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
【摘 要】家庭實驗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化學家庭實驗主張通過設想一個建設性的問題,在問題導向下進行教學探索。如果說傳統(tǒng)式教學是被動的接受,家庭實驗則具有更多的主動性,是對所學內容的主動探索。家庭實驗在理科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用成果顯著,針對初中化學如何應用家庭實驗的探索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針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化學家庭實驗進行相應的研究,力求達到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教學要求,利用家庭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家庭實驗;初中化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39-01
一、前言
隨著新課標的出臺,教育目標和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原先的應試教育模式和一些老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逐漸被新式的、更科學的教學方法代替,這是十分顯著的進步。在這種形勢下,家庭實驗方式脫穎而出[1],與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而言,家庭實驗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從原本的接受者一下轉變?yōu)樘剿髡摺?/p>
二、家庭實驗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開展家庭實驗的前提是通過引入問題,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初中化學為例,在學習第一章化學的基本概念時,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常識入手,通過設問:“紙被水浸泡后還是紙,為什么被火燒過后,就不是紙了呢?這其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通過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帶著這種思索去學習,從課本知識中探究問題的答案。由于問題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學生不會感覺陌生,再加上問題本身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被激發(fā)了。在此應當注意,以開啟課程為主的問題設置首先要選擇日常中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這是因為如果選取不常見或是不可見的化學現(xiàn)象(如化工場內化肥加工過程),學生在腦海中沒有對問題的相關認知,無法引起共鳴,連問題都無法理解,更別提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了;其次問題要入門簡單,通過最淺顯的知識,一步步吸引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從而獲取深層次知識。
2.家庭實驗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不論是化學還是物理,只學習理論知識是完全不夠的,必須學會將理論知識同實驗實踐結合,這樣才符合教學的目標和規(guī)定。因為實驗設計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關注程度都十分高漲,而在實驗教學中應用家庭實驗則可以進一步深化教學效果,更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在學生進行家庭實驗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在進行有燃燒參與的試驗后,學生將使用過的熱的試管用冷水沖洗,卻發(fā)生炸裂。通過家庭實驗的實際操作,學生得知了這一種情況,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對此進行針對性講解:“為什么用過的試管不能直接沖洗呢?”原來試管因為加熱,驟遇涼水之后熱脹冷縮,由于玻璃材質不具有延展性,因此會發(fā)生炸裂。類似的情況還有:在使用試管加熱液體前一定要預熱試管。雖然這其中蘊含的是物理知識并非化學常識,但是其應用范圍還是化學實驗的范疇。而且學生通過解決這一問題后不僅會養(yǎng)成良好的化學實驗習慣,更可以對初中物理熱脹冷縮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教材中已有的實驗及改進
在前文已經提到,學生可以借由家庭實驗來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在燃燒和滅火這一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物質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火災的防范與自救相關知識。其中關于滅火的原理的探究實驗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借助這一興趣,我們將這一實驗延伸成簡單的家庭實驗:點燃兩支高度不同的蠟燭,用一個燒杯罩住,高的蠟燭先熄滅。通過家庭實驗的簡單操作、分析原理、解決問題,學生不僅了解了其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溫度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滿整個瓶內。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其中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當室內發(fā)生火災時應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彎腰逃離火災區(qū)——這是因為有毒氣體主要懸浮在空氣上半部;在森林火災逃生的辦法是用濕毛巾堵往口鼻逆風而逃。這樣一來就實現(xiàn)了家庭實驗與生活常識的有機結合,不僅實現(xiàn)了學習程度的深化,還將書本知識學習和實際應用完美結合了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所學知識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了學生學好化學的決心。
四、可開發(fā)的家庭實驗及其預期效果
家庭實驗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學好用好化學知識,所以我們也在努力的進行著家庭實驗的開發(fā)。在進行素材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例比較有趣的化學小實驗:“吃雞蛋的瓶子”,其主要實驗步驟如下:(1)將熟雞蛋浸在白醋中,待雞蛋殼變軟后,將蛋取出;(2)找一個瓶口略比雞蛋小的廣口瓶,往廣口瓶中投入一燃著的酒精棉球,迅速將雞蛋的小頭對準瓶口。之后雞蛋很快被吸入瓶中。這一實驗主要是探究了酒精燃燒消耗瓶中氧氣,瓶中壓強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壓把雞蛋壓入瓶中。
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對于“氣體體積改變”導致“壓強改變”的這一實驗原理,學生不容易理解掌握。
以上兩個實驗均結合了化學與物理雙學科的知識,在探究了燃燒消耗氧氣的同時,引入了大氣壓強的概念。因此,將“吃雞蛋的瓶子”這一實驗做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學習之后的家庭實驗,既有助于學生掌握其中原理又幫助學生實現(xiàn)雙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實際上是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核心素養(yǎng)。
總結
家庭實驗既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傳統(tǒng)課堂實驗教學的一種有機延伸和拓展。它實現(xiàn)了將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力與教授化學知識的有機統(tǒng)一,是素質教育應當提倡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淑珠.家庭實驗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2017(04).
[2]陸建剛.問題,讓課堂充滿智慧的聲音——談“家庭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8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