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章燦
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隨園先生袁枚的“好色”,有很多種表現。他廣收女弟子,這事大家都知道,要知道,在他那個時代,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單靠這一點,袁枚就吸引了很多眼球,衛(wèi)道士們嘖有煩言,正人君子為之側目,袁枚卻不放在心上。不能不說他的思想有點超前。好色的袁枚,自然對美色情有獨鐘。那么,隨園女弟子當中,有多少是絕色美女呢?這就難說了。也許并不太多吧。袁枚在讀詩的時候,在編詩選的時候,在跟朋友交流的時候,都喜歡把美女掛在嘴上,過過嘴癮而已。這也算是一種心理補償吧。
《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二有一首詩,題為《佳句》,寫得很聰明,也很有趣,屬于很典型的袁氏風格:“佳句聽人口上歌,有如絕色眼前過。明知與我全無分,不覺情深喚奈何。”一首詩中的好句子,就好比人群中的美女一樣,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即使這句子不是自己寫的,聽人誦讀,也感覺很過癮。這就好比路上擦肩而過的美女,明知不屬于自己,仍然不免多看幾眼,看過之后,也不免為之感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袁枚把愛詩之心,與愛美色之心,打通論述,用心巧妙。看美人是視覺,聽樂歌是聽覺,袁枚寥寥數語,就說清了視覺與聽覺之間的“通感”?!妒勒f新語》中記有一段故事,“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比松谑?,不免有情,越是美好的事物,越讓人珍惜,極端珍惜之余,便不免生出“奈何”之感。人生充滿這類的無奈和悵惘,一往情深,無可奈何。誰都知道,袁枚作詩標舉性靈,但這首小詩的第四句,卻不動聲色地嵌入了《世說新語》的這個典故,不落痕跡地掉了一下書袋,全詩風格依舊輕靈。真是聰明。
聰明人寫詩,不妨走袁枚的性靈路線。聰明人論詩,也可以走袁枚的才子路線。按袁枚這種思路,詩要寫得好,就像人要長得美一樣,是硬道理,絲毫不可懷疑。在他眼里,佳句猶如美人,不僅養(yǎng)眼,而且引人遐想。晚唐五代有個詩人劉昭禹,以苦吟著名,自稱“句向夜深得,心從天外歸”??礃幼?,他是一個老實用功的人。他曾經對自己比較擅長的五律詩發(fā)表過一通創(chuàng)作心得:“五律詩一篇四十個字,就像四十個賢人,中間不能摻雜一個屠沽。”他的意思是,五律詩體格古雅,所以,詩中的每個字,就都要像賢人君子,才符合古雅之風,如果混入一兩個殺豬賣肉的,就大煞風景了。他的比喻與袁枚的比喻,完全是兩種風格,兩個路數。
說佳句有如美色,那還只是就其一部分而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只寫到美人的一部分,光是眼睛,就足夠迷人了。這是寫佳人的佳句,在袁枚聽來,應該格外悅耳吧。佳句得美色之一體,佳作則是通體美女。所以,袁枚覺得,選詩就像選美,編一部選本,就像舉辦一場選美盛會。這工作不容易:如果案上連篇累牘,全是好詩,那就好比目中盡皆美人,讓人眼花繚亂,目迷五色。雖然辛苦,但享受了感官盛筵,審美上饕餮了一回,沒有吃虧。如果好詩少,平庸之作多,挑了半天,挑不到滿意的,那樣選詩就是苦差事了。袁枚有一首詩題為《選詩》,曾經發(fā)過這樣的感慨:“選詩如選色,總覺動心難?!边@次他的運氣似乎不好。
《小倉山房尺牘》中收了一封袁枚的信,是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援引古人的說法:“昔人論詩,道蘇東坡如名家女,大腳步便出,黃山谷縮頭拗腳,欲出不出,有許多作態(tài)?!碧K東坡作詩,像大家閨秀,雍容大方,黃庭堅作詩,就不大方,而是扭捏作態(tài)。這個說法始于宋人,袁枚聽起來,肯定感覺“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情不自禁地作了一些發(fā)揮。看樣子,他是喜歡落落大方的美女,而不喜歡扭捏作態(tài)。不過,他有一首詩描述自己的作詩過程,卻這么說:“愛好由來落筆難,一字千改始心安。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泵髅魇前⑵帕?,還要像二八少女那樣愛美,精心梳妝,費時打扮,這豈不是比黃庭堅扭捏得更厲害?
袁枚眼里喜歡看美女,嘴上喜歡說美女,這都容易理解。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拿老妻開涮,把老妻比作頑癬:“頑癬如頑妻,一來不可黜。附體二十年,爬搔晝夜徹?!币园_入詩,非常稀見,袁枚居然寫了這么一首,附上他對頑妻的酷評,令人大開眼界。這首詩見于《小倉山房詩集》卷二十五,是專門詠頑癬的。附體二十年,怎么樣也趕不走,豈止是“七年之癢”?不知他的“頑妻”是否識字,是否讀詩?如果讀詩的話,讀到這樣的詩句,會是怎樣的反應?會理解他只是“為賦新辭強說丑”嗎?袁枚身邊有好些女弟子,晚年身邊更是眾芳環(huán)繞,“頑妻”似乎沒有說什么,他卻在這里說三道四,說得再過癮,比喻再巧妙,政治上也不大正確吧。
孔夫子說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比绻龅皆?,孔夫子也許會說:“吾未見好詩如好色者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