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烈紅
摘要:“石友”一詞,《漢語大詞典》共列“情誼堅如金石的朋友”“指硯”兩個義項,應(yīng)增補義項“好的、有觀賞價值的石頭”?!敖畧觥币辉~,《漢語大詞典》僅列“戰(zhàn)場”一個義項,應(yīng)增補“邊境、邊界”“領(lǐng)土、疆域”兩個義項。“鈞座”《漢語大詞典》釋為“對長官的尊稱”,沒有解釋其本源義,釋義應(yīng)修訂為“由尊者座席借代為對長官的尊稱”;其書證均為現(xiàn)代例,嚴重滯后,應(yīng)列舉宋代用例。
關(guān)鍵詞:石友; 疆場; 鈞座; 增補義項; 完善釋義; 提前書證
中圖分類號:H032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分類號:1674-7089(2019)03-0113-05
一些大型辭書在義項、釋義、書證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需要不斷加以修訂完善。本文就大型辭書中“石友”“疆場”“鈞座”三詞存在的問題略陳管見,希望能對辭書的修訂有所裨益。
一、石 友
“石友”一詞,《漢語大詞典》共列兩個義項:
【石友】①情誼堅如金石的朋友。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唐杜牧《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lǐng)相印出鎮(zhèn)全蜀》:“同心真石友,寫恨蔑河梁?!?宋黃庭堅《次韻奉酬劉景文河上見寄》:“珍重多情惟石友,琢磨佳句問潛郎?!?清曹寅《過樸鎮(zhèn)有懷王允文北試不歸》詩:“論歸多石友,擲卦遇山爻?!雹谥赋?。宋王炎《題童壽卿博雅堂》詩:“剡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彼畏冻纱蟆稄?fù)以蟾硯歸龔養(yǎng)正》詩:“夢里何人歌式微,覺來石友在書幃?!鼻宀芤吨翊寤莩帯吩姡骸佰∩嵊嚅e困墨逋,平生石友慰操觚?!睗h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4482頁。
《辭?!贰笆选睏l亦僅列“猶言金石交。謂情誼堅貞的朋友”“指硯”兩個義項。辭海編輯委員會:《辭?!?,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第1629頁。 《辭源》第三版“石友”條亦僅列“情誼堅如金石之友”“指硯臺”兩個義項。何九盈、王寧、董琨主編:《辭源》第三版,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年,第2955頁。 臺灣《中文大辭典》列有“謂金石之交。喻友情之堅貞也”“謂硯也”“清儲玫躬之字”三個義項。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文大辭典》,臺北:中國文化研究所,1982年,第10066頁。
“石友”一詞,除以上四部大型辭書所列義項外,還有一種用法:指好的、有觀賞價值的石頭。請看下列材料:
(1)南堂面山已勝,北檻俯澗仍幽。千巖莫非石友,萬壑總是清流。(南宋劉子翚《春圃六言》三首其二,《屛山集》卷十七)
(2)人間興廢自有數(shù),昔棄何傷今豈樂。斯言妙矣予則陋,敢對石友辭罰爵。(南宋陸游《嘉陽官舍奇石甚富,散棄無領(lǐng)略者。予始取作假山,因名西齋曰小山堂。為賦短歌》,《劍南詩稿》卷三)
(3)作詩賀我得石友,且以并賀茲丘遭。(南宋范成大《小峨眉并序》,《石湖詩集》卷二十五)
(4)山川同變化,天地一模糊。石友聳冰骨,松公掀壽須。(南宋葉茵《雪》,《江湖小集》卷四十一)
以上四例都引自南宋詩作。例(1)寫憑欄遠眺巖壑所見,“巖”則“石友”,“壑”則“清流”,“石友”指山上的好石頭甚明。例(2)詩題明言取散棄的“奇石”“作假山”,可知詩中“石友”指“奇石”。例(3)這首詩的《序》說:“近得靈璧古石,絕似大峨正峰,名之曰小峨眉。東坡常以名廬山,恐不若此石之逼真也。作小峨眉歌以夸之?!睋?jù)《序》,則知“石友”是指“絕似大峨正峰”的“靈璧古石”。靈璧石古代很有名,產(chǎn)于今安徽省靈璧縣的磬石山,其形狀奇特,常用以裝點假山。例(4)這首詩寫雪中天地山川的景色,“石友”對“松公”,顯然指自然界的石頭。
元代王惲《秋澗集》中有一段文字最直接說明了“石友”有指“好石頭”的用法。
嘗買一石,日與之伍,呼為石友。乃臨終曰:“吾國俗近古不封不樹,然我歿,當(dāng)以此石表吾岡西墓田。”何嗜好其篤也如是?。ㄔ鯋痢锻冈聨r記》,《秋澗集》卷三十八)
“石友”有“好的、有觀賞價值的石頭”一義毋庸置疑,大型辭書應(yīng)增補此義項。
二、疆 場
《漢語大詞典》“疆場”條曰:
【疆場】戰(zhàn)場。元宮天挺《七里灘》第一折:“坐籌幃幄,竭力疆場,百十萬陣,三五千場,滿身矢簇,遍體金瘡?!鼻蹇咨腥巍短一ㄉ取た拗鳌罚骸梆B(yǎng)文臣帷幄無謀,豢武夫疆場不猛?!睏钅肚啻褐琛返诙康谌拢骸肮伯a(chǎn)黨人應(yīng)當(dāng)怎樣領(lǐng)導(dǎo)著中國人民沖破這濃黑的云霧,奔向民族解放的疆場呢?”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4664頁。
《辭?!?980年版及1983年出版的增補本、《辭源》第三版和臺灣《中文大辭典》均未收“疆場”詞條?!稘h語大詞典》“疆場”條只列“戰(zhàn)場”一個義項,這是很不完備的。
實際上,“疆場”還有“邊境、邊界”義。請看下列用例:
(1)初,明帝崩,侃不在顧命之列,深以為恨,答嶠曰:“吾疆場外將,不敢越扃。” (《晉書·陶侃傳》)
(2)屬肅屢引魏人來侵疆場,世祖嘗因侍坐,從容謂份曰:“比有北信不?”(《梁書·王份傳》)
(3)或疆場外守,兵車遠出,或收藏?zé)o歲,賑救在辰,此軍國之急務(wù)也,陛下將何以濟之乎?(《舊唐書·盧懷慎傳》)
(4)可遣詢等來,與降人交歸,各遵紀律,而疆場寧矣。(《宋史·趙禼傳》)
例(1)陶侃自稱“疆場外將”,由“外”字可知“疆場”指邊境。例(2)說王肅經(jīng)常引魏人“來侵疆場”,“疆場”也顯指邊境。例(3)稱“疆場外守”,“外”字也表明“疆場”指邊境。例(4)是說雙方交換俘虜,“疆場寧”是指邊境安寧。
除“邊境、邊界”義外,“疆場”還有“領(lǐng)土、疆域”義。請看下列用例:
(5)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nèi)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于船楫可乎?(《三國志·周瑜傳》)
(6)桓平北,守邊之將耳。賊前攻之,爭疆場耳。得之為善,不得則止,非其所急也。(《晉書·蔡謨傳》)
(7)割疆場于華戎,拯生靈于宇內(nèi);不被發(fā)而左衽,繄明德其是賚。(《梁書·張緬傳附張纘傳》)
例(3)是周瑜就曹操進軍吳地所作的分析,曹操此來是想滅吳奪地盤,所以“爭疆場”之“疆場”不是指邊境,而是指地盤、疆域。例(6)“爭疆場”同。例(7)“疆場”作“割”的賓語,更可見它不是“戰(zhàn)場”“邊境”之義,而是指疆域、領(lǐng)土。
由上可見,“疆場”實有“戰(zhàn)場”“邊境、邊界”“領(lǐng)土、疆域”三個義項。
古代還有“疆埸”一詞,《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
【疆埸】亦作“疆易”。①田界;田邊?!对姟ば⊙拧ば拍仙健罚骸爸刑镉袕],疆埸有瓜?!泵珎鳎骸佰弦?。”朱熹集傳:“于畔上種瓜,以盡地利?!薄稘h書·食貨志上》:“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彼嗡抉R光《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麟州屈野水西有田與夏虜相接,疆埸不明,數(shù)十年來,虜盜耕之?!雹谶吔?邊境?!蹲髠鳌せ腹吣辍罚骸敖拢魇仄湟?,而備其不虞?!笨追f達疏:“疆埸,謂界畔也?!睏畈ⅲ骸佰粢?,邊境也。疆埸為同義連綿詞。”《荀子·富國》:“觀國之治亂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見矣?!睏顐娮ⅲ骸耙?,與‘埸’同?!薄度龂尽侵尽な扣苽鳌罚骸疤幋髞y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埸無事?!彼瓮醢彩侗境倌隉o事札子》:“兵士雜于疲老,而未嘗申敕訓(xùn)練,又不為之擇將,而久其疆埸之權(quán)?!雹劢?,領(lǐng)土?!赌鲜贰ふ氯A傳》:“今疆埸日蹙,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張,臣見麋鹿復(fù)游于姑蘇矣。”《明史·明升傳》:“今足下疆埸,南不過播州,北不過漢中 ……而欲藉一隅之地,延命頃刻,可謂智乎?”章炳麟《箴新黨論》:“甲午遼東之役,喪師糜財,疆埸日蹙?!雹苤笐?zhàn)場。唐杜牧《為中書門下請追尊號表》:“今陛下用仁義為干戈,以恩信為疆埸,所求必至,有斗必先。”宋王安石《王凱贈節(jié)度使制》:“將帥之臣,出乘疆埸,而有執(zhí)敵捍患之材,入總營屯,而有折沖銷萌之用,則序功錄德,當(dāng)以厚終?!闭卤搿队浾勆鐔T大會破壞狀》:“或謂民知愛國,則自以效命疆埸為美談。”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4664頁。
“疆埸”有四個義項,除第一個義項之外,其他三個義項與“疆場”相同,而“場”的繁體字“場”與“埸”字形非常接近,這樣就引發(fā)了一個問題:“疆場(場)”的三個義項是它本身實有的,還是這個詞其實本就是“疆埸”的誤寫?
古籍中確實有“疆埸”誤寫為“疆場(場)”的,如《左傳·定公四年》“疆埸之患也”,阮元《??庇洝吩唬骸白雸D本、閩本、監(jiān)本、毛本埸作場,非?!辈贿^,我們認為,“疆場”本身按“疆”“場”兩個語素的意義,完全可以表“戰(zhàn)場”“邊境、邊界”“領(lǐng)土、疆域”三義。即使退一步說,“疆場(場)”確為“疆埸”的誤寫,那這個錯誤也由來已久,比如上舉例(1)百衲本景印宋刊本就是寫作“疆場”。那么,既然這個錯誤已在很早就出現(xiàn)了,長期以來習(xí)非成是,早已是客觀存在,應(yīng)該得到承認,并在詞典中反映出“疆場”的這些用法。
三、鈞 座
《漢語大詞典》“鈞座”條曰:
【鈞座】對長官的尊稱。廖仲愷《辭財政部長職通電》:“案奉鈞座令,委仲愷為財政部長?!毙焯亓ⅰ吨聫埦磮虻墓_信》:“鈞座為地方長官,似應(yīng)一查真象?!焙m《這一周》:“況宥電既有不吝教誨之語,足見鈞座有虛懷下問之心?!睗h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7023頁。
《辭?!?980年版未收“鈞座”詞條,但在“鈞”字頭下列第五義項,曰:“舊時的一種敬辭,下級對上級所用。如:鈞座;鈞部;鈞諭?!鞭o海編輯委員會:《辭?!?,第1702頁。 《辭海》1983年出版的增補本亦未收“鈞座”詞條。《辭源》第三版同《辭?!罚词铡扳x座”詞條,在“鈞”字頭下列第八義項曰:“敬詞。后之書札及口語中,對尊者多用鈞安、鈞啟、鈞座、鈞旨等語?!?何九盈、王寧、董琨主編:《辭源》第三版,第4176頁。臺灣《中文大辭典》收“鈞座”詞條,亦僅列一個義項:“仕宦之尊稱?!敝形拇筠o典編纂委員會:《中文大辭典》,第14941頁。
“鈞座”作為對長官的尊稱,其理據(jù),就“鈞”言,臺灣《中文大辭典》所引材料說:“鈞,均也。言仕宦秉國之政,得其均平也?!敝形拇筠o典編纂委員會:《中文大辭典》,第14941頁。 這是一種解釋。更有可能的是,“鈞”可指制陶器所用的轉(zhuǎn)輪,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二》說:“夫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陶者之所為?!币虼擞商战晨刂铺蛰嗊\轉(zhuǎn),“鈞”產(chǎn)生了一個比喻義,指國家政權(quán)。由國家政權(quán)再引申就產(chǎn)生表尊敬的用法??墒恰白蹦??“座”可沒落實。看來“鈞座”并不是直接就有“對長官的尊稱”的意義,它應(yīng)該有本源義。
查漢籍全文檢索系統(tǒng)之先秦至清,自宋代開始出現(xiàn)“鈞座”,去其重復(fù),共得24例“鈞座”用例。這24例,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鈞座”單用,不與官職或稱呼同現(xiàn)。例如:
(1)書曰:史館??狈度绻纾照攉@以職事侍鈞座于史院,幸聞緒余之論,謂先儒訓(xùn)釋春秋,不務(wù)空言,皆可見諸行事。(《二十九日辛亥史館??狈度绻缳O秦檜書責(zé)其主和議》,《三朝北盟會編》卷第一百八十七炎興下帙八十七)
(2)想敵素懾威名,固已膽破鼠奔矣。然某有少管見,輒敢漫為鈞座言之,庶愚者之慮或有一得耳。(《十二月續(xù)觱知荊南府》,《三朝北盟會編》卷第二百二十四炎興下帙一百二十四)
(3)茍有見于細微,宜盡言于鈞座。(清代江忠源《上某帥書》,《皇朝經(jīng)世文編續(xù)集》卷七十六“兵政”七“兵法上”)
這種用法直接用“鈞座”代替長官本人。
另一種情況是,“鈞座”前出現(xiàn)官職稱呼或普通稱呼,有些例句中還有“于”“前”等標(biāo)示處所方位的詞。例如:
(4)某頓首再拜仆射相公鈞座:秋暑猶未退,即日伏惟鈞候動止萬福。(南宋葉夢得《與丞相論防冬書》,周應(yīng)合修纂《景定建康志》卷之三十五)
(5)七月吉日,門生衰绖謝枋得,謹齋沭裁書百拜,托友人吳直夫,獻于內(nèi)相尚書大丞相國公忠齋先生鈞座:惟天下之仁人,能知天下之仁人;惟天下之義士,能知天下之義士。(南宋謝枋得《上丞相劉忠齋書》,《疊山集》卷四)
(6)宿太尉……遂拆開書來看時,寫道:“侍生聞煥章沐手百拜奉書太尉恩相鈞座前:賤子自髫年時出入門墻,已三十載矣?!保鞔端疂G傳》第八十一回)
(7)友芝謹上書合肥中堂爵帥鈞座:金陵客舍中,奉正月二十日手教,以鄂中新開文昌書院虛講席以見待。又示及征黔將發(fā),期友芝早晚趨鄂,得咨黔地情形。(清代莫友芝《上李中堂書》,《皇朝經(jīng)世文編續(xù)集》卷八十八“兵政”十九“苗防”)
(8)昨日殷老伯母因談及己女,便想到駱老伯母之言,囑令霞仙兄轉(zhuǎn)托小侄至老伯鈞座前稟明。(清代《三門街前后傳》第六十二回)
(9)跟班呈上一個稟帖,老赫拆開看去:“惠州汕尾口書辦董材跪稟大人鈞座前:稟者:小的于嘉靖十二年十月,充當(dāng)汕尾口書辦,于去年十一月交卸,……”(清代《蜃樓志全傳》第七回)
這六例中,“鈞座”前均有官職稱呼或普通稱呼(如“忠齋先生”“老伯”“大人”),句中已有稱呼,長官本體已經(jīng)出現(xiàn),且例(5)言“書”“獻于……鈞座”,例(6)稱“奉書……鈞座前”,例(8)言“至……鈞座前”,例(9)稱“跪稟……鈞座前”。由這些情況看來,這類情況下的“鈞座”含“尊者座席”的意思,這應(yīng)該是“鈞座”的本源義。
我們認為,“鈞座”應(yīng)由“尊者座席”這一本源義,借代為對長官本人的尊稱,或直接代替長官本人,或與長官官職稱呼、普通稱呼同時出現(xiàn)以示尊敬。因此,辭書的釋義可進一步完善為:由尊者座席借代為對長官的尊稱。
另外,《漢語大詞典》“鈞座”三個書證都是現(xiàn)代例,嚴重滯后,完全不能反映“鈞座”的始見年代。應(yīng)采用上舉第(4)例宋葉夢的《與丞相論防冬書》之例為首例。
〔責(zé)任編輯:來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