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課程傳承世界文化用英語傳遞中國聲音

2019-09-25 06:58韓炳華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19年8期
關鍵詞:校本課程課程建設

【關鍵詞】校本課程;文化推介;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59-0025-04

【作者簡介】韓炳華,江蘇省邗江中學(江蘇揚州,225009)課程發(fā)展指導中心主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

一、課程開發(fā)依據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03年版)》首次明確將“文化意識”同“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列為五大課程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又將“文化意識”同“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構成英語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由此可見,“文化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文化意識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的人。[1]4因此,江蘇省邗江中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聚焦“文化”的實踐探索符合課標精神。

美國學者Bates和Plog[2]曾把文化視為“信仰、價值觀、習俗和行為舉止的一個共享體系,人們用其與他人和世界交流,并通過學習的方式將其傳承”。也就是說,文化由共享的行為模式(交際)和意義系統(tǒng)(語言)組成。而Ferraro[3]則認為文化包括物質實體、價值觀、行為模式等要素,文化“是一個社會成員共同擁有、所思考和所做的一切”。這就意味著,語言和交際是文化的一部分,即語言、交際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由語言、文化與交際共同構成的人類活動體系中,語言是重要的交際模式,文化是交際依存的環(huán)境,交際是信息傳遞的過程,“可以說文化決定著語言和交際”[4]33-34。

二、課程開發(fā)框架

江蘇省邗江中學基于文化推介的英語校本課程的實施,要真正落實“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文化教學應緊緊圍繞課程目標,文化學習不僅需要知識的積累,還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內涵,并將其進一步內化為個人的意識和品行。

1.文化教學內容。

課標“文化意識”的課程目標為: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1]6

我校英語校本課程制訂了課程規(guī)劃整體方案,以文化為核心,采用教學內容模塊化策略,分為英語國家的著名大學、著名中學、傳統(tǒng)節(jié)日與風俗習慣、日常生活、著名公園、名城、運河城市、主流媒體、美文選讀、報刊選讀、英語演講、歌曲影視表演等,選擇這樣的模塊內容主要是考慮學生未來求學需求和地方文化特色,有利于中國文化特別是地方文化的推介,因為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公園城市、運河城市。

學校課程發(fā)展指導中心與英語教研室共同研究,成立了校本教材編寫小組,負責指導各位教師申報選題和過程性編寫工作。要求教師從課程名稱、指導思想、總體目標、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模式及方法、學生應具備的基礎、教材課程資源、課程評價等8個方面提出編寫申請。校本教材編寫小組統(tǒng)籌模塊選題,監(jiān)控編寫進度并負責內容審核。事實上,校本教材的開發(fā)促進了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高。

2.文化教學模型。

跨文化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學習活動,這些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fā)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

“模因論”(memetics)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理論。根據道金斯[5]的觀點,模因是一個文化信息單位,那些不斷得到復制和傳播的語言、文化習俗、觀念或社會行為等都屬于模因。所以說模因的兩個核心概念是:模因是文化單位,模因是模仿單位。海利根[6]曾經探討了模因復制的四個階段:同化、記憶、表達和傳播。在模因認知觀的指導下,文化傳遞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文化模因的復制過程,這一過程也促進了跨文化意識的層層深化。[6]邵萍、仲紅實[7]認為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可劃分為四個階段,即:意識喚起、保持、產出和文化融臺。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更多地關注西方文化輸入,而忽視對中國文化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雙向交流不對等和中國文化的失語現象。針對這種狀況,我校文化教學模型包括“學習、汲取→體驗、比較→融合、推介”三個步驟。

【步驟一】學習、汲取

通過選修英語校本課程,學生學習世界文化精華,掌握與文化相關的語言知識,重點是總結地道的話題語塊和文化類文體特點,為推介揚州文化做好知識儲備。每學期根據具體情況開設選修模塊,鼓勵學生利用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擴大課外閱讀。

【步驟二】體驗、比較

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小組,以開設的校本課程對應模塊主題為研究課題,融入揚州社會,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例如,揚州的公園、揚州的運河、揚州的教育、揚州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習俗等,研究性學習成果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呈現,為向世界向西方推介揚州文化做準備。

【步驟三】融合、推介

融合校本選修課程、研究性學習、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利用校本課程所學相關語塊,將研究性學習成果以符合世界的視角翻譯成地道英語。培養(yǎng)學生運用現代化手段制作、傳播揚州文化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多學科團隊合作能力;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三、課程實施現狀

1.學校的整體課程體系。

學校有一套健全的課程開發(fā)、管理的規(guī)范化體制機制,構建具有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構建適應學生興趣特長的課程。學校在整合優(yōu)化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多樣化的校本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整合實踐活動,形成教室課堂(國家課程)、校園課堂(校本課程、社團活動)和社區(qū)課堂(綜合實踐)相結合課程體系。高一、高二年級選修課列入課程計劃和課程表,學生進行選課跑班。學校課程發(fā)展指導中心和團委負責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性管理與考核。

2.英語校本課程實施情況。

(1)主題模塊選擇。英語學科圍繞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聚焦文化主題,每學期有選擇地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5門文化主題模塊的選修課。選擇主題時關注授課形式,既有側重于傳授文化知識的(如著名大學、節(jié)假日和風俗習慣),又有側重于社團活動的(如英語演講、歌曲影視表演),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的需求。報刊選讀選修課教學內容則安排到日常教學計劃中,換句話說,就是所有學生都要選修該內容。報刊選讀內容盡量與教材單元主題一致,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結合,促進知識的遷移,做到課內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2)課時安排。每個教學模塊安排16 ~ 20個學時,課程表每周有兩個連排的選修課時。這樣,半學期能完成一個模塊的選修學習任務。每學期學生有兩次選課機會,較好地滿足了學生選課的愿望。

(3)考查方法。首先,出勤率是重要指標。因為,全年級學生都在跑班上課,學生管理極為重要。其次,文化知識類課程采用書面考試,主要考查文化知識掌握情況;社團活動類課程則采用表演形式,可以個人英語歌曲表演或演講,小組辯論或話劇表演,目的是給學生提供活動實踐機會,在實踐中責任分擔、合作共贏。

3.不足之處。

對照我校“學習、汲取→體驗、比較→融合、推介”三步驟教學模型,我們目前的校本課程教學大多做到了第一步,第二、三步驟偶有涉及,而文化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文化品格。這是一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涉及幾個步驟的演進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識——分析與比較;認同優(yōu)秀文化——賞析與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認知與內化;形成文明素養(yǎng)——行為與表征。[1]34因此,讓校本課程發(fā)揮真正的育人目標任重道遠。

四、課程未來展望

英語校本課程作為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在比較文化過程中形成文化自省能力,在多元文化感知、理解、鑒別和融合中增強文化自信并在“用英語”與世界對話中提高文化調適能力,養(yǎng)成優(yōu)秀文化品行。[8]因此,將來我校英語校本課程在實施中將重點關注——

1.文化育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時代主題。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的外語人才是我們的重要目標。要通過文化教學幫助學生拓寬眼界,了解國際形勢、把握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眼光的新時代青年。通過文化學習,幫助學生更理智、理性和更有深度的發(fā)出中國的聲音,向中華文化的傳播廣度和深度進軍。

2.跨學科融合。

為了落實我們設計的“三步驟”文化教學模型,我們將與其他學科教師一起指導學生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采用探究式、項目式學習,讓學生體驗揚州豐富的文化資源,加深對揚州文化的理解,激發(fā)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啟發(fā)學生進行中外文化比較,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與世界展開文明對話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多學科知識的融合能力;培養(yǎng)與人溝通、交往、合作的能力。

3.文化教學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語言知識學習,還要在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充分考慮文化教學,增強學生對本族語和本族文化的學習、對英語文化和其他文化的體驗和理解,形成正確的文化態(tài)度,在文化教學中培養(yǎng)思維品質,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2)合作學習的原則。跨文化教學中,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理解、比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都依賴于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學生在互動中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在互動中進行文化比較,增強跨文化意識、文化調適能力,形成正確的文化觀。

(3)傳授與體驗相融合的原則。文化教學中教師要將傳授和體驗有機結合,使課堂教學活動多樣化,既注重語言和文化知識的講授,又要設計觸動情感、培養(yǎng)行為能力的角色扮演、模擬情境和參訪游學等體驗活動。

(4)反思與比較的原則。增強學習者對自己本族文化的意識和理解是跨文化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反思與比較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手段。[4]240-241在營造的跨文化氛圍中,聯系本族文化和個人體驗進行外國文化和語言的學習可以刺激和保持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學習者對所學內容記憶更牢固,理解更透徹,思維更靈活,應用更自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BATES D G,PLOG F Cultural Anthropology[M],New York:McGraw-Hill,1990:7.

[3]FERRARO,G.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 Applied Perspective[M].St. Paul,Minnesota:West Publishing Co,1995:17.

[4]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4-64.

[6]何自然.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33-134.

[7]邵萍,仲紅實.模因理論視角下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6):160-162.

[8]韓炳華.對話·合作·共享——中學英語學科素養(yǎng)實踐指南[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8:297.

猜你喜歡
校本課程課程建設
培養(yǎng)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fā)研究
高職機械類專業(yè)“CAD圖形設計”課程建設
《海圖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高中學?!叭乃仞B(yǎng)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济源市| 伊金霍洛旗| 佛教| 木兰县| 林口县| 泰来县| 庆城县| 永定县| 额敏县| 洪湖市| 夏河县| 元江| 开原市| 兰州市| 清水河县| 崇仁县| 休宁县| 富阳市| 灵宝市| 隆回县| 海南省| 丹寨县| 安顺市| 石渠县| 普陀区| 定襄县| 象州县| 梅河口市| 宁武县| 九龙坡区| 姜堰市| 延川县| 赣榆县| 易门县| 彭泽县| 米易县| 永平县| 平安县| 额济纳旗| 衡阳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