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鄭秀蘭 王玲玲 王宏波
摘 要:目的:研究醫(yī)學本科生人文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方法:選取527名醫(yī)學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應用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人文素質教育的總體滿意度偏低,學生評價由低到高依次為反饋、效果評價、過程實施、教育理念。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評價得分顯著低于其他專業(yè)(P<0.05)。結論:應當優(yōu)化課程設置,改善教學方式,提升教師人文修養(yǎng),建立健全學生意見反饋機制,以及結合不同專業(yè)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措施以促進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關鍵詞:醫(yī)學本科生;素質教育;問卷調查;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4-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527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ere select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for analysis. Results: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was low. The students' evaluation from low to high was feedback, effect evaluation, process implementation and education concept.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for clinical medicine majo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majors (P<0.05). Conclusion: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optimized,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humanities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feedback mechanism of stud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and differ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medical undergraduate; quality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untermeasure
21世紀是人才的世紀。人才是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基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素質教育。所謂素質教育,就是在教育過程,通過不斷提升個體的文化素質、文化、專業(yè)水平、心理素質,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使學生能最大限度、最全面地取得進步[1]。我國于1999年提出全面開展素質教育[2]。其中人文素質教育就是重要一環(huán)。所謂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huán)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教育活動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yǎng),成為人的相對穩(wěn)定的內在品質[3]。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曾提出:“現代醫(yī)生是健康的提供者、醫(yī)療的決策者、健康的教育者、心理上的交流者、社區(qū)的領導者一級組織的管理者。[4]”從而可知,合格的醫(yī)生需要各個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應是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的人。而醫(yī)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時,應注重對其進行綜合素質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或者優(yōu)秀的醫(yī)務工作者。本文以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生為樣本,探究醫(yī)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對策。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選取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在校本科生,共527人為調查對象。年級分布從大學一年級至五年級。專業(yè)分布為臨床醫(yī)學134人、藥學71人、預防醫(yī)學63人、影像學105人、口腔醫(yī)學60人,護理94人。
(二)方法
1. 問卷調查
為了研究文化素質教育的實施情況,自行設計問卷,分為四個維度,分別是文化素質教育的理念、實施、效果、及反饋。每個維度分為五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認同回答、不確定性及不認同回答三等,分別記2分、1分、0分,而后計算文化素質教育總分,每個維度滿分為10分,總滿分為40分。經預調查及計算,問卷結構效度系數為0.80,一致性信度系數Cronbach's α為0.83,滿足本研究需要。研究團隊與經過培訓的學生全程指導被調查人填寫問卷,共發(fā)放問卷527分,回收有效問卷527份,有效率100%。
2.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對收集到的數據采用Epidata 3.1軟件進行雙人雙份錄入并核對,將數據導入SPSS 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于計數資料采用n(%)形式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構成比檢驗。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單組均值比較采用單樣本t檢驗,多組間均值對比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文化素質教育理念
人文素質教育理念的維度平均分為(5.13±0.15)分,在各個維度中最高,說明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具體題目上,在被問及對素質教育理念及重要性的了解時,有46%的學生選擇不了解,22%的人不確定,認為自己了解的只占32%。有76%的學生非常清楚并認同醫(yī)療工作者的事業(yè)道德與行為準則,而11%的同學選擇沒有特別關注過。人文書籍的閱讀量上,41%的調查對象每年閱讀量為0本或1本,年閱讀量2-3本人占30%,只有25%的調查對象人文書籍年閱讀量在4本或以上。對于學醫(yī)的動力,高達51%的人是為了經濟收入,35%是聽別人推薦,只有14%是熱愛醫(yī)療事業(yè),在上大學前就對專業(yè)有一定的了解。與人溝通方面,也只有42%的人認為有必要專門學習,27%的人認為沒必要,31%認為無所謂。
(二)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
素質教育的實施維度平均分為(4.93±0.24)分,處于中等水平。有過半數的學生對于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不滿意。其中,39%的人認為課程設置不夠合理,29%認為不確定,僅32%的人認為課程設置合理。選取有代表性的醫(yī)學人文課程,調查學生的滿意度,發(fā)現學生對醫(yī)學人文課程的滿意度整體不高,且醫(yī)患溝通及醫(yī)學史這兩門課程滿意度評分顯著小于60分(P<0.05),如表1所示。
另外,僅有11%的人認為目前課程中能貫人文精神教育,且僅有22%的人對教師的人文素質感到滿意。參加提升文化修養(yǎng)的社團活動的學生占44%,從未參加的占56%。能夠參加社會實踐的人數較多,占到了93%,原因是學校有這方面要求。在參加對社會實踐的人中,有61%的人認為是為了應付輔導員,而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并且56%的人認為學校的社會實踐指導本身流于形式。
(三)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效果的評價
調查發(fā)現,學生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不滿意,平均分為(3.59±0.26)。在被問及自身文化素養(yǎng)是否有提高時,39%的人選擇沒有,29%選擇不確定,32%認為確實有提高。在社會交往方面,61%認為無改善,28%認為改善很小或不確定,僅11%的人認為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獲得提升。僅有12%的學生對學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效果感滿意并覺得提升了自身素質,而不滿意或不確定的各占67%與21%。對課外活動效果評價好、中、差分別占36%、34%、30%,差異比較小。而對現行素質考核體系滿意且感到有效的僅占28%,51%的人認為目前綜合素質考核體系是不合理的。其中,大部分學生提出以參加活動數量和獲獎數量來加學分,難以全面衡量學生的人文素質,并且容易導致不公平。
(四)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反饋機制評價
反饋機制的維度得分最低,平均分為(3.55±0.21)分。顯示學生最不滿意的地方在于學校沒有健全的素質教育評價反饋機制。在被問及學校是否了解學校的素質教育反饋機制時,65%的人認為不了解,11%認為不確定,僅24%表示了解。而對于是否便于隨堂和老師討論人文問題,23%的人選擇不方便,13%的人選擇不確定,高達64%的人選擇是。但是對于是否了解反映問題的渠道或部門時,僅4%的人選擇了解,選擇不了解或不確定的人占96%。可見在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互動還是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是學校的管理結構,對學生來說顯得很陌生。
在被問及輔導員是否經常關心學生并且能夠深入學生做調查時,47%的人認為能,而44%認為不能,選擇不確定的僅9%。對于學校能針對學生的反饋意見作出改善,高達91%的人并不認同,而認同的僅為9%。說明了學生非常不滿于學校管理機構缺乏傾聽學生聲音的渠道,并且解決學生需求的行動力不足。
(五)對人文素質教育的滿意度
素質教育總體評價:
通過量化,得到問卷中四個維度評分及總評分。再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綜合評價平均分為(17.20±1.09)分,成偏低狀態(tài)。橫向比較發(fā)現,不同維度之間的滿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學生對于反饋機制滿意度最低,平均分為(3.55±0.21)分,其次為素質教育實施的效果。對實施過程評價最高,平均分為(4.93±0.24),但也沒有超過滿分的60%。
通過在專業(yè)間縱向比較發(fā)現,不同專業(yè)的總分和理念、效果兩個維度的評分差異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臨床專業(yè)總滿意度和反饋機制方面得分均為最低,而護理學專業(yè)學生在這兩個方面的評分均為最高。在教育實施、以及反饋機制方面,各個專業(yè)的滿意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素質教育主要側重于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素質全面的的人才。醫(yī)學學科,帶有濃重的人文色彩,且與其他多個學科相互交織。能夠學好醫(yī)學,乃至成為優(yōu)秀的醫(yī)務工作者,必須要有一定的人文修養(yǎng)。本次調查發(fā)現醫(yī)學本科生人文素質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以下提出改善意見。
(一)優(yōu)化任務素質課程的課程設置
課程教學是高等教育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優(yōu)化人文類課程的設置,可以直接且有效的改善人文素質教育閑現狀。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發(fā)現不少學生希望學校多開設一些人文通識課,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并且提高綜合素質。相關研究提出:“通識教育主要探索人類的自由、心靈的滿足、生命的尊嚴、生活的價值、資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諧等。”[5]這就是人文素質教育需要體現的內容。醫(yī)學院校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醫(yī)學專業(yè)特色,建立規(guī)范合理的醫(yī)學人文同時課程體系,開設諸如文學、音樂欣賞、藝術鑒賞、歷史等通識課程,并將其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期培養(yǎng)多方面發(fā)展的醫(yī)學人才。
并且改善醫(yī)學倫理學、醫(yī)學心理學、醫(yī)患溝通、社會醫(yī)學等學科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專業(yè)的特色,結合社會實際,進行開放式教學。在教學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有道德,有情操,有文化修養(yǎng)的學生。
(二)改善教學方法,豐富課外活動,課上課下相結合
醫(yī)學院校大部分老師的教學方式都是結合幻燈片課件,以自己講授為主,容易造成一言堂。雖然教育界多年來提倡增加課堂互動,但是收效甚微。與其單純呼吁課堂互動,不如采用開放式教學,使課堂上課與課下活動結合。研究表明,西方課堂教育與我國現行課堂教育的一大區(qū)別就是開放式教學[6]。所謂開放,其實最根本的是開放思維。老師不是單純高高在上一板一眼的管理者,學生也不擔心掛科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被管理者,雙方處于平等地位,以討論的方式去講授,這樣會消除學生與老師的隔閡。還可以采取翻轉課堂的方式,或者錄制微課,將人文修養(yǎng)及理念貫穿課程教學中。這樣能夠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一節(jié)課結束后,可以鼓勵學生課下組成討論組,進行作業(yè)研究并在上課時進行討論,這樣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學校應該摒棄硬性指標式的課外活動,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團體自由發(fā)揮,策劃一些能夠提升自身素質的課外活動,特別是一些和醫(yī)學專業(yè)相關的活動比如深入社區(qū)宣講、健康咨詢等,并將其納入第二課堂,建立彈性獎勵制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人文修養(yǎng)。
(三)傾聽學生意見,改革效果評價與反饋機制
1. 改進教學效果評價機制
人文修養(yǎng)的提升是一個潛在的、緩慢的過程。教育也是一個緩慢的,不能用急功近利的過程。單純以短期打分方式來進行素質教育的評價,顯然不合理。學校應摒棄簡單的條條框框打分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而建立多元的,長期跟蹤的效果評價機制。比如可以學習成績結合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總評。在一段時間內,院系教學管理人員及相關領導深入課堂,深入學生中了解、訪談,對每個學生都建立多方面的跟蹤檔案。在一段時間中觀察學生的進步,而不是單純的橫截面打分。
2. 改進反饋機制,及時響應學生訴求
目前在校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的思想更加多元化,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學校應該對每個學生的想法和需求適當包容。不應該管理者高高在上,而事事讓輔導員沖在第一線。從調查中得知,學生普遍對學校的教學反饋機制不滿意,甚至很多學生反映,生活上的一些問題,都難以向學校反映。因此,學校要建立學生反饋的暢通渠道,比如開設大學生事務中心,建立院系領導乃至校領導的直達信箱,專人負責查看學生投訴等。對于學生反映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和生活方面的迫切需求,要加以重視,不能馬虎。如果有學生反映的問題長時間未解決,應當對相關部門責任人采取一定的處分。這樣學生也會感受到學校細致入微的關懷和人文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多項研究表明,環(huán)境可以影響人的心理狀態(tài)。學校具有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積極響應學生訴求,對學生多家關懷,無疑會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有很大幫助。而心理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也是人文修養(yǎng)的重要方面。
(四)對于不同專業(yè)采取不同的措施
調查中發(fā)現護理專業(yè)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評價最高,而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評價最低,其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第一,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最多,院系最大,管理起來也最困難。第二,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課業(yè)最繁重,壓力也最大,并且很多學生都早早準備考研。這樣導致學生無暇顧及人文類課程的學習以及自我人文修養(yǎng)的提升。而護理學院專業(yè)學生本身就有形體等人文類課程,大量時間在一線實習,對人文素質教育接受面大,效果也好。因此,要針對不同的院系,不同的專業(yè)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正確引導學生不要只抓一面忽略了多方面發(fā)展。對于課程繁重的專業(yè),尤其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要教結合學校的課程設置改革,適當調整人文課程比例,并且加強人文課程在考核中的權重,從側面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并且,從正面引導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yè)素質全面發(fā)展,灌輸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使學生明白,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才能在醫(yī)療的道路上走得更順更遠。
四、結束語
當代社會醫(yī)患矛盾日益凸顯,醫(yī)患沖突屢屢發(fā)生。醫(yī)務人員缺乏化解矛盾的能力,也是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之一。提升醫(yī)務人員素質,應從學校教育開始。各醫(yī)學院校應針對不同專業(y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既有的素質教育方式,讓學生主動接受人文素質教育理念,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及時反饋、改進不足。以期為我國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人文素質等全面發(fā)展的醫(yī)療人才,從而促進我國醫(yī)藥衛(wèi)生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毛紅芳.從素質教育到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中國實踐與理論發(fā)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3):44-49.
[2]張金鐘.醫(yī)學人文素質教育實訓教學[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8(4):499-500.
[3]王媛,鄔曉薇,黃繼東,等.醫(yī)患關系與醫(y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9):133-136.
[4]吳立盤.淺談如何加強醫(y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教育[J].健康大視野,2013(8):554.
[5]李榮飛.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n the Contemporary Sociology of Education[J].教學考試,2017(15):87-88.
[6]閆旭,趙波,甘健侯,等.國內開放教育資源研究現狀——基于共詞分析的可視化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