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155-01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天真活潑,思維方式單一。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很容易接受形象直觀的知識點,所以,將生活中一些具體事例引入課堂教學當中,巧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1.生活化教學目標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都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所謂“教學目標生活化”的含義就是指:教育者能夠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的內在訴求,確立符合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教育目標。現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制雖然在趣味性、科學性上有所增強,但是,教育要求過于寬泛,塑造出的形象以及揭示的現象過于完美和偏于現實,這也就導致教學理論與實際生活出現了斷層,既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也不利于學生的應用以及實踐。不難看出,教學目標過于完美、偏離現實,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現實處境,努力做到適度合理,讓教學目標更加“接地氣”,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例如,在教學《吃飯有講究》相關知識內容時,倘若教師只是按照書本上的知識點,告誡同學們要全面、有營養(yǎng)的進食,不可挑食,這只會讓學生產生如飲白開水一般之感,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教師能夠結合身邊的實例,讓學生通過對比來明確“挑食暴食”的不可取和全面進食的重要性,如是設計教學目標,更容易促進學生“知行統(tǒng)一”,讓知識落實到實處。
2.生活化教學內容
(1)生活話題導入,構建愉悅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直接影響整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在教學開始之初,用一些生活話題、生活事例作為切入點,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帶著積極地心態(tài)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去,加快了學生融入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開開心心上學去》相關知識點時,筆者給學生拋出了這些生活化話題,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1、學校有什么奇特的景觀?2、花草真美麗啊,該怎么保護它呢?3、紙張來之不易,該怎么愛護自己的書本呢?……用這些生活化話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順勢打開學生的話匣,讓學生帶著積極地心態(tài)參與到討論活動當爭取,課堂熱鬧起來了,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2)巧設生活情境,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善于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去體味生活的真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巧設生活情境,重現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升了道德與法制學科的趣味性,更便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建一些生活化場景,盡量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別傷著自己》相關知識點時,筆者利用一些裝飾以及多媒體營造家庭的氛圍,并且依據大眾家庭的客廳設置,模擬出了插座、拖把、水果刀等家庭用品。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勾起學生的熟悉感、歸屬感,隨后,帶領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遇到的真實情況來談一談怎么使用家庭用品才安全。真實的場景,真實的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討論熱情,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提出生活化問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
鮑波爾曾經說過“正是問題激發(fā)著我們去發(fā)現、去思考、去實踐……”問題對于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素材來設計相關問題,用問題的激趣因子來激活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自主討論、自主解決相應的問題。例如,在教學《上學路上》時,筆者就給學生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你利用哪種交通方式上學?上學經過哪些路?怎么出行才安全?讓學生在討論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結合自身生活經歷,找到自身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體驗知識的實用性,在提高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也能內化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3.生活化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緊跟教學改革潮流,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和理念,樹立正確、積極的教育觀,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借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教學的桎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互聯網、電腦等),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出靈動的教學環(huán)境,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容,引領學生進行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劉亮.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
[2]蘇雪.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