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多媒體、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信息化技術與物理教學的融合,正在對物理教學產生深刻的影響,推動教育理念變革,促進物理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引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將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物理 深度融合 有效應用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和高中物理新課程的開展,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探究能力,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文章從信息技術與教學情境、實驗教學、物理建模三方面的深度融合,論述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推動下,中小學在信息技術硬件設備建設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一線教師關于信息技術與本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是高中物理教師應重點探索與研究的方面,是促進高中物理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推動力。本文就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進行論述。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情境的深度融合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必須注重有效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更能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研究表明,結合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有效提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質量。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時,在新課導入階段,教師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新課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可結合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人推桌子、鉆木取火、花樣溜冰等??吹竭@些熟悉的場景,再結合教師的講述,學生很容易直觀體驗到摩擦力的存在。因此,教師選擇合適的機會有效結合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極為必要的。具體教學實踐表明,結合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可有效提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質量,讓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具有直觀性,給學生以更好的視覺沖擊。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不遺余力,積極結合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信息技術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實現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
物理實驗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為提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質量,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進行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有效引入,使得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成效成倍提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可讓實驗效果更為明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實驗知識,更好地進行實驗操作。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時,為幫助高中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演示:鋼球與乒乓球從同一高度落下,鋼球最先落地。該實驗如若在現實中操作,很難取得理想的實驗成效。但將該實驗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起來,便可產生更好的實驗演示效果。學生不需要進行動手操作即可掌握自由落體運用的相關規(guī)律,即兩個物體從同一高度落下,較重的物體最先落地。事實上,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實驗均是較為復雜的,學生很難進行相關實驗操作。遇到此類物理實驗,教師完全可將其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運用信息技術直觀演示實驗過程及成效。這樣的做法,可有效提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在實驗教學中,實驗原理的掌握是教學的難點之一,通過動畫或錄像等手段來突破學生在實驗原理掌握上的難點。例如,在《練習使用示波器》的實驗中,我們制作了“示波器工作原理”的動畫,通過對橫向偏轉電極和縱向偏轉電極分別加上不同的電壓,觀察熒光屏上亮斑的運動,幫助學生對示波器工作原理的理解。由于動畫生動形象,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利用信息化技術設計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的課件。例如進行電學實驗時,學生先在電腦上用課件完成器材選擇、自定實驗步驟、預計實驗結果,并通過多種方法的比較,選擇最佳方案,然后進行實際操作實驗。這樣一些如電學連接錯誤就可在電腦上做仿真實驗時得到糾正,既保護了儀器儀表,減少受損率,也保護了學生的人身安全,還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實驗室的工作負擔。
三、信息技術與物理建模的深度融合
高中物理教師在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重難點物理問題時,往往需要建模,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物理建模可獲得更好的成效。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時,物理教師用多媒體呈現出一個小孩拉書包上學的圖片。并問道:“小孩拉書包的力是朝著哪個方向的?”問題拋出后,很快便有學生答道:“小孩拉書包的力是斜向上的力?!薄澳敲次覀兛梢詫⑦@個斜向上的力進行分解嗎?”教師順勢問道?!爱斎豢梢浴!睂W生又答?!敖酉聛砭驼埻瑢W們建立模型將該力進行分解?!比蝿詹贾孟氯ズ螅瑢W生積極思考與討論,最終均建立了該力的分解的物理模型。待所有學生完成該模型構建后,物理教師同樣用信息技術構建了多個與之相關的物理模型,并用多媒體進行展示。這樣結合相關物理模型進行教學,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了力的分解相關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物理建模無疑是絕佳選擇。因此,物理教師必須積極學習與掌握更多與之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從而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進行物理建模。這樣的做法是高中生喜聞樂見的,也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四、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可以實現深度融合。除了可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情境、實驗教學、物理建模進行深度融合外,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探究性教學等同樣可與信息技術實現深度融合。相信隨著該課題研究深度的不斷增加,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融合度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鄧鳩洲,孟昭輝.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整合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4).
【2】李明.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教學整合的現狀及對策[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S1).
作者簡介:周錦青(1977.02)女,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人,漢族,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安定區(qū)西關小學教師,主要以信息技術教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