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苑
人們常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可見,師德對于教育事業(yè)來說非常重要。那么,作為當代教師,如何擔當立德傳道的重任呢?下面我從立德和傳道兩方面進行探討。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具備良好的師德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重要前提。樹立良好的師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明辨是非。正確的是非觀是做人的基本品質(zhì)。作為一名教師,要把善良正義的人作為人生的榜樣,堅持美好的理想追求,對誘惑不軟弱,對錯誤不盲從,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發(fā)揚廉潔自律、寬厚待人、艱苦樸素、勤勞節(jié)儉、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愛崗敬業(yè)等優(yōu)良品質(zhì),努力把自己鑄造成一位德才兼?zhèn)涞暮美蠋?。在教育過程中,以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熏陶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引領(lǐng)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前行。
第二,牢記使命。教育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影響著千千萬萬的家庭,也影響著國家、民族的未來。身為教師,要牢記教育的使命,想一想:我們辦教育到底為了什么?怎樣做好教育?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人才?要有不計名利、樂于奉獻的精神,如此,才能實現(xiàn)作為教師的人生價值,為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
第三,心懷大愛。習主席說過,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高爾基也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笨梢?,“愛”是教育好學生的首要條件。對學生懷有“大愛”的老師,學校可以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授予相應的榮譽稱號,使其成為其他老師學習的榜樣。
第四,不貼“標簽”。學生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就像鮮花一樣,有不同的花期。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性格,有的乖巧,有的調(diào)皮;有的學生教一遍就會,有的教十遍也不會。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給調(diào)皮的、理解力稍弱的學生“貼標簽”,不能用否定式語言給他下定論?!皹撕灐币坏┵N上去,就會讓孩子形成自我暗示,產(chǎn)生負面心理效應,甚至影響他一生。
第五,不體罰,不變相體罰學生。
第六,廉潔自愛,不做有償家教,不收家長的紅包、禮物等。
一、依靠國學經(jīng)典傳道
國學經(jīng)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極大影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作為教師,不僅要能傳道授業(yè),還要能解惑。給人解惑,首先自己要明道。如何明道?我覺得真正的“道”應該從國學經(jīng)典中學。因此,我校一年級全級老師攜手開展了全員學習《千字文》的活動,通過認字、朗讀、吟誦、悟道等步驟來感受我們的國學魅力,傳承經(jīng)典文化,凈化學生內(nèi)在心靈。
二、依靠學科課程傳道
我們在教學中,要利用學科課程的內(nèi)容來傳道。例如,我聽過兩位語文老師的展示課,講的都是唐朝詩人李白的古詩《靜夜思》。學完后,第一位老師問:“同學們,誰能把這首古詩背誦出來?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意思概括出來?”第二位老師則問:“同學們,誰能說說李白寫這首詩時是怎樣的心情?表現(xiàn)出他是怎樣一個人?這首詩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同教一首詩,差別在哪里?第一個問題是純粹的知識教學,第二個問題是讓孩子在學古詩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當時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去感受、去領(lǐng)悟,從而引領(lǐng)、激勵學生受古詩的啟發(fā)而改變、提升自己。
《論語》中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钡率墙逃U?,道是教育靈魂,只有真正做到立德傳道、為人師表、不計名利、兢兢業(yè)業(yè),我們的教育才能在正確的航線上航行,我們的教師才能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