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磊
摘要:高等教育通常包括以高層次的學習與培養(yǎng)、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其主要任務和活動的各類教育機構。高等職業(yè)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石,是其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源泉。但由于近年來辦學規(guī)模急劇擴張,制約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辦學條件,育人模式,尤其是還沒有真正的建立與踐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些已經(jīng)成為高等職業(yè)教育辦學和發(fā)展中的瓶頸問題,由此導致了高等職業(yè)教育辦學·促進高等職業(yè)教育辦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育人模式;育人品質;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引言
常言道 “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作為教師,我們既要承擔授業(yè)解惑的責任,也要承擔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立德樹人呢?
首先,以愛浸染,不忘初心。教育家夏乞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凼墙逃膭恿?,愛學生能激勵教師更加投入教育事業(yè),愛學生能感化學生并贏得學生的愛戴,在愛的浸染下,教育才能進入良性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無論時光如何飛逝,應初心不改,對學生保持著最真摯的愛。
愛學生,愛他們青春的臉龐,愛他們善良的天性,愛他們鮮活的想法,把這份愛作為我們教師事業(yè)乃至生命的動力。以愛浸染,能在堂課上與學生的互動中鼓起新思想的風帆;以愛浸染,學生獲得知識而散發(fā)的滿足笑臉能讓我們以飽滿的激情打敗潛伏的倦怠;以愛浸染,能在在每一個和學生交流的場合傳遞給他們鼓勵和信任的力量。對于那些調皮搗蛋的精靈,我們也應本著一顆包容的心,包容他們的小缺點,在教育的過程中循循善誘,讓他們明確的樹立起正確是非觀,道德觀。
其次,以言感化,不厭其詳。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話是感化受教育者心靈的工具,它是任何東西都不能取代的。教育的藝術首先是說話的藝術,對待人的心靈的藝術?!鼻嗌倌陮W生時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也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我們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這過程中就需要我們學會說話的藝術。學生的自我意識是通過評價信息的不斷輸入而形成的。如果學生經(jīng)常接受對自己的積極、正向的評價信息,就會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從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樣,如果教師在跟學生的交流中能更多的把德育灌輸給學生,那么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會隨之改變。如在于學生的交流中,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循循善誘,讓孩子保持個性的同時,也讓她們懂得如何成人。
再次,以身樹德,不辱使命。立德是育人之本。師之無德,教之無效。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一個傳授知識的教師,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立德樹人不僅僅只是德育老師的事,而是所有教師共同肩負的重要使命。
一、以愛浸染,不忘初心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想,一位好老師,就是教會學生竭盡全力去鏟除追求真理的路上的絆腳石,即使那些石頭就是我們自己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我當教師的初心。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或許是師生關系的典范,他們都因為推翻了老師的學說得以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而成為西方哲學史的開山鼻祖。他們無形之中塑立的師生關系的理想形態(tài)一直影響著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歷程,乃至到了現(xiàn)代,20世紀名聲最盛的哲學家羅素和他同樣偉大(或許更偉大)的學生——語言哲學的奠基人維特根斯坦之間的故事也令我們津津樂道。
因此,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教育學生要以愛來浸染他們,亦師亦友,要讓他們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見。
二、以言感化,不厭其詳
語言是教師傳遞教育信息、影響感染學生并與之談心交流的主要手段。語言素養(yǎng)的高低,往往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的好壞和教育質量的優(yōu)劣,有時甚至會產(chǎn)生“一言以興人或“一言以喪人”的作用。
嚴厲刻薄的批評,會讓學生難堪、委屈,同時學生也會記恨老師,這樣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會鑄成師生之間的情感對立。而巧妙的話語既給犯錯的學生臺階下,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贏得了學生的信任。
教師的激勵是‘催化劑,是學生進步的加速器”,它突出的表現(xiàn)在如何使用語言去不斷激勵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興趣,去不斷地追求和探索。有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彼哉f,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地運用說話藝術,給學生以予激勵,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表揚和獎勵具有極高的威信,-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點頭,人句普通的贊揚,-一個肯定的手勢,他們都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從而激起向上的力量,鞭策其繼續(xù)奮發(fā)向上,可以促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的樣用生動的語言和恰當?shù)姆椒ㄈゼ顚W生主動學習呢?首先,表揚要及時、適度。及時認真、恰到好處的表揚,是一種巨的激勵和鼓舞的力量,它對便策先進,激勵后進,肯定正確,否定錯誤,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后進生的成績及時、適度地表揚,往往是促使后進生轉變的催化劑??梢哉f,教師的說話藝術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對待班級中的后進生,如果教師一一味地批評他,那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抵觸,甚至變得破罐破摔。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轉變了學生的思想觀點,起到了一舉兩得之效果。再次,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有表揚,沒有批評,這并非正常現(xiàn)象。如果說表揚是給幼樹培士澆水,那么,批評則是給幼樹整枝除蟲。但是批評不如表揚那樣容易被學生接受,弄不好還會激起學生抵觸情緒。因而,作為教師,應學會說話的藝術,使批評的語句化為表揚的方式,使學生既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能接受老師的教育,消除了學生的抵觸情緒,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樹德,不辱使命
古往今來,對于“為師之道”,有不少仁人志士談論過。走上三尺講臺,已是廿幾春秋,我也常思何為“為師之道”。
為人師者,重在樹德。立身行事應當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做世人的楷模?!吨杏埂分杏兴^“尊德性而道問學”,可以闡釋為一個人德性的修養(yǎng)需要經(jīng)由學問的修養(yǎng)來達成。在我們這個尊師重教的國度里,教育作為陽光下最崇高的事業(yè),教師更是高尚人格的化身。社會的期許,肩負的職責,作為教師應不辱使命,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言傳身教,用淵博的知識、誨人不倦的精神,以至誠之德澤潤學子,方能教學相長。
為人師者,應有愛心。為師者,要關愛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只有熱愛,才會全身心的投入;只有熱愛,才能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把握教育真諦;只有熱愛,才能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只有熱愛,才能擔負起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重任。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焉!”為人師者,應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堅守為師之道,固守為師之本份,盡到為師之責任。
參考文獻:
[1] 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新論(新世紀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 班華主編.現(xiàn)代德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4] 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十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
[5] 薛曉陽.希望德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肖川.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 高德勝.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8] 孫彩平.道德教育的倫理譜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