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靳家彥創(chuàng)立的“語文導讀法”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流派,“問”是導讀法引導學生學習閱讀、學會閱讀、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靳老師在教學中善于以問引讀,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以問促讀,引導學生深度閱讀;以問研讀,帶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整體提升。
一、以問引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閱讀的關(guān)鍵時期。明確閱讀的目的,把握閱讀的關(guān)鍵點,是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的重點。靳老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以問來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1.以問明確閱讀目標與任務(wù)
閱讀到底要讀什么,是讀前需要明白的。靳老師在指導學生預讀時,經(jīng)常提這樣的問題:“這一課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內(nèi)容梗概是怎樣的?朗讀全文后加以回答。這一課分幾段?每段的重點是什么?默讀全文后加以回答。這篇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qū)懙??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來回答?!边@幾個問題提示學生閱讀要從整體上關(guān)注課文內(nèi)容、綱要、結(jié)構(gòu)、章法、寫法等,而且告訴學生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什么時候用朗讀、什么時候用默讀,兩種閱讀方法有不同的價值。對寫法的分析要緊扣文本,從文本中得出寫法,而不是從自己大腦的儲存中調(diào)用一個已知的寫法。有了這些問題的提示,學生閱讀有了方向,得以在有指向的閱讀中學會閱讀。
在學習課文每一部分之前,靳老師一般也會提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wù)去閱讀。如在學習《跳水》一課的第一部分時,靳老師請一名同學朗讀,同時請其余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兩個問題:這一段是寫誰和什么之間的事情?哪句話可以概括這一段的意思?兩個問題中,一個是讓學生注意關(guān)鍵信息,學會把握敘事類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另一個是讓學生學會找尋中心句概括段意,也即告訴學生段內(nèi)一般都會有一中心句,這一中心句就是段意。這兩個問題非常明確,內(nèi)含閱讀的方法。有了具體的任務(wù),有了可行的方法,學生就會知道讀什么、怎么讀。
2.以問強調(diào)閱讀關(guān)鍵點
閱讀意義的獲取、閱讀的深入需要關(guān)注文本的關(guān)鍵點,關(guān)鍵點影響詞句的理解、結(jié)構(gòu)的梳理、人物的品析、主旨的體悟等。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自己很難意識到哪些是閱讀的關(guān)鍵點,這就需要教師的啟發(fā)引導。靳老師在教學中以問提示閱讀關(guān)鍵點,讓學生逐漸學會通過找準關(guān)鍵點來促進閱讀。如《翠鳥》第一自然段寫道:“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睂W生讀過第一句后,靳老師問:“下面的幾句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學生回答是圍繞“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這句話來寫的。靳老師接著問:“什么叫鮮艷呢?鮮是什么?艷是什么?”在討論了詞語意思與如何了解意思后,靳老師又問:“課文在這里寫翠鳥的顏色鮮艷是分幾個部分寫的?”這幾個問題讓學生注意到段落中最普通的一句話“它的顏色非常鮮艷”在整段中的作用,開始關(guān)注段落中前后句子的聯(lián)系、段落的結(jié)構(gòu)。學生學會了在語境中理解詞語,對“鮮艷”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日?;蜃值湟饬x,而是有了更具象、更豐富的理解。
二、以問促讀
學生不僅要學會閱讀,知道閱讀要讀什么,更要走進文本,深度閱讀。靳老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重視對閱讀方法、策略的教導,以問促進學生深度閱讀。
1.以問激發(fā)問題意識
導讀教學主張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教學的目標就是解決學生想解決的問題。靳老師教學中非常重視引導學生提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如他在執(zhí)教《有這樣一個小村莊》時,上課伊始把課題寫在了黑板上,有意漏寫了“這樣”兩個字。幾名學生靈敏地發(fā)現(xiàn)了老師這一“疏忽”,指出了標題錯誤之處。靳老師一邊贊揚學生的大膽質(zhì)疑,敢于提問,一邊工工整整地加上了“這樣”兩個字。然后問學生:“少了‘這樣兩個字,有什么不一樣?”一名學生說:“不能少了‘這樣兩個字,因為課文標題中原來就有的?!绷硪幻麑W生說:“‘這樣兩個字在課文標題中起了強調(diào)的作用,能引起人們的好奇。讀了課文標題,人們就會去想:這是怎樣的一個小村莊呢?”靳老師高興地說:“你說得很好,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們必須了解‘有一個這樣的小村莊里的‘這樣到底是怎樣的呢?先認真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痹诮蠋煹膯l(fā)下,學生開始關(guān)注標題中的關(guān)鍵詞,能夠圍繞關(guān)鍵詞去思考、解題。靳老師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將想讓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思維、注意力自然轉(zhuǎn)到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上。
靳老師導讀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引導預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學生了解大意的過程,更是自我探求的階段。靳老師特別重視學生在這一階段能提出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如在教學《跳水》一課時,他說:“我們大家做了很好的預習,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在預習中遇到了哪些不好解決的問題。請舉手告訴我,什么問題想不通,理解不了?”學生提出:“船長為什么命令孩子跳水?為什么不用梯子接下來?”“猴子為什么戲弄船長的兒子?”“為什么孩子上第一根橫木時不救他呢?”在學生提問的同時,靳老師不斷追問,把問題引向深入。如學生問道:“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著孩子跳水?”靳老師追問道:“你們說,如果孩子不跳水,船長會不會開槍?”有學生提出:“孩子為什么非要搶回帽子來呢?”靳老師接著問:“是不是帽子特別珍貴、值錢,孩子一定要搶回來?”學生提問后,靳老師說道:“這些問題你們希望誰給解決啊?”有學生說:“老師?!苯蠋熣f:“這些問題我一個也不給解決,自己提的問題自己解決,解決不了怎么辦?靠同學、老師幫助解決?!苯蠋熣J為閱讀是學生自讀自得的過程,自讀自得從疑開始,有了疑問才能促進深思,有了深思才能有所得。因而在教學中,他非常重視以老師的提問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思考。教師提問的目的不在于立即讓學生回答,而在于引導學生去讀書,誘發(fā)學生去思考、體會、揣摩。教師的提問只是手段,是外部活動形式,組織學生讀書、思考、訓練語言、掌握方法、形成閱讀能力才是目的。在靳老師看來,對答如流的教學不是好教學,好的教學應(yīng)是讀思結(jié)合,是學生不斷閱讀、不斷思考、尋求答案的過程。他提出閱讀的基本路徑是“讀一疑一思一悟—讀”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
2.以問啟迪閱讀策略方法
靳老師的導讀法重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中,教師通過巧妙提問以及雙向多邊交流,讓學生習得策略、方法,進而形成閱讀能力。讀課文標題預測課文內(nèi)容是閱讀的重要策略,靳老師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對這一策略的掌握。如他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先讓學生齊讀課文標題,然后問道:“讀一篇文章,從接觸題目開始,我們就應(yīng)該怎么做?”學生說:“一邊讀一邊想?!苯蠋熃又鴨枺骸昂?!那么你接觸題目時是怎么想的?”學生積極思考,相互啟發(fā),提出了“誰借箭?為什么借箭?借箭干什么用?借來沒借來?”等問題。靳老師對大家的問題進行了總結(jié)梳理,并在黑板上板書:為什么,怎么借,結(jié)果。提示學生:這篇文章就是按這樣的順序來寫的。讀標題預測課文可能寫什么、按什么順序?qū)?,這種閱讀策略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增強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質(zhì)量。靳老師正是通過提問讓學生學會這一策略的。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頭緒較多,人物關(guān)系復雜,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較困難。靳老師在教學中通過提問,讓學生學習用抓住關(guān)鍵詞句、前后聯(lián)系、比較閱讀等策略深入理解課文。如在學生閱讀第一自然段后,老師問:“第一段哪個詞最重要?”學生回答“妒忌”。靳老師又接著問:“什么叫妒忌?”“誰妒忌?”“妒忌誰?”“妒忌什么?”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聚焦一句中的關(guān)鍵詞,圍繞關(guān)鍵詞思考課文主要內(nèi)容、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理解了“妒忌”,才能更好地理解周瑜的一些做法。這篇課文的難點就是理解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人物的特征,如學生在預習后提出的問題:“既然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要替他辦事?”“諸葛亮幫助周瑜打曹操,為什么周瑜還要害他?”要想理解這些問題,需要在故事情境中,以聯(lián)系的、對比的方法去閱讀。在故事起因階段,靳老師提了這樣的問題:“周瑜委托諸葛亮一個任務(wù),讓他干什么?”“諸葛亮答應(yīng)了嗎?怎么答應(yīng)的?”這兩個問題啟示學生比較兩個人的言行,從對比中看人物特點。在故事發(fā)展階段,靳老師問:“周瑜為什么不讓給諸葛亮準備齊全的造箭材料?”這一疑問既促使學生聯(lián)系前邊的“妒忌”思考,也帶給學生新的困惑:“沒有齊全的造箭材料,諸葛亮怎么造箭?”“周瑜到底要不要十萬支箭?”在故事高潮階段即借箭階段,情節(jié)更復雜,靳老師以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層面進行對比,如諸葛亮與魯肅的對比、諸葛亮與曹操的對比、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周瑜的計謀的對比等。通過對比、聯(lián)系策略的運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一些困惑的問題在自己的分析、辨別中得到解決,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
靳老師在教學中不僅重視以問題啟迪學生積極思維,以合適的策略方法進行深度閱讀,也特別重視以追問的方式請學生講出自己閱讀的策略方法。如在學習過《草船借箭》第一自然段后,靳老師請學生來概括這段的意思,一學生說:“這一自然段說的是周瑜讓諸葛亮趕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并且立下‘軍令狀,周瑜很高興?!苯蠋熃又f:“好!你說一下,你是怎么總結(jié)出來的?”靳老師通過提問,讓學生說出自己總結(jié)段意的方法,既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策略的意識,又能兼顧全班學生,不僅一個學生會總結(jié)段意,而且讓所有學生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策略。
三、以問研讀
閱讀不僅要使學生獲取信息、建構(gòu)意義,更要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閱讀不僅是單一的輸入,更要基于輸入走向輸出。靳老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以問題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批判性地思考文本,重視學生表達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以問引導學生深研課文
閱讀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鑒能力。認讀是閱讀的基礎(chǔ),理解是閱讀的核心,評鑒是閱讀的提升。閱讀需要走進文本建構(gòu)意義,閱讀也需要走出文本,對材料內(nèi)容的可信性、整體價值與讀者的相關(guān)性,對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等進行評判。導讀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為“指導議讀”,主要就是對文本的中心、結(jié)構(gòu)以及閱讀的方法等進行評判反思。如靳老師執(zhí)教《跳水》一課時,在“指導議讀”環(huán)節(jié),提出了“你想用什么辦法救孩子”這個問題,學生想到了“找梯子”“找海綿墊,鋪上被褥”“叫直升機”“讓水手上去”等方法,但這些方法根本來不及實施,或者不切實際,因而都不行。這時靳老師讓學生讀第八自然段。學生讀后,靳老師又提問:“剛才有同學問,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到底開槍,還是不開?”這些問題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文章所寫救人方法的本來內(nèi)涵,從而體會其可行性。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有意識地思考課文內(nèi)容的真實性,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批判性思考。
2.以問促學生研討表達
閱讀不是被動接受作者的觀點,它是閱讀主體與文本之間交互碰撞的過程。在教學中,靳老師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融入文本內(nèi)部,以經(jīng)過自己心靈的過濾,形成屬于自己的觀點,并能夠利用文本信息闡釋自己的觀點。如靳老師在執(zhí)教《陶罐與鐵罐》時,學生解決了生字詞問題,熟讀課文后,他給學生留下這樣的任務(wù):“請交流一下,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睂W生開始自由發(fā)言,他們講的都是喜歡陶罐,但在講為什么喜歡時,每個人講到的是陶罐不同的特點,大家能夠引用課文中的句子論述自己的觀點。學生的閱讀從單純的吸收輸入走向了傾吐輸出,輸出以輸入為基礎(chǔ)。在靳老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學生思維越來越活躍。有學生提出:“老師,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討論,可以嗎?”靳老師積極鼓勵:“什么問題呀,說來聽聽?!睂W生說:“鐵罐就沒有優(yōu)點嗎?鐵罐堅固不易破碎這一點,不值得陶罐學習嗎?陶罐就沒有缺點嗎?陶罐雖然比鐵罐光潔、樸素、美觀,但它很容易破碎,這一點鐵罐說得并沒有錯。只是鐵罐的態(tài)度太驕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歡它?!边@名學生的想法顯然已經(jīng)超越了課文的觀點,進行了批判性思考,能夠辯證地看問題。靳老師抓住時機,把這個問題提供給全班同學,讓大家討論鐵罐和陶罐各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各抒己見。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學科,表達是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體現(xiàn)。表達能力的提升不僅要積累詞語、掌握句式,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一個人會表達、表達得好,不是學習一定的語言規(guī)則、表達技巧,進行一定的語言表達練習就能達到的,更取決于他的思想、情感。靳老師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批判性思考,學生在批判性思考中形成思想,為創(chuàng)造性表達提供了基礎(chǔ)。
靳老師認為,閱讀教學中的提問不在于讓學生回答標準答案,而且問題本身也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夠有理有據(jù)地講出自己的觀點,就達到了提問的目的。靳老師在教學中善于提一些開放性問題、辯論性問題,善于抓住學生的疑問展開教學,從而訓練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