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忠發(fā)
(杭州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311121)
《合集》24149:“壬午卜,出貞:今日無來警自方?!?/p>
《合集》33055:“丙子卜,其告方來于丁一牛?!?1)① 大概是方來歸順,故告祭于丁,實際上是“家祭無忘告乃翁”之意。
《合集》8659:“辛未卜,貞:惟翌癸酉令方歸?!?/p>
《合集》6695:“壬申卜,方其大出。”
《合集》6771正:“貞方其殲我史?!薄柏懛礁炍沂??!?/p>
商代卜辭中涉及“方”的卜辭非常多,有專名的方,有非專名的方,顯然“方”不僅是某一個族、國的名字,應(yīng)該是泛指。
此外“方”還假借表示“祊”:
《合集》418正:“貞:方帝一羌、二犬,卯一牛?!?/p>
《合集》32112:“甲寅卜,其帝方一羌、一牛、九犬。”
《合集》686:“御方于河妻?!?/p>
《合集》1264:“求方于大乙?!?/p>
《合集》14430:“丙子……貞:求……方于岳。”
《合集》30171:“其方,有大雨。”
“方”也用作方向、四方的“方”:
《合集》34144:“庚戌卜,寧于四方,其五犬?!?/p>
《屯》1095:“壬辰卜,其寧疾于四方三羌,侑九犬。”
《合集》13532:“貞:于南方將河宗,十月?!?/p>
“方”也泛指四方之神,是受祭祀的對象:
《合集》28244:“其求年于方,受年?!?/p>
《合集》30395:“侑于方,有大雨。”
“兩舟總頭”之形,或者“架上懸刀”之形,如何能夠表示“族”、“國”之義?我們實在說不出“兩舟總頭”之形或者“架上懸刀”之形的形體與“方”的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可見這樣理解“方”的形體,肯定是錯誤的。
徐中舒先生說“方像耒的形制,尤為完備。故方當訓(xùn)為‘一番土謂之坺’之‘坺’,初無方圓之意。方之像耒,上短橫像柄首橫木,下長橫即足所蹈履處,旁兩短畫或即飾文。……方即坺之本字?!敝旆计哉J為“方”為“枋”或者“柄”之初文。朱芳圃的解釋完全不顧“方”字的實際使用情況,實在不值一駁。楊樹達先生依據(jù)“方”在卜辭和文獻中的使用情況,指出方為國族之名,其事灼灼甚明。饒宗頤先生、張秉權(quán)先生也如是觀。陳夢家先生具體指出“方”這個國家當在沁陽之北、太行山以北的山西南部。于省吾先生指出《說文》釋“方”為“併船”,妄測無據(jù)。至于“方”字的造字本義,只有存以待考。姚孝遂先生在《甲骨文字詁林》“方”下按語大致說“方”字形象耒,其義是“方夷”這個族的族名。(3)以上引各家說,見《甲骨文字詁林》3147-3159頁,中華書局1996年。
《合集》8659:“辛未卜,貞:惟翌癸酉令方歸?!?/p>
這個“方”就是用本義“外族人或者外國人”。
2013年8月8日,我讀汪寧生先生《易洛魁人的今昔——兼談母系社會的若干問題》一文,(4)文章收錄在西安半坡博物館、良渚文化博物館編《史前研究( 2004)》中,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吹酵粝壬榻B易洛魁人表示俘獲的圖形文字,下圖中哪個人是被俘獲的人,大家一看便知。因為他的脖子上和胳膊上都被繩索捆綁著,我們就是憑借人的這些“身外之物”作為提示來判斷其身份的。
“方”在文獻中意義非常豐富,這些意義都是本義“外族人或者外國人”的引申義,如:
被搶奪來的人因為害怕,他們行則相隨從,處則相比并,故“方”引申為“并”。《書·微子》:“小民方與,相為敵讎?!苯暋渡袝⒁羰琛罚骸胺?,并?!?/p>
并木為木筏,故“方”又引申指木筏?!对娊?jīng)·周南·漢廣》“不可方思”毛傳、《詩經(jīng)·邶風(fēng)·谷風(fēng)》“方之舟之”鄭箋并曰:“方,泭也?!?/p>
并木為筏,兩根木頭應(yīng)該等長,故“方”引申為“相等”?!吨芏Y·考工記·匠人》:“凡為防,廣與崇方。”鄭玄注:“方猶等也?!?/p>
等同的事物可以歸為一類,故“方”引申為“類”?!睹献印とf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壁w岐注:“方,類也?!?/p>
外族人在敵人的國家生活,心總是向著自己的國家,故“方”引申為“向著”?!妒酚洝ぬ旃贂罚骸叭障蚰希式鹁悠淠?。”張守節(jié)正義引鄭玄曰:“方猶向也。”再虛化表示“方向”。
外國人因為害怕,一個人做什么,另外人常常會仿效他,故“方”引申為“仿效”義。《論語·憲問》:“子貢方人?!被寿┦瑁骸胺剑确饺艘??!庇忠瓯硎尽跋嘞蟆薄ⅰ跋嗨啤?。后來孳乳出“仿”。
外族人在華夏周邊,故“方”引申表示“邊”?!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視見垣一方人。”司馬貞索隱:“方,猶邊也。”
外族人居住在華夏周邊各個方向,故“方”引申表示“四方”,再引申表示“地方”。
外族人被俘獲后在敵人的管理下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一定要懂得生存之道才能活下來,故“方”引申表示“方法”,表示“常”、“道”?!抖Y記·檀弓上》:“左右就養(yǎng)無方。”鄭玄注:“方猶常也。”《禮記·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薄昂现就健豹q“志同道合”。
外族人之所以要懂得生存之道才能活下來,有一定的原因在。故“方”引申表示“原因”、“理由”?!墩撜Z·里仁》:“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外族人被俘獲后在敵人的管理下生活,不一定都能按照人們的意志去行事,故“方”引申有“違背”的意思?!渡袝虻洹贰胺矫茏濉!?戴震《尚書義考》曰:“方命,《史記》作負命。方、負一聲之轉(zhuǎn)。張守節(jié)云:‘負,違也。違負教命?!薄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胺矫懊瘛!壁w岐注:“方,猶逆也。”
外族人阻擋了華夏民族向四周的發(fā)展,故“方”引申為“阻擋”?!秾O子兵法·九地》:“是故方馬埋輪?!薄胺今R”就是阻擋住馬。后來孳乳出“妨”、“防”。
可見,“方”的本義是外族人或者外國人,可以很好解釋“方”詞義的發(fā)展,這也證明我們的考釋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