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仕宏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最大的不足之處是:只從“教”的角度去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并作為唯一的課堂教學考察內容,而完全忽視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筆者認為,學生不僅是語文教育的對象,更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的評價缺少學生這一“學”的主體,是不全面和不科學的。核心素養(yǎng)下,我們要樹立嶄新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課堂觀和教學價值觀。評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構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二個維度評價方式,既要考察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樣,也要考察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樣。
(一)教什么。語文課就是關于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教與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憑借教材學習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從中獲得認識的提高、思想的熏陶和情意的感染。當下,很多一線的語文教師把“課文內容”和“教學內容”兩個概念混淆了,把一篇篇的課文內容直接當成教學內容,過分地分析、肢解課文。而沒有考慮要以課文為例子教給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
(二)怎么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用語文的方法來教語文,通過開展讀寫聽說的言語實踐訓練,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用特級教師黃厚江的話來說,語文的方法就是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以語言活動為主,能夠服務于學生語文學習、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方法。現(xiàn)在的語文課,花架子太多,形式主義的東西太多。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體,都要讓學生表演,都要小組合作討論;明明是語文課卻上成了美術課、音樂課、政治課等大雜燴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三)教得怎樣。評價教學結果,主要看本課的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換句話說,語文課能讓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方面的都能獲得發(fā)展,這樣的語文教學是有效的,否則便是低效或無效的。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定向作用,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評價教學效果的基本依據(jù)。教學目標具體規(guī)定了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和質量要求,因而在檢驗、評價教學效果時必須從目標出發(fā),以教學目標為基本的評價尺度。
課堂上看得見學生的“學”,首先要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有沒有得到尊重,學習時間和空間有沒有保證。閱讀課要保證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習作課要保證學生寫作的時間,識字寫字課要保證學生寫字的時間。要讓課堂上看得見學生的“學”,關鍵還要看班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不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有效的課堂教學不應該一刀切,而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因此,在檢驗、評價教學效果時必須從學生學得結果出發(fā),以大面積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作為重要的評價尺度。
有些課堂,看上去也是有“教”有“學”,但“教”和“學”是互相隔離的、孤立的。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二維評價中,我們最主要的還是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互動。研究表明: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發(fā)展所產生的意義大小,與課堂活動中師生互動水平具有很大關系。課堂活動中提高師生互動水平,對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從教學活動的本質上說,教學活動就是師生互相激活,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分享的教與學的統(tǒng)一。教學過程既有教師的教學活動,又有學生的學習活動,教與學的目的是一致的,師生教學互動是一種在教學情境中師生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活動。師生雙方都是課堂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主體,離開了任何一方,“互動”便無從談起,教學活動也失去了意義。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是課堂教學主導與學習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即是教師的“導”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引導、激勵、鼓舞、點撥,將學生引向主動學習、深度學習;學生的“學”應該是在教師有效的組織、激發(fā)、調動和促進下積極地掌握知識,能力得到提升。
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課堂評價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只有科學地把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生命律動、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生命成長作為教學評價的重點,才能更好地參考、借鑒,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建立科學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體系,是核心素養(yǎng)下的必然要求,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