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蕾
【摘 要】“天馬”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以其為詩題的詩歌則更加具有典型意義,尤其在“天馬”意象使用頻繁的唐宋時期,以從表及里的書寫方式表達了多元化的情感寄托,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以擴展詩歌的主題研究,深化“天馬”意象的內涵意義。
【關鍵詞】天馬;詩歌;主題
中圖分類號:I207.2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5-0215-02
“天馬”一詞,在史書中最早見于司馬遷《史記》:“大宛國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下,與交,生駒汗血,因號曰天馬子?!雹儆纱丝梢姡瑲v史上真實的“天馬”特指那種品種不凡、身份高貴,奔跑起來疾如風,快如電的良馬。除了品種高貴,“天馬”之所以具有更為鮮明的特征還體現(xiàn)在其是一種“神化”了的馬,《山海經·北次三經》中曰:“馬成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雹谶@段記載就使“天馬”這個意象具有了強烈的神話色彩。
到了文學繁榮的唐宋時期,“天馬”一詞已經作為一種意象被廣泛地使用于詩歌中,且更加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深刻內涵??v覽唐宋以天馬為主題的詩歌,我們能看到一個從關注客觀意象到注重自我表達的過程。
一、單純詠物的“天馬”詩歌
這類詩歌具有單純詠物的特點,第一種是對從對“天馬”外在特征描述和贊美,例如中唐詩人張仲素《天馬辭二首》③,這首詩從天馬的來歷起筆,沒有用華麗的筆調,只是簡單的幾句對于塞外風光以及天馬的描寫,天馬的形象也不如武帝的雄健昂揚,感情基調也較為沉穩(wěn)低回,顯示出歷史的滄桑之感,抒發(fā)了別樣的情感意蘊,具有邊塞詩的意味。但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還拘束于武帝所構架的意象范圍,未脫窠臼。
第二種是對“天馬”內在個性的挖掘。是在出自莫高窟經洞的《敦煌二十詠》中,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以“天馬”為主體進行描述的詩歌,詩中運用了很多關于“天馬”的典故,寫了天馬出自渥洼池,俊逸不凡,被進貢到長安,看盡繁華,但最終因為思念故土,而折返敦煌,又回到渥洼池的過程。這首詩不再注重描寫天馬外部形象的華麗和雄健,寫出了“天馬”作為“馬”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如“胡馬依北風”“老馬識途”中所展現(xiàn)的,在于贊美其“不忘本”的精神,但從以上詩歌中,我們都能看到作者沒有顯示出在歌詠“天馬”之外的內容,都是在關注“天馬”本身的特點,因此感情上較為平淡,內容波瀾不驚。
二、借“天馬”抒發(fā)自我感情
除了單純的詠物詩作,“天馬”開始以一種象征意義出現(xiàn)在唐宋的詩歌作品中,寄托詩人的思想感情,表達對社會歷史的看法,借物言志等等,詩歌內容和篇幅都有所擴展。
第一,借天馬以明志,表達政治抱負和理想信念,詩意慷慨,詩境闊大。詩人的性格特點各有不同,借物所言的感情也復雜多變,由此而形成的文章風格也有很多變化,詩人所言的志向大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高昂的入世之志,一類是閑情野致的隱逸情懷。
唐代歷經貞觀、開元盛世,宋代重文輕武、邊患頻發(fā),都導致了文人積極入世的心態(tài),由此創(chuàng)作的詩歌大多積極昂揚,暗含壯志,以求知遇。先看唐代李白的《天馬歌》④,此詩以“天馬”作為描寫對象,但卻隱喻了李白自身的境遇狀況和情感壯志,詩人借“天馬”表現(xiàn)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抨擊了生活中的不合理現(xiàn)象,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憤懣,賦予“天馬”詩人的情感特質,且多次運用想象、比喻、夸張、用典等藝術手法,描繪得生動感人,可謂是“天馬”詩歌中的佳作。
除了李白的《天馬歌》,司馬光也以同題進行歌詠,內容上和李白的《天馬歌》大抵相同,“青海龍種骨更奇”“銀鞍玉鐙黃金轡”⑤等句先寫“天馬”的骨骼清奇、俊逸不凡,鑲金佩玉、聲名赫赫,接著寫被閑置之后的狼狽、憔悴,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結合司馬光一度離開朝廷十五年的經歷,能看出詩人在借“天馬”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以及在官場上遇挫后抑郁凄慘的境況,并且從結尾“尚能騰踏昆崙外”一句可以見得詩人抱負仍在,依然渴望為國盡忠的思想情懷。由于李、司馬二人的境遇不盡相同,司馬光的“天馬”形象缺少了李白那種灑脫不羈、孤高傲潔的性格特征,風格顯得更加沉穩(wěn)質樸,但兩者所敘述的思想感情大抵都是壯志未酬,渴求知遇,借“天馬”卓俊不凡的特質來表現(xiàn)自己遠大的志向和卓絕的才能。
另外,鮑輗的《天馬》⑥:“但感束帛義,不忍負死生。低頭為君老,喑喑萬里情?!苯Y尾兩句借“天馬”思念舊主的特性,表達作者重感情、思報恩的情懷,實際上也是向天子表達忠誠之心,以求賞識,想要有所作為,為朝廷效力。張耒的《天馬歌》⑦與上述不同的特點在于沒有對天馬的形貌作具體描繪,而是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詳盡敘述,著重在于表現(xiàn)天馬的精神氣韻和才華抱負,并且通過最后一句“君不見莘野磻溪耕釣叟,一朝吐氣佐明君。”直接地表達了自己的入世之心,渴望輔佐明君,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并且充滿了積極昂揚的姿態(tài),對未來充滿信心,使人讀起來頗為快意。
除了用世之心,唐宋的“天馬”詩還被用來表現(xiàn)隱逸情懷,但數量較少,如曇花一現(xiàn)。如周述《屏山草堂四詠其二:天馬樵云》⑧一詩,描寫做官不如上山砍柴來得快樂,就算是嶙峋的石階也不算艱難,在深林中看不見日光的變化,青山溪流在側白云環(huán)繞。體現(xiàn)了作者在青山白云之間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隱居生活自由自在,隱逸避世的心境展露得淋漓盡致。吳泳《天馬引》⑨則比較特殊,其中所描寫的“天馬”——“飯以玉山禾,飲以瑤池漿”,具有神姿仙氣,有一種脫離現(xiàn)世的意味,而后又寫其“牧則在坰野,貢則歸天潢。寫圖仍上穆天子,跛蹩但笑群抵羊”,給人一種進退自如,游刃有余的體驗,可見作者對于人生的掌控感極強,又或者說是一種自由灑脫的、任意而為的人生態(tài)度,可在野,也可以在朝,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政治、人生較為平和的心態(tài)。
第二,表達對政治歷史的看法,抒發(fā)政議。宋代時局動亂,固守半壁江山,邊患頻發(fā),這促使宋代文人具備了強烈敏銳的政治意識和國家主人翁責任,導致他們對于社會歷史更為關注,并且在詩歌中加以評議,這一特點也鮮明地體現(xiàn)在天馬詩歌中。這類天馬歌通常以長段的篇幅論述歷史事件,如劉攽《天馬行》⑩:“漢家天馬來宛西,天子愛之藏貳師……論功廟堂誰與敵,外廄皆是麒麟兒。”一段,就寫了漢武帝窮兵黷武,為了得到天馬,不顧百姓安危發(fā)動戰(zhàn)爭,犧牲眾多士兵,而最后封賞的卻大多是皇室成員的子孫,最后得出了“天生富貴實有命,寧復憶君貧賤時。勢高累愚計慮遠,大志落落嗟徒為。”的感嘆。這是在借有關“天馬”的歷史事件,加以評議,以此反映社會現(xiàn)實,表達作者對朝政的抨擊。何麟瑞作有《天馬歌》?和《后天馬歌》? ,前者以頗具神話色彩的故事開頭,寫“天馬”下凡與凡間的馬嬉戲而生下千里馬,而由此千里馬引發(fā)了大宛國和漢朝的戰(zhàn)爭?!皬堯q使還報天子,天子不惜金珠與重幣,期以此馬可立致。”詩歌中又有張騫、武帝等人,就從神話性質轉為了歷史性質的敘寫,兩者相互結合,突出了武帝好大喜功,為了“天馬”而發(fā)動戰(zhàn)爭,引發(fā)令其晚年后悔的“輪臺詔”,借此表達對于戰(zhàn)爭的憎惡以及武帝求神問道的不滿,《后天馬歌》內容未出新意,在此則不再贅述。這些詩歌大多借武帝求取天馬這一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評價,內容多為否定性質,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在詩歌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性批判眼光以及其對社會、歷史的廣泛關注。
第三,贈勉之作。這類詩作如唐庚《天馬歌贈朱廷玉》?,這是一首柏梁體的雜言小詩,詩中對“天馬”的描寫先是“眼光掣電汗流朱”“朝踏幽燕暮荊吳”,這些語句在描寫“天馬”健壯神勇的同時,也寄寓了對友人朱將軍在戰(zhàn)場上英明神武、戰(zhàn)功赫赫的贊賞?!皻v塊一蹶”和“千金壺”都是出自前人典故,寫“天馬”行動迅捷,在戰(zhàn)場上關鍵時刻能大顯神通,并且只要雜草就能飼養(yǎng)。整首詩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友人朱將軍在戰(zhàn)場上的祝愿,希望他能像漢武帝得“天馬”一樣,在戰(zhàn)場上有如神助,旗開得勝,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之間深厚的情感。
詠馬詩本身就是唐宋較為常見的一個題材,據統(tǒng)計,兩朝關于馬題材的詩歌大概有470首左右,而以“天馬”為主題的詩歌在眾多詠馬詩則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個性特點,既能表現(xiàn)灑脫不羈、才華橫溢的性格,也能隱喻積極出世之心,并且?guī)в袕娏液拓S富的浪漫主義和神話色彩,唐宋的“天馬”詩歌在漢代同題詩的基礎上進行繼承和發(fā)展,并且為元代眾多和廣泛的“天馬”集詠奠定了基礎。
注釋:
①[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23冊,第3160頁.
②郭璞注,沈海波校點.山海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85頁.
③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6冊,第3205頁.
④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3冊,第1685頁.
⑤ [宋]司馬光.天馬歌,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9冊,第6013頁.
⑥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70冊,第44448頁.
⑦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0冊,第13040頁.
⑧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7冊,第11310頁.
⑨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6冊,第35067頁.
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1冊,第7154頁.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72冊,第45408頁.
?同本頁第3條注.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冊,第15036頁.
參考文獻:
[1]逮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 [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 [M].北京:中華書局,1999.
[4]楊永平,李白.天馬歌.賞析[J].西北史地,1994(03):28-32.
[5]唐玲. 唐庚詩集校注[D].華東師范大學,2011.
[6]孫會芳. 唐宋“馬”詩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