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yǎng)不同于傳統(tǒng)的本科人才培養(yǎng),其在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過程、培養(yǎng)途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是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大學英語作為應用型本科大學的一門公共課,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幾年,我們很多一線教師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上好一堂大學英語課,如何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這就對大學英語課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辦法
【作者簡介】韓樂猛(1982.04-),女,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光華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基本上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和余地,忽略了學生的能動性,致使教學效果不佳。而實際上,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包含知識,也包含技能,很多學者都努力把語言學習的重點放在學習者的語言能? 力、學習者因素、學習策略上,應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側重能力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良好語言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以我校課改試點班級為2016級文學合B3班為例,該班學生的特點是英語水平一般,相對比較活躍,英語學習熱情時高時低,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欠缺有效的學習方法。課改選用教材為《新視界大學英語綜合教程》2,該教材難易程度適中,適合B層次學生學習使用。在課改過程中我將不斷地注意實踐兩個字—主體,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教學中所制定的一切策略、要求都將圍繞“學生是大學英語學習的主體”這一主題展開。具體到課堂實踐活動中,首先,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對英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針對篇章進行問題設置時,應會多考慮設置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避免“教師牽引求同”式教學,使學生擺脫“唯一正確答案”的束縛,在心理上自信起來。其次,課堂是學生接受高質量語言輸入的場所,也是學生進行語言操練和實踐的地方,因此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多說多練,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和語言錯誤,演練語言技能,使學生們在語言實踐能力上自信起來。再次,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把語言知識與社會流行文化相結合,提高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根據辦學目標和結合該班學生學習情況,可考慮制定了以下課改辦法:
第一,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學模式。分組是實施分組教學的前提和關鍵,只有做到合理化的分組,才能實現(xiàn)分組教學效果最大化。實施方法:1.根據摸底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將學生動態(tài)地分成“優(yōu)、中、差”,在按照自愿原則和異質同組原則(即優(yōu)中差合理搭配)把班級分為若干組,每組6-7人。2.每組推舉一位具有較強主動精神和組織能力,并且語言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 組長,組長負責檢查督促組內同學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3.每小組座位固定、成員固定,課堂上以圍坐的形式展開小組學習討論。4.學生回答問題時,小組成員可根據情況提醒或補充。學生個人回答問題所獲學分,即是個人成績同時直接影響小組成績。
第二,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是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詞匯和基本語法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可考慮增加了課前演講環(huán)節(jié)。每次課前,由教師指定一個演講主題,演講主題的選定主要依據近幾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部分的內容,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介紹。演講主題包括:中國節(jié)慶文化、中國服飾文化、中國古詩詞和中國武術等八個方面的內容。學生課前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形成文字。課前由兩位學生脫稿完成一段3-5分鐘的演講,演講的成績由各小組給出,取平均成績。當然,演講前學生會與教師就演講稿中的語言知識、演講內容進行交流,教師針對學生的語音語調和語言錯誤進行糾正,保證學生在演講過程中能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xiàn)。通過演講環(huán)節(jié)的鍛煉,學生從查閱資料到形成文字再到朗讀背誦的整個過程中,不但鍛煉了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語音面貌和口語表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 除了注重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大學英語教材不僅僅是語言的載體,更是文化載體。教學計劃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教師們的精挑細選的,語言優(yōu)美且充滿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對學習者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滋養(yǎng),有利于學生全面人格的培養(yǎng)。教師應在教學中也格外留意那些能夠陶冶情操并能為學生提供思考的內容。比如,在講到記者的責任這篇文章提到了南非攝影師凱文·卡特在1993年拍攝的《饑餓的南非》并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時,可鼓勵同學們就討論了作為記者的責任和作為人的責任,并當這兩者發(fā)生沖突時應如何取舍。討論的結果應是開放式的,但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都積極表達觀點,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機會,啟發(fā)大學生們對社會、對人生、對人性的思考,通過語言教學即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也實現(xiàn)了心靈的完善。
在課改實踐當中,作為一線課改教師,教師可進一步體會到課改確實給學生和教師都帶來了巨大變化。作為教師應比以前更好學,也更加積極地進行教學反思了,這對教師今后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另外,通過課改,師生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也更加融洽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得到了推廣。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所發(fā)生的變化,正是教學改革所要達到的目的,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1]仵桂榮,趙瑞寧.陜西民辦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科技展望,2016,26(10):333.
[2]段清香.河南省民辦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