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琳
摘 要 《牡丹亭》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南曲劇本,主要描寫了官家小姐杜麗娘與柳夢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愛情故事,故事中的杜麗娘是一位為愛成癡,主體意識較強的女性,為進一步探究劇本中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識,本文通過歸納總結(jié)、文獻分析等方法以女主人公杜麗娘為例,從自然天性的張揚、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自我意識的歷史局限性三方面探討主人公的自我意識覺醒
關(guān)鍵詞 牡丹亭 女性意識 湯顯祖 自然天性
一、自然天性的張揚
杜麗娘是一個官家的小姐,長期呆在閨房之中繡花,一言一行都要求按照大家閨秀的標(biāo)準(zhǔn),三年來從沒有去過自家的后花園,每日針線女紅,父母讓杜麗娘讀書也只是為了杜麗娘將來嫁給一個書生,能夠與書生有共同語言,如“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即便在這樣壓抑封建的環(huán)境下長大,杜麗娘并沒有喪失了天性,仍然像許多其他女兒一樣愛美、愛自然。杜麗娘不滿教書先生對《關(guān)雎》的解讀,自覺告訴她這是一首戀歌。杜麗娘的丫鬟春香也和杜麗娘一樣對封建禮教有著天然的抵觸,在知道要陪杜麗娘讀書之后就產(chǎn)生了長期讀《昔時賢文》,會把人禁殺,還不如教鸚鵡換茶。除此之外,在聽到先生教訓(xùn)小姐在讀書的時候需要早起的時候,于是便頂撞說,今晚上不睡了,等到三更天的時候就讓先生上書。后來更是勸誡杜麗娘去后花園走走,杜麗娘表面上雖然責(zé)罵春香,但實際上是默許了春香的行為,相伴到花園游玩。面對花園的姹紫嫣紅杜麗娘表現(xiàn)出對美、自然的向往,整個少女畫面的青春美好被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
二、自我意識的覺醒
杜麗娘在看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時候,發(fā)出感慨“圣人之情,盡見于此矣。今古同懷,豈不然乎?”由此可見杜麗娘對情充滿了向往,但他的這種向往卻不能夠?qū)崿F(xiàn),被扼殺在了搖籃中,于是心中充滿了苦悶。緊接著在侍女春香的鼓勵下她走出閨閣,到自己的后花園去看看,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同時也從心心底認(rèn)識到自己的青春就像春天一樣的美好,充滿了活力和生機。要知道杜麗娘生活在明朝后期,這個時候人們的思想被壓抑,情感以及個性一直都被否認(rèn),尤其是女性,情欲束縛的更加的嚴(yán)重。很多像杜麗娘一樣的女子都被束縛在閨閣,無法看到外面的世界,正如書中杜麗娘所感嘆的那樣,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之下,杜麗娘無能為力,讓過去的青春都失去了自身的色彩。好在杜麗娘的青春意識覺醒了,對青春重新審視了以防,意識到自己青春的美好,不應(yīng)該辜負(fù)和春光一樣美好的青春。
雖然生命中的本能情欲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但湯顯祖讓杜麗娘在夢境中擺脫禮教的束縛,釋放對情欲的渴望和沖動,接受了柳夢梅的愛情。夢醒后,杜麗娘第二次游園,目的是尋夢,勇敢邁出了主動追求幸福的一步。但她很快發(fā)現(xiàn)這僅僅是一個夢,現(xiàn)實中無法尋求,便心生悵然。當(dāng)自己生命中“生”的欲望不能被合理滿足、“生”的自由意志不能得以實現(xiàn)的時候,“死”的想法占據(jù)了上風(fēng),杜麗娘選擇在消沉中耗盡生命?!斑@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比绻荒苋缂核?,她希望至少可以安排自己的死亡:“這梅樹依依可人,我杜麗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彼_始思考“生”的意義,反思自己的生命價值,問春香:“你說為人在世,怎生叫做吃飯?”并為自己畫下畫像,有意識地將自己的倩影流傳于后。這些都體現(xiàn)了杜麗娘想要自由地追求愛情、選擇婚姻,自己支配自己人生的自我意識。杜麗娘身為鬼魂之后便不再受禮教的約束,這一時期的她也最為勇敢。在閻王面前不卑不亢,為自己申辯;魂游遇見柳夢梅,與之相戀,自薦枕席:“妾千金之軀,一旦付與郎矣,勿負(fù)奴心。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身為鬼魂的杜麗娘徹底實現(xiàn)了愛情的自由,與柳夢梅私下約定終身,要求柳夢梅找石道姑商議開棺幫自己還魂?;厣?,由石道姑做媒與柳夢梅“拜告天地結(jié)為夫妻”。《圓駕》一出中,杜麗娘更是勇敢地在皇帝面前與父親據(jù)理力爭,父親拒不認(rèn)她,她也毫不退縮地表達了堅定追求愛情的決心?!敖邪郴囟偶?,赸了柳衙,便作你杜鵑花也叫不轉(zhuǎn)子規(guī)紅淚灑?!倍披惸飳矍榈膱?zhí)著是一種“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間至情,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里女性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書中其他的女性形象,如杜夫人和石道姑,雖然她們在一定程度上順從于封建禮教的規(guī)范,但在杜麗娘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她們選擇幫助、支持杜麗娘。石道姑參與了開棺,幫助杜麗娘還魂,又為柳、杜二人做媒,照顧還魂后的杜麗娘起居。在杜太守不認(rèn)女兒時,杜夫人堅決支持女兒,為女兒辯白。在“情”與“理”的沖突中,她們選擇支持追求婚姻自由的杜麗娘,支持人美好的自然情欲。這是杜夫人、石道姑這一文學(xué)人物形象具有積極意義的一面。
三、自我意識的局限性
盡管湯顯祖大肆宣揚了杜麗娘的感性情欲,但實際上他也深深受到朱理學(xué)的影響,因此導(dǎo)致他筆下的杜麗娘仍然或多或少的出現(xiàn)了自我意識的局限性。杜麗娘在封建思想比較嚴(yán)重的環(huán)境中長大,因此養(yǎng)成了老城注重的性格,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按照大家閨秀的行為規(guī)范,并且將那些賢達女作為榜樣。自我意識的局限性體現(xiàn)較為明顯的就是在。在《冥誓》一出中,杜麗娘說“俺則怕聘則為妻奔則為妾,受了盟香說?!币驗閾?dān)心自己的身份不給外界認(rèn)可于是就與柳夢梅相互誓言。當(dāng)杜麗娘還魂之后更是嚴(yán)格按照封建禮數(shù),不敢僭越規(guī)矩。除了杜麗娘杜夫人在整個的故事中也一直是封建大家長的姿態(tài),時時刻刻用封建禮教約束杜麗娘。在知道春香慫恿小姐去花園之后更是認(rèn)為少年的女子是不能夠去花園這種艷妝的世界的。在杜麗娘身亡之后,杜夫人不僅為女兒的身亡傷心,也為膝下沒有兒子傷心,甚至主動提出了要為相公尋找妾室傳后。在封建男權(quán)至上的社會,女子是沒有任何地位的,只是男子的附屬 ,女性在這種禮教的約束下過著傳宗接代的生活,就像故事當(dāng)中的杜夫人最終喪失了自我。
參考文獻:
[1]任怡姍.淺析《牡丹亭》中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識[J].開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9,39(02):32- 33.
[2]余何.《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中女性自我意識的成長[J].四川戲劇,2018(02):109- 113.
[3]張萍.明代才子佳人傳奇中的女性意識探析——以湯顯祖《牡丹亭》為例[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xué)報,2018(01):73-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