重影響當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導致人們的欲望不斷膨脹,理想、道德發(fā)生異變,穩(wěn)定的價值評判標準被打破。部分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度降低,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蔓延,追求炫耀、奢侈之風應運而生。這一切使得人們的價值取向愈來愈多樣性、多元化,其價值判斷的盲目性和絕對性依然存在,價值選擇上容易出現偏差。另外,近年來,部分基層黨組織建設相對滯后,黨建活動方式單一,黨員功利意識較為嚴重,先鋒模范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叭朦h之前拼命干,入黨之后松一半?!辈糠贮h員理論學習積極性不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體現的文化理念把握不準,甚至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產生認識偏差。這些現象的存在反映出基層黨建工作亟須加強。
(二)民族文化的認同淡漠
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紐帶,是延續(xù)民族生命的基礎,只有內心高度認同和信賴本民族文化,方能自覺踐行。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輝煌的歷史,積淀了異彩紛呈的傳統(tǒng)文化,鑄就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共同的情感價值。在幾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講仁愛、崇正義、重和諧、講誠信的美德,加之無數仁人志士非凡的人生理想、人格境界和家國情懷,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核心要素,并發(fā)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道德資源,顯示出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各種社會思想沖擊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西方意識形態(tài)、社會思潮仍有市場,民族虛無主義傾向明顯,傳統(tǒng)文化自信和認同面臨著嚴峻的危機。主要表現為社會成員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知和實踐不全面,歷史知識碎片化,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不足。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重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認同感,在今天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西方文化的話語植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fā)展,世界各國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在這一過程中,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文化霸權開始出現且從未停止,西方多元思想文化借助互聯(lián)網、大眾傳媒和影視作品等形式進行話語植入,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試圖使更多的人接受和認可西方社會所謂的“普世價值”,以解構的形態(tài)嚴重侵蝕中國本土傳統(tǒng)文化,抵消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效力,削弱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權威性。愛國主義、傳統(tǒng)禮儀等傳統(tǒng)文化教育弱化,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思想在社會蔓延,核心價值觀文化認同意識受阻,主流話語的大眾引領價值呈消解趨勢。這些“文化霸權”策略無疑嚴重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不僅要面對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擺脫西方主流話語的控制,還要以此建構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重建文化自信。另外,當代西方各國走過了工業(yè)化和現代化的進程,消費文化成為不可避免的潮流。這種消費理念鼓吹大眾進行超前消費、炫富式消費,與歷來倡導勤勞節(jié)儉的中華文化背道而馳,嚴重沖擊并影響社會成員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
(四)核心價值觀認同融入日常生活不足
眾所周知,作為抽象的理論,核心價值觀屬于非日常生活領域,其前瞻性、普遍性、抽象性與日常生活的實踐性、實用性存在隔閡和沖突。但日常生活是個體生存和再生產的基本實踐場域,包括日常交往、日常觀念、日常消費等活動,是核心價值觀被認同的深厚土壤。核心價值觀須與大眾的日常生活對接,情景化的碎片潛隱于日常生活之中,進而轉換為形象的、生動的生活事實,方能內化為大眾的價值追求。而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價值觀領域的多元格局也深刻影響著大眾的日常生活觀念,引導和健全大眾日常行為規(guī)范也是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但在現實中,核心價值觀關涉日常生活的認同培育和長效機制不完善,融入日常生活不足,同時日常生活領域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認同的弱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去意識形態(tài)”現象突出。
五、基于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機制構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著社會價值理想的追求。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增強文化認同,增進文化自信,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的“血液”中,使以文化自信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內化到社會成員的思維模式中,轉化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一)增強文化的理性認知能力,營造文化自信的輿論氛圍
“文化自信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基礎。”[17]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基于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要取得實效,首先應增強文化的理性認知能力,提高文化認同的自覺性,尤其要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的原創(chuàng)能力。文化的理性認知能力是指在理解、認識文化知識和價值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不同文化的優(yōu)缺點,建立對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未來的自信,在此基礎上形成文化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此,其一,要營造良好的文化輿論氛圍。如今,社會輿論日漸多元化。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須強化輿論引導,營造文化自信的輿論氛圍。改變傳統(tǒng)單向說教的模式,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走進校園、社區(qū)和企業(yè),進行文化宣講活動,關心大眾的思想狀況,提升大眾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認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化宣傳教育方式,通過在線交流、訪談等形式,以坦誠、平等的方式與受眾開展對話和交流,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社會大眾對文化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效規(guī)避個人價值取向迷茫的狀況。同時,加強網絡文化管理,凈化網絡文化環(huán)境,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引導輿論走向,使社會成員在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里領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魅力,形成以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為核心的理論力量,在文化自信中提升價值自信,在對價值觀的堅定信仰中培育文化自信,促進文化認同感。其二,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管理理念,豐富思想教育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須建立在文化自覺和自信的基礎之上。通過講壇、專題討論、知識競賽等各類活動,使“套餐式”教育和“菜單式”教育有機結合,在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增強大眾文化知識的積累,強化理論的自覺認知和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論認同,營造和諧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對低俗文化的抵抗力。
(二)增進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創(chuàng)新文化傳統(tǒng)與現代的融合機制
文化發(fā)展具有漸進性、傳承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代代相傳,在新形勢下呈現大發(fā)展的態(tài)勢。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認同,弘揚和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增進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重建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于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其中“和而不同”“天下為公”的文化理念成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這方面,須引導社會大眾認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清醒認識母體歷史文化的價值,包括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響力,從中汲取永恒的智慧,自覺地傳承和創(chuàng)新,重建文化自信。其二,加強機制創(chuàng)新,優(yōu)化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形式。文化認同要兼顧傳統(tǒng)與現代的關系,促進文化傳統(tǒng)與現代的有機融合。為此,立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資源,加強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機制創(chuàng)新,包括開發(fā)機制、管理機制、傳播機制等。重點促進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為傳統(tǒng)文化開拓新的時代內涵。這些對于拓展傳統(tǒng)文化的生存空間,推動傳統(tǒng)文化認同機制的構建,具有重要價值。其三,立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開設相關課程。例如社區(qū)學院等可開設諸如《論語》、民俗文化、茶藝課等課程,并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使其融入民族歷史、風俗民情等教育,增強大眾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進而產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
(三)強化文化話語權建設,提升主流話語的感召力
作為社會活動中一種具體的言語行為,話語極具豐富和復雜的社會形態(tài),它承載著主體的價值觀念,指向社會權力表達,與文化發(fā)生著密切的關系。面對多元話語的滲透沖擊和西方國家的文化霸權,主流話語的主導權無疑影響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度。傳統(tǒng)的主流話語往往偏于政治性、書面性,缺少鮮活的生活氣息,甚至僅靠權威驅使,難以實現接受者對相關價值理念的主動認同。在新的形勢下,強化主流話語權的力量,樹立文化自信,首先,要使主流話語融入生活,促進主流話語與非主流話語的內在互動,例如發(fā)揮微電影、微博等新媒介傳播的功能,開放大眾參與平臺,開展“微公益”活動等,使主流價值理念融入生動鮮活的現實,提升主流話語的傳播與表達,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和大眾認同度,避免理論脫離生活實踐。其次,要強化主體意識,樹立人本觀念。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方面,要實施個性化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和心理差異,做到因人施教,讓受教育者發(fā)自內心認同和真正信服,在行為實踐中內化為自我生命力,提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能力。
(四)促進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實踐,夯實文化自信的現實根基
作為“觀念的上層建筑”,價值觀源于現實的日常生活,包括日常觀念、日常交往、日常消費等活動。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觀念因其關注現實、關注民眾自身、接地氣而受到大眾的認同。因此,日常生活作為人生存的基本場域,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實土壤,是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深厚基礎,更是文化自信轉化為人的思想意識和現實動力的有效路徑。在這方面,應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形態(tài)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日常生活的解釋力,尤其要采取符合當代大眾思維習慣、具有親和力和說服力的方式,使抽象的核心價值觀通俗易懂,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的價值取向。如融入節(jié)日慶典、紀念活動、各行各業(yè)模范人物事跡之中,從而夯實文化自信的現實根基。此外,鼓勵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核心價值觀解決突出問題,發(fā)揮其生動教育的效果,實現核心價值觀引領日常生活的目的,使民眾切實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力量。
參考文獻
[1]? 愛德華·薩伊德.文化與帝國主義[J].謝少波,編譯.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4):50-55.
[2]? 李璐.新時代文化自信與核心價值觀的共通因素及路徑探究[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8(6):31-36.
[3]? 宋佳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樹立文化自信的思考[J].福州黨校學報,2017(5):37-40.
[4]? 張磊.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6):76-78.
[5]? 劉新庚,劉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動力要素與過程機制探索[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4.
[6]? 趙果.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機制的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67—70.
[7]? 姚靈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綜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6):243-244.
[8]? 席端平.文化認同視角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38-41.
[9]? 馮麗霞.文化認同視角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5):84-86.
[10]? 田華,張鈺培.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基于文化話語權視域的考察[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5):16-21.
[11]? 李晶.文化認同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5):60-62.
[12]? 廖志誠.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認同機制的建構邏輯[J].探索,2015(2):155-159.
[13]? 楊柳新.大學的價值觀教育與文化認同[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4):107-124.
[14]? 埃米爾·涂爾干.社會分工論[M].渠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0:42.
[15]? 權麟春.從文化認同的視域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濱州學院學報,2015(1):43-46.
[16]? 張宗峰,焦婭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文化認同機制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7(1):58-62.
[17]? 許家燁.文化自信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7(2):11-14.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Wang Yingjie1? Zhang Chaobin2? Zhang Duo3
(1.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Party School of Hebe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2.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Personnel Department) at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2;
3. the department of leadership research in Party School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C.P.C.,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Abstract: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the high cohes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instream values, and contain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fully demonstrating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closely linked to core values. Enhanc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maintenance and approval of core values; core values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found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lies in the core values of self-confiden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core socialist values have a unique process of dynamic confirmation, internal solidification and conscious 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dentity faces many cultural dilemmas, includ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alue orientation, the indiffer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discourse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core values into daily lif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must enhance the rational cognitive ability of culture, create a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novate the cultural and modern integr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discourse power, and improve the appeal of mainstream discourse;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ore values into daily life practice, and consolidate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ore socialist values; cultural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