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學松
摘 要:“全黨全國人民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要內容和國家發(fā)展的精神引領。青少年作為國家發(fā)展的未來和希望,其文化的自信會給國家發(fā)展帶來勃勃生機。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而初中政治作為主要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力的關鍵內容和依托。主要深入分析了思品課教學對學生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幾點培養(yǎng)建議。
關鍵詞:初中政治;學生;文化自信;培養(yǎng);實踐
隨著全球化的逐步“蔓延”,我們在享受其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快餐文化在不斷沖擊我國文化,許多傳統(tǒng)文化因為缺少繼承人而逐漸消失,也有“傳統(tǒng)文化俗氣,外國文化洋氣”的風氣在興起,很多年輕人似乎更喜歡“過洋節(jié)”。在全球擴張的復雜環(huán)境中,對我國原有文化的堅持與熱愛,是守住自信的關鍵。而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對一切都是好奇的,西方物質文化在他們身上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風氣,這一現(xiàn)狀我們必須要正視,更要積極采取辦法解決、抑制。當然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還需要教學者進行有效篩選,以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黨、立己達人”的思想和能力。初中政治作為學生的思品教育課,要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宣傳我國本土文化,而這兩個教學目的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一、思品課教學對學生文化自信力培養(yǎng)的意義及結合點
1.思品課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認知
認知能力在形成前,需要他人的引導。也只有前期的引導正確,才能稱之為正確的認知。青少年對文化的認知能力一般來自于校園教育,而初中政治是非常重要的輸出口。通過政治窗口,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熟悉我國在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體驗和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思品課通過有序的教學,能逐步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認知,更具有科學性和邏輯性。
2.思品課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自覺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根本途徑,而課堂又是威嚴的,學生對課堂的尊敬是發(fā)自肺腑的,也自然會形成更多的“自覺性”。學生很多優(yōu)秀的習慣也都是在課堂中、在教師的要求下形成的。增強文化自覺性,就是要求學生在多元文化交流沖突時能夠堅守自我,對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加肯定,保持對外來文化的警醒。因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內容是信服的,所以更能形成“堅固”的自我認知,有更強烈的文化持有感,因此初中政治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自覺性。
3.思品課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文化實踐
文化雖然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財富,但是它會表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體現(xiàn)于生活瑣事,甚至是一句話,一個眼神。所以文化是需要實踐的,是需要有具體的載體的。從文化理解的角度來說,如果只存在于腦海中,是無法深刻理解的,可能只是孤立的記憶和無趣的回憶。實踐出真知,文化知識也是從實踐中產生的,也必然要在實踐中檢驗。將我國許多優(yōu)秀的文化轉變?yōu)閷嵺`的方式,指導顯示生活,通過政治學習活動的方式將知識點進行內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yōu)槲幕膫鞑フ吲c參與者,甚至是創(chuàng)造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分辨能力,能夠用一定的思想高度來理解文化、發(fā)展文化和反思文化。
4.思品課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文化創(chuàng)新
文化是傳承的,不是固守的,它也是在不斷地提煉其精華部分?!耙獔猿治幕瘎?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币虼?,一定要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力,不是要學生堅守已有文化而不做變革,是必須與創(chuàng)造性文化的有效結合與不斷提升。教學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引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創(chuàng)造力,這是教學的必然規(guī)律,也是思品課可以提高青少年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依據(jù)。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向課堂中輸出新鮮血液,給學生更多思考和理解的點,從而調動他們自身的思維,針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辯論,也會在這一思維“沖擊”的過程中出現(xiàn)更多的火花。
二、思品課教學對學生文化自信力的培養(yǎng)途徑
1.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初中生的課程已經表現(xiàn)出一定的壓力與緊張感了,特別是理論性很強的政治學科,學生很容易表現(xiàn)出不耐煩、課堂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情況。因此要想通過思品課來對學生的文化自信進行培養(yǎng),前提條件必然是要讓學生自愿且熱情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是比較直接的方式,一方面能夠給學生“放松身心”,另一方面,也能拓寬學生的學習內容與視野。豐富內容,要秉承素質教育的理念,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趣味性知識,而非單純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要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信息點,與實際生活產生緊密的聯(lián)系,并且讓學生對政治學習不斷地產生新的想法和觀念。拓展信息資源的渠道多種多樣,結合生活是非常簡單且影響力較大的方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報刊、網絡等資料,搜集一些與政治相關的內容,豐富課堂的知識點,特別是關于一些傳統(tǒng)的文化,好的、壞的都可以作為素材,集中大家的力量來豐富學習視野。
在教學方式上,展開積極的對話式教學,調節(jié)課堂氣氛,教師和學生可以針對一些文化現(xiàn)象進行討論,各自發(fā)表觀點。在你來我往的交流中,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對文化的認知情況,同時又能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思想,一舉兩得。教師要允許并且極力鼓勵學生提出相反的意見,這樣才能夠探討出更多的思想認知。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逐漸擺脫自身的教學視野局限性,不能將眼光僅僅圍繞在政治這一門學科,要善于綜合其他學生的相關知識點,強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2.拓寬教學平臺,拓展教學維度
對學生文化自信力的培養(yǎng)與探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然要打持久戰(zhàn)。而且單純依賴課堂上的知識性教學是不夠的,必須要拓寬教學的平臺,增加學生學習的渠道。網絡是當前教學的重要工具,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搭建政治教育平臺,如一些比較成熟的政治學習軟件,或者是關注相關的優(yōu)秀公眾號,或者是觀看電影等。學生可以通過在課余時間參與班級網頁或其他論壇的方式,在上面更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以此能夠接觸到更多新的想法。當然,教師要對這一途徑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保證其交流質量。除了網絡平臺以外,教師還可以在實際的教學和校園生活中搭建政治學習樂園,在其中去了解更多的文化,學習更多的政治及文化相關書籍,設置評論區(qū)。這兩種方式既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求,同時又能達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拓展學習維度,不要僅僅將眼光放在現(xiàn)有的文化上,而要“貫古今”,一些古老的故事、文化、習俗等,有時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教師可以時下比較“熱”的古裝電視劇為出發(fā)點,講述當時的政治背景,并且列舉一些文化現(xiàn)象和風俗等,一下子就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也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認知。只有拓展學生的政治學習維度,才能拓展他們的文化維度,更能了解國家文化軌跡,有更強烈的情感寄托。
3.組織文化活動,實踐文化自信
中學政治,理論為基礎,但在教學中必須強調實踐,這一點也是提高文化自信力的必然要求。要讓學生走出教室,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首先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來指導學生用學習到的政治知識來認識世界,要結合具體的文化活動,如鼓勵學生學習書法,體驗書法中孕育的“強勁、積極”等情感因素;再如學習繪畫與詩詞,結合當時的背景,綜合當時的政治情況與文化特點。這些都能夠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產生深深的記憶,特別是一些文化鑒賞類的節(jié)目,更是令人賞心悅目。再者,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課外活動的方式學習政治,突顯實踐文化自信。如組織學生去當?shù)氐奈幕袍E,了解這里發(fā)生的歷史故事;或者是去文化館、紀念館等,“懷舊以提新”,有更多新的見解和感受。當然,教師須注意在活動組織時,要將感悟上升到精神層面,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和引領。班級之間可以組織類似主題的比賽,強化班級與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氛圍熏陶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校園中的廣播、報刊等媒體也需要設置這樣的板塊,舉辦流行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的活動比賽,看更多學習的新想法,讓學生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更多美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力。教師也可以將這些活動深入家庭,通過家庭教育的方式,實現(xiàn)家長與孩子的相互影響,起到更大的社會教育意義與價值。
4.注重品德建設,樹立學生榜樣
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力,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個人,只有個體對文化產生深刻的認識,有自信,才能從整體上迸發(fā)出更大的活力。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以素質教育為主流方式來達到教學目標,重視對學生個人的品德建設和文化教育。當整個學習環(huán)境積極向上,文化氛圍濃厚時,教師需要再去關注個體,并且采用個性化教學的方式,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梢越o學生樹立榜樣,通過學生間的影響和榜樣的作用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班內的某位學生,或者是身邊的案例,如市“道德標兵”等,給學生樹立可以靠近的榜樣。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自然要從文化二字切入,選擇更多傳統(tǒng)的文化項目來尋找“榜樣”,或者是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來解讀一些人的行為,這些都是強有力的教育措施,對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力很有幫助。
總之,初中政治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力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其內容、形式、還是可以結合和拓展的點,都符合學生的認知,是可接受的。教師需要進一步從教學的角度來分析文化自信力的培養(yǎng)著手點,拓展平臺,豐富內容,組織活動,樹立榜樣,給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滲透,真正提高其文化自信力。
參考文獻:
[1]霍壘杰,王立榮.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4):59-63.
[2]毛莉.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以《文化生活》教學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