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玲
一則關于“教師角色形象的古今對比”,引發(fā)了我對于自己十幾年教師形象的深深反思。從師表形象上來看,古代教師是“學為圣賢的道德楷模”,而今天的教師是“示范人格的模范公民”;從師道形象上來看,古代教師是“慈恩為重的師長權威”,而今天的教師則是“民主互動的良師益友”。
回顧自己的教學經歷,放眼幾十年的國際國內教育教學史,我發(fā)現有太多的理由讓我們反思自己,反思“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這個教師角色。其實,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興起于美國、英國的反思型教師教育思潮,已經極大的推動了教師專業(yè)化運動的發(fā)展。時至今日,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師職能的變化,我們應該更為清醒地認識到,沒有反思的教學和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需要。今天的我們實在應該從古今教師角色的成長與變化中重新給自己定位。
第一,我們應該正確定位課堂中的教師角色。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下意識中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口中云:“良師益友”,行動則“獨裁專制”,課上課下最常對學生說的話是“你干什么”、“今天學習什么”、“應該怎樣把握這一問題”等等,無形中,學生的鼻子被我們牢牢地牽住了。而從“以學為主”的觀點上來看,這是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試想,這樣一來學生想學的沒學到,已經弄懂的又被老師聒噪個沒完沒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完全喪失了自主學習的權利,這樣,勢必造成他們久而生厭、厭而生煩、煩而生拒、拒而不進,最終宣告了我們教師教學的失敗。我們對自己的錯誤定位抹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著名記者劉虹在《教師報》上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說:“師生之間已不再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而是多了一些溫馨色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指出: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一種新的關系,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和道理,而是幫助學生去發(fā)現、組織、管理知識和人生,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
依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我認為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大膽的課程創(chuàng)新者:這包括對課程目標的創(chuàng)新,對課程內容的創(chuàng)新,對課程結構的創(chuàng)新,對課程資源的創(chuàng)新以及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新的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每一項都要求教師首先作一個創(chuàng)新路上的領路人,從而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
其次,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的角色定位的束縛中走出來,在新課程的環(huán)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職業(yè)角色。課堂上,我們可以將自己定位為一個“主持人”的角色。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如何釀制氛圍,組織學生進入求學環(huán)境,并推動課堂的順利發(fā)展。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教師的積極投入,站在課外上課的老師永遠都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所以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也包括投入地飾演自己的角色,否則這種認識就只能止于理論而輸于實踐??傊?,實施新課程以后,課程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新課程強調教師、學生、內容、環(huán)境四個要素的整合。課程變成了一種動態(tài)的、生長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四個要素之間的持續(xù)互動的動態(tài)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正確定位并飾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利用自己的知識優(yōu)勢,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闡述自己的政治、道德觀點,贏得學生的尊重,適度地展示對學生的愛心,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
第二,作為教師,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尤其我們是中學教師,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可塑性極強的十幾歲的孩子,我們的言行和心態(tài)直接影響到孩子們個性的成長和人格的發(fā)展。所以,我們還應該正確定位我們在學生生活中的角色。
這需要從“競爭”說起,如果說“競爭”是當今社會的一個主旋律,那么它在教學中的體現可為淋漓盡致了,每一位老師都和成績量化后大排名評比零距離。這種“考學生即考老師”、“教師名次大排隊”的競爭形勢越來越使教師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所以,幾乎沒有老師可以原諒學生的失誤、后進,甚至有的教師視后進生為仇敵,因為他“綴了分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除了成績再無其它,從而導致生活中教師對于學生所關心的只是成績的優(yōu)劣,分數的高低,而極少與學生談及學習以外的話題,對學生的心理、情感、生活缺少關注。與學生的現實距離是切近的,但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是遙遠的;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熟悉的,但對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是陌生的;從而導致了師生之間貌合神離的狀況,使學生常常由于與教師交往的隔膜,情感的疏遠,而處于偽學習狀態(tài)。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激發(fā)者”;;教師對藝術、音樂和大自然的熱愛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此時的教師就應該承擔“演員”的角色;教師需要做監(jiān)督班級活動和課程安排,與其他教師交流課堂管理等工作,從這個方面來說,教師又應該充當“管理者”的角色;教師還應該作為學生的“領導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幫助學生實現個人的成長,充當一個“指導者”、“問題發(fā)現者”,減少學生的焦慮,做學生的朋友和代理家長,成為學生自我的支持者,并且時時做學生的楷模;教師還必須關心學生的心理和需求,對之保持一定的敏感,并能解答其困惑,因此,教師又承擔這學生成長“環(huán)境工程師”的角色。教師既可作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政治者、法律者和倫理者的角色;又可作為課程結構的建構者、組織者、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角色,還可作為學生體驗,知識更新的設計者、研究者和實踐者的角色。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摒棄懸殊,融入學生交往中,以一顆成熟心靈的年輕心態(tài)去激發(fā)學生的年輕活力,觸動學生的求異和創(chuàng)新思維;以一顆寬容摯愛的心靈去體悟學生的情感生活,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學生一起,春來踏青,夏來采荷,秋來擷果,冬來賞雪,那么你就找到了學生眼中的“好老師”這個位置,而一旦角色正確定位,那么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教師業(yè)務人格的完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所以,學生眼中的“好教師”就是我們角色的最佳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