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
《營娥誄辭卷》,絹本墨跡,縱32.5厘米,橫54.3厘米,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該卷是升平二年(358)抄錄的東漢度尚為烈女曹娥所作的誄辭全文。書心有“東晉升平二年”署款,故此帖又名《升平帖》。自宋至清對作者一直有王羲之與東晉佚名書家兩種觀點,今多取后者。
此卷作品畫芯上有梁武帝時期徐僧權(quán)、唐懷充、滿騫押署,亦有唐代懷素、韓愈、馮審、劉鈞、王仲倫等唐代名士于“欄道邊”的題記,卷末還有宋高宗趙構(gòu),元代虞集、趙孟頫、郭天錫、喬簣成、黃石翁、康里巙、宋本,明代蔣惠,清代康熙、沈荃、高士奇、趙禮用的題跋,洋洋大觀,極具史料價值。
此卷涉及時間跨度較大,通過對此卷相關(guān)押署、題記、跋文梳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rèn)識此作品及中國早期書畫藝術(shù)的鑒藏發(fā)展史。
一、《曹娥誄辭卷》南朝押署及唐代題記
1.滿騫、懷充、僧權(quán)共同押署
《曹娥誄辭卷》中滿騫、懷充、僧權(quán)押署出現(xiàn)在卷末,滿騫在上,懷充、僧權(quán)并列在下,且滿騫押署比僧權(quán)、懷充押署大了幾近一倍。除此之外,僧權(quán)的押署出現(xiàn)兩次,分別在卷首和卷末。
滿騫、懷充、僧權(quán)都是南朝梁武帝(502549在位)時期內(nèi)府的鑒藏家。唐張懷璀《二王等書錄》載:
梁武帝尤好圖書,搜訪天下,大有所獲,以舊裝堅強,字有損壞。天監(jiān)中,敕朱異、徐僧權(quán)、唐懷充、姚懷珍、沈熾文析而裝之,更加題檢。二王書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并珊瑚軸,織成帶、金題玉躞。
梁武帝收藏了大量的書畫,僅“二王”的書跡就有“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為了對這些書畫進(jìn)行修復(fù)、鑒定和整理,他組建了一個“文物鑒定小組”,負(fù)責(zé)為其鑒定書畫作品。他們分別是朱異、徐僧權(quán)、唐懷充、姚懷珍、沈熾文,其中以徐僧權(quán)最為知名,內(nèi)府的大量書跡都由他親手裝裱。竇臮撰、竇蒙注《述書賦》卷下云:
押署則縱,僧權(quán)似長松掛劍,滿騫如盤石臥虎(徐僧權(quán),中山人。滿騫,富陽人)。繁多乃懷充、懷珍,稀少乃延祖、胤祖(唐懷充,晉昌人。姚懷珍,武康人。陳延祖,長城人。范胤祖,順陽人)。熾文時有,何妥近睹。雖正姓名,美其傲古。恨連書于至寶,無尺牘之行伍(沈熾文,武康人。何妥,外國人。翊子,梁中書侍郎,名作當(dāng)時書證)。由此可見,竇皋所在的唐代留存的古代法帖數(shù)目應(yīng)該不少。
與米芾齊名的北宋書法家薛紹彭亦有詩《秘閣觀書》,推重懷充、僧權(quán)、滿騫的押署:“南朝妙鑒各題檢,懷充在后前僧權(quán)。爭妍取勢押縫尾,磐石臥虎推滿騫?!?/p>
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十卷載:
末為右軍書記一卷,凡王羲之帖四百六十五。附王獻(xiàn)之帖十七,皆具為釋文。
《右軍書記》收錄王羲之作品465件。在輯錄王羲之帖目內(nèi)容的同時,有的條目下加入以小字書寫的有關(guān)法帖形態(tài)的其他內(nèi)容,主要包括???、行數(shù)、印記、書體以及押署。其中被記錄帶有押署的帖目有23處,包含了唐懷充、徐僧權(quán)、姚懷珍、褚映、徐浩、君清(倩)、玢、胡英、劉信、韓混、哲、弟、褚遂良、姜珍、鐘紹京的押署。其中,唐懷充與徐僧權(quán)、滿騫押署同時出現(xiàn)的,一是《萬歲通天帖》,一是《曹娥誄辭卷》。但兩者略有不同,《萬歲通天帖》中,三者押署分別在不同的書作中,而《曹娥誄辭卷》在同一書卷中;《萬歲通天帖》中,滿騫押署和姚懷珍的押署大小基本一致,《曹娥誄辭卷》中,滿騫押署比僧權(quán)、懷充押署大了幾近一倍;《萬歲通天帖》為唐摹本,《曹娥誄辭卷》為黑跡本。
2.《曹娥誄辭卷》中的唐人題記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292載:
晉、宋人墨跡多是吊喪、問疾書簡,唐貞觀中購求前世墨跡甚嚴(yán),非吊喪、問疾書跡皆入內(nèi)府,士大夫家所存,皆是朝廷所不取者,所以流傳至今。
唐代內(nèi)府購求前世墨跡的要求很嚴(yán)格,像《曹娥誄辭卷》這樣的吊喪類書跡是內(nèi)府不取者,所以流失到了士大夫家中。
《曹娥誄辭卷》卷后喬簣成在題跋中也記錄了唐代名士在鑒賞《曹娥誄辭卷》后留下題記的證據(jù),他用《紹興裝褫格范》舉證云:“晉唐以來法書,唐名士于欄道邊及前后題跋?!?/p>
《曹娥誄辭卷》畫芯中除了有書寫者的自跋和南朝梁武帝內(nèi)府唐懷充、徐僧權(quán)、滿騫三位鑒藏家的押署以外,還有唐代“大歷”“元和”“開成”“會昌”等年號,其中僅唐代名士題記就有七處,筆者按照年代排列如下(其中第七項不詳)。
(1)參軍劉鈞題此世之罕物。吏龍門縣令王仲倫借觀。大歷二年(767),歲次己未二月辛末朔三日癸酉,百姓唐尚客奉縣令韓紹處命題。
按:大歷二年為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年號,干支紀(jì)年為丁未羊年。而此處為己未,是否為誤,不得而知。
(2)有唐大歷三年(768)秋九月望,沙
門懷素藏真題。
《曹娥誄辭卷》懷素題記在正文倒數(shù)第四行“雍題文云”下方空白處,《三希堂法帖》第二冊將其平移至“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之后。這與其它刻本有所不同,但內(nèi)容大體無異。今見《中國書法全集·孫過庭張旭懷素》載《曹娥碑跋》墨跡懷素題記與《石渠寶笈》養(yǎng)心殿所載釋文有異:《中國書法全集·孫過庭張旭懷素》釋為“有唐大歷二年秋九月望,沙門懷素藏真題”,《石渠寶笈》釋為“大歷三年(768)秋九月三日,沙門懷素藏真題”。《曹娥誄辭卷》與此兩版本不同的是,前者懷素題記為一行書寫,后兩者為兩行書寫,疑為排版編輯時將一列裁為二列。
《中國書法全集·孫過庭張旭懷素》卷載:
大歷二年丁未,四月,徐浩以御史大夫銜,出為嶺南節(jié)度使、廣州刺史?!掳肽瓿?,懷素自衡州南下,赴廣州謁徐浩。九月,懷素觀《曹娥誄》并題跋。蘇渙、戴書倫、盧收作《懷素上人草書歌》。李陽冰書《三墳記》。
大歷三年戊申,代宗召李泌入京,欲用為相,泌不允。幽州將領(lǐng)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殺節(jié)度使李懷仙。希彩自任留后,朝廷被迫同意,旋任為節(jié)度使。十月,徐浩解嶺南任。懷素自廣州北遷,客潭州(今湖南長沙),見知于刺史張謂,謂為賦詩。顏真卿書《書馬伏波語》。李昂撰《李邕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